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7 02:25:27

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讨论和认知的平台。因此,只有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和教学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实效,学生的个性才能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程标准》将数学的本质定位于“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更关注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合作与交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科学构建合作小组,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

学习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及做好组内的分工,是达到高效学习的前提。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通常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差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组,一般采用4人一组,按数学综合成绩平均分组,并确定学号,成绩第一的学生为组长(1号)、第二的同学为副组长(2号),两名组员(3号、4号),1号组长和4号组员结对,2号副组长和3号组员结对,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同等参与的机会,都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促使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工,制定小组名称及组号。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专项培训,教会他们如何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如何分工、怎样展示与交流、如何质疑等合作学习的方法,再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合作交流的问题,既要有挑战性,需要小组群策群力解决,又要具有开放性,解法多种多样,答案不唯一,同时还要有综合性,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三、精心预设教学活动,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

要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引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需要,将学生“逼”入合作的境地,使他们感觉有小组合作的必要。

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中我特意设计用小棒表示数的环节: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20根小棒,并放在课桌上。先让学生用小棒表示18。孩子们很轻松地表示出来:用1捆小棒再摆出8个一根小棒;接着我提出新的要求。

课堂回放: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小棒表示出45(因为每个学生都只有20根小棒,学生中一阵骚动,这时我再观察学生,期待有一些学生能合作完成任务,终于有两组同学这样做了。这时有的学生沉不住气了)。

生:老师,我的小棒不够!(几个学生附和他的意见)

师:真的哦,老师忘记了。那怎么办呢?

生:(边站起来边抢着说)能摆,我的小棒也不够,我们三个人把小棒合起来了,摆了4个1捆的,5个1根的,合起来就是45了。

师:小朋友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挺好的,这样就是100也能摆。

师:还有谁也是这样做的?好,遇到困难的时候,懂得合作解决,真不错!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如果我们自己无法解决,可别忘了可爱的同学和亲人朋友。好的,再摆一个:67。此时,学生纷纷寻找合作伙伴,迅速完成操作……学生的合作不是老师刻意的要求,而完全是学生出于内心需求自觉的、主动的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动态评价标准”,使小组合作从有序走向高效

良好的评价机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地开展下去。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既要全面,又要有激励性;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

下面是我结合我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就如何提高“小组展示交流”的有效性,制定的评价标准。

组织秩序:1.小组分工明确,展示有序,组内成员配合默契。2.本组交流时,声音不宜过大,以本组组员听清为准。3.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展示:1.要有个人的见解,要勇于展示自我,以在同学间表现自己为荣,不怕出错。2.起立迅速,目视前方。回答问题不弯腰、不低头、不乱看,答完自行坐下.上讲台动作迅速,讲解时不挡住同学视线,用手做必要提示,大方自然,大部分时间面向同学。3.展示时要注意其他同学反应,有补充异议的及时提出。4.必须用普通话。咬字清晰,语速适中,发音干脆响亮,做到“不含混、不吞吐、不拉音。2 1 不加分

质疑答疑:1.能围绕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方法积极提出质疑。2.质疑的问题有价值,并且有一定的深度。3.课堂质疑要有相应过渡语:我有问题、我有疑问等,不必大喊,以大家听到为宜。4.当被提问同学5秒后仍未开始回答,本组要主动替他完成这个问题。本组5秒后仍未作答,其他组可抢答加分。2 1 不加分

规范书写:1.练习本上书写、上黑板书写,要工整,力求快捷,注意直腰挺胸。2.上黑板书写字的大小为5cm见方左右,注意字间距与行距、一行字的平直。1

展示效果:1.答案正确。2.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给其他同学带来启示。3.展示形式灵活,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4.思维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有条理。5.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主动积极。3 2 1

评价包括“组织秩序”、“课堂展示”、“质疑答疑”、“展示效果”、“规范书写”六个方面内容,每一方面都有详细的标准要求和“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相应的分值。

因为活动准则明确具体,实施的效果较好。原来存在的合作学习时秩序散乱、学生展示时照本宣科、交流肤浅等突出问题都不同程度得到解决,整个展示交流活动已经走向“有序”和“有效”。

总之,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担负的是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将思考引向深入,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2]杨九.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数学与合作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嘉骏.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4]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简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