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高校理论课实验教学设计及探索

时间:2022-10-17 02:06:37

财经高校理论课实验教学设计及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环节。财经类高等院校理论课程教育过程引入、开发、设计和建设实验教学环节尤为必要。本文选取了《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实验教学环节的思路和教学内容设计,并在本科学生中开展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要课程实验的内容体系、课程实践基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上不断进行改进。

【关键词】理论课;实验教学;宏观经济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环节,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符合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财经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注重培养既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又能够灵活运用财经学科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经济理论课程教育过程中,引入、开发、设计和建设实验教学环节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实验教学环节设计要义、内容和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推进理论经济学尤其是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对增强财经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

一、《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思路

经济学是关于优化资源配置的学科,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验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经济学家们对此做了长期的探索。国内外著名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其实验教学受到重视并达到很高的水平。目前国外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包括研究机构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方面都各有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内,各高校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少院校将理论经济学实践的重点放在课堂内实验课上,重点放在了对主要经济理论的验证上,如经济仿真实验。宏观经济学的实验课程比较偏重于对现有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验证分析,在培养学生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能力方面的内容比较少见,宏观经济学的实践内容体系相对而言不够完整。

为了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要义:一是以“宏观经济基本面”为出发点。当今宏观经济运行复杂多变决定了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复杂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以宏观经济基本面为出发点,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进行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二是以掌握宏观经济“第一手数据”为着手点。宏观经济是由许许多多指标和数据所描述和界定的,为了准确地观察、了解、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必须掌握第一手的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的指标数据。三是以培养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从宏观经济学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即抽象、理论、分析来看,更需要将实践教学明确地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将实践教学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学科特征。四是以专题性设计类案例实验为引导。将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实验,即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实验和宏观经济理论知识验证分析实验两部分,并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专题案例实验,通过案例实验引导教会学生开展课程实践。五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为宗旨。采用探究法,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性质预测和证实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二、《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现代宏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覆盖上述的主要内容,把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确立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实验,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实验和宏观经济理论知识验证分析实验两部分。

(一)横向上统筹兼顾《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设计专题案例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横向上应该统筹兼顾以上主要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宏观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设计覆盖该主体宏观经济运行各层面的案例实验。例如,对应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设置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实验;对应国民收入理论设计需求贡献度测度实验;对应失业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理论的设置菲利普斯曲线形态规律分析实验;对应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宏观理论设置公众存款积极性指标分析实验;对应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相关理论设置资金流量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等等。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感兴趣的宏观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综合推进各项案例实验的开展,并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对该宏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二)纵向上遵循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依次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得出结论、得出结论。②《宏观经济学》实验设计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为宗旨,所以实验内容设计在纵向上就必须按照科学发现的基本顺序,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典型案例导入,引出实验的项目及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项目和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入手进行实验,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查阅相关文献材料巩固知识和技能。

三、《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实践及建议

我们在财经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2007年到2009年三个年级,共计250名在校学生中开展了《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实践。在课程结束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和评价时,要兼顾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考核,最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体现在学生的实验项目报告以及期末测试答卷成绩优良占了90%以上的比例。但在《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查找存在问题,探索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以指导《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在更高水平和更广的教学平台开展。

(一)应该不断充实和优化课程实验的内容体系

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的关系,学生能操作的实验数量比较小,学生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查找数据,因此考查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的项目就相对较少。因此,本着将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验、实践与实验相结合的宗旨,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充实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既兼顾对现有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进行验证分析,又注重于对实体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的分析和预测,即宏观经济数量分析。

(二)积极探索建设实验课程实践基地

经济学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应用的学科,理论的深化需要在实践中体会。积极探索建设实验课程实践基地,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选择技术先进、经济状况良好、热心于高等教育、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稳定的实训基地。针对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进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体系的开发、设计与实施,积极探索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建设的合作共建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与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实践基地良性发展运行的长效机制。宏观经济学课程校外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相区别,其特点在于以课程为中心,让基地为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课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弥补课堂、实验室教学资源不足。

(三)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首先,针对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涉及统计学、微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交叉运用,探索实践多科性的教学方法,在有限课时约束下,尝试将各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高效结合,进行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其次,本课题将采用实证型实验方法,用实验方法来全面分析宏观经济,使理论知识和分析技能方法更具体化、动态化、过程化。

【注释】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②温盛伟,邱宝兰.科学探究过程评价的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项目基金】

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财经学院校级教改项目“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立体多元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2012B11)

【作者简介】

周练(1979—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罗马战争的后裔 下一篇:彰显个性 卓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