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17 01:09:19

浅谈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因各种因素的困扰,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笔者对此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

目前,我市初中历史中考采用开卷考的方式,这让一些家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考试时翻开课本就可以完成考试,平时不用花时间在这些科目上。那么,如何转变历史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呢?我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趣味“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趣味”加工,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1.收集故事

历史上的趣味故事不计其数,也是在课堂上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当然,这些小故事的引用要充分结合课文内容,不能因讲故事而忽略了对课文知识的巩固与掌握,要扣紧教学目的。

2.活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解决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创设历史教学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历史很感兴趣,但是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又显得很苍白、无力。于是,我在教学时就播放了《甲午风云》的片段,将大战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趣味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课文内容的记忆是一大难题,也是学生觉得历史不好学的“病灶”所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将课文内容巧妙综合,使其趣味化,那么对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会起很大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口诀法。即把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等概括、串连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学习《马关条约》,我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市”八个字来归纳,帮助学生记忆。“一厂”指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二亿”是指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三岛”是指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市”是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四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联想法。有些历史概念经综合概括后以联想的方法识记可以妙趣横生,使记忆更长久。如《天津条约》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是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是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行”是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是(与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3)谐音法。即用谐音的方法,赋予人为的意义,以增添兴趣的记忆方法。如李渊建立唐朝在618年,可谐音记忆为:李渊见(建)糖(唐)留一把(618)。

除了以上的记忆法之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用到如比较法、归纳法、规律法等等。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如果能多花些心思,把这些内容穿插在课堂中,不仅能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积极地去记忆、去思考、去创造。

二、趣味“课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舞台,让课堂活起来是每个教师应竭力达到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1.制小报

通过编制历史手抄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拓展视野,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感知,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手抄报主要采用独立完成或小组完成的形式。学生可在创办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劳动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态度以及团队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历史资料,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

2.演剧目

在我国,“课堂历史剧”这一教学形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学科课程中。在课堂中运用表演历史剧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扮演历史人物,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道具、自己设计台词,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了探究历史的好奇心。角色扮演,体验人生,认识社会,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与社会观。当然,这个教学方式教师要起到组织与指导作用,但又不能过分介入,否则就会失去设计这节课的目的。由此可知,它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

3.讲故事

历史故事演讲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早一周左右安排演讲与演练,并制定评分标准,学生则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每节课派出一位,班级里进行轮流,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并给以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讲故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教师自己讲故事,达到师生同乐的目的。

4.展辩论

道理愈辩愈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设置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这样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秦始皇的功劳大还是汉武帝的功劳大呢?”然后,我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进行的课堂争鸣会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开展历史课堂活动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让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状况中。历史课堂活动是能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有益有趣的活动课,是使师生共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活动课,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使“教材”和“课堂”产生趣味之外,还可以让“课外的作业”和各次的“考试试题”等产生趣味。现在的初中生具有活泼开朗,充满热情,情感反映强烈,很容易感染,与教师感情深厚,求知欲旺盛等特点,他们的这些特点给我们进行历史启蒙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使历史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福.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青海教育,2006(Z3).

[2] 郑春红.谈历史教学中的设疑提问.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 李铜玉.浅谈历史记忆法.考试报:高考历史,2005-9-23.

[4] 蒋春华.培养兴趣从这里突破——谈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对图片的挖掘.

[5] 李雪莲.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6] 刘方东.如何在兴趣中学习历史.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师生关系的温度 下一篇:《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