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国际收支差异探寻中国贸易双顺差解决之道

时间:2022-10-17 12:24:12

从中日国际收支差异探寻中国贸易双顺差解决之道

摘要: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大国,自199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而相反,日本基本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通过分析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得到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从而寻求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关键词:国际收支 中日差异 双顺差 解决方案

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经常项目(即单方面转移、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简称CA)”和“资本项目(即长期资本流动,简称CFA)”这两个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主要两大项目算数和为零。但是在现实国际贸易中,国际收支绝对为零是一种偶然,更多的情况是一种不均衡状态,即顺差或者逆差的出现。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动态概念但是长期的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均衡和资源的配置是不利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为得到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实现:第一中就是CA的顺差,CFA的逆差,这类国家的代表为日本;第二种情况是CFA的顺差,CA的逆差,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国家就是美国。从国家的经济实际情况考虑,我国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可以通过日本的贸易模式进行改革。

一、中日两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

根据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1、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

纵览中国自1982-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图1)可知,从1982年到1993年,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在平衡的状态。除去1998 年资本项目出现的逆差,1994―2011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且顺差程度一直呈增大趋势。

2、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变化显著

表1显示出2001至2011年十年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经常项目顺差所占比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状态,2006年至2009年是经常项目顺差最严重的几年,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所占的比重正好呈相反的状态。

表1 2001―2011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单位:亿美元)

3、外商直接投资是CFA顺差的主要来源

图2是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00-2011年来华直接投资流入情况图”,从该图表可以分析出外商来华的直接投资的增减变化,即呈增长状态。从1994 年开始的十多年里,我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对吸引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及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实力成为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投资一直持续增多的主要原因。

4、货物贸易顺差是CA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在国际贸易里CA项中的服务贸易长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则一直顺差,并且顺差的程度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CA项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二)日本国际收支情况

日本财务省的日本1999年到2009年十年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类项目的数据制成的图表可以得知,日本的国际收支基本中经常项目多年来一直保持顺差,除2003、2004、2008年外,资本项目一直保持逆差的趋势。从总体上来看,日本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的状态。

二、中国及日本的国际收支现状对比

(一)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之前已经得知,我国的货物贸易是CA项顺差最主要的原因,货物贸易项目顺差主要源自其中的加工贸易,这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关系。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同时发达国家利用我国低廉的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相关优惠税收等政策措施等条件在中国投资建厂。这样,我国逐渐成为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大国。加工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再加之国内消费力不足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中国CA项呈现顺差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的各项制度上有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倾向,使得国外的大量资本流入我国境内。国外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中国日益稳定的投资环境使得外资大量的流入,这成为CFA项顺差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日本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多年来,日本的国际收支基本呈现出CA项顺差,CFA项逆差的状态。由于日本汽车、电器、钢铁等制造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带动了日本的出口。同时由于近些年来日本国内经济处于疲软状态,国内购买力不足使得产品出口的增多,这成为日本CA项顺差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由于电器、汽车等产业的发达,从事这些行业的大型跨国企业对海外进行大量投资及建立公司厂房,而这就成为CFA项逆差的主要来源。

三、中国向日本学习借鉴改变双顺差解决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着重发展经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曾经经历了收支失衡、本币升值和泡沫经济等如今中国所面临的相类似的经济问题。虽然日本的国内经济近些年来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但是该国在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平衡状态值得中国学习。

(一)扩大内需

对外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影响本国经济独立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以此平衡过度顺差的CA项。

(二)鼓励高科技企业出口,减少对低技术含量加工品出口的优惠政策

日本“贸易立国”时期的出口促进政策不仅扩大了日本出口的规模,而且还有起到提升技术水平、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日本的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相比之下,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品为主。因此我国出口的商品并没有核心竞争力,同时低技术的加工环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十分巨大,再加上“出口创汇”以及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企业自然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政府应该改变其贸易政策,改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鼓励这类型企业的出口,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品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转变利用外资观念,增加对外投资项目

日本众多企业大量资本外流,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使得日本本国由于出口贸易顺差得来的外汇转移到其他国家,增加了资本的利用率,同时保持了相对平衡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政府要防止避免成为跨国企业的“加工厂”,不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而只引进外国的生产线。在引进外资时,不能仅仅将目光限于当地GDP的增长,还应该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要求外商提供先进技术。在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国内的许多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国门向外投资的能力,政府应该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在国外投资,以此减少我国CFA项的顺差,从而使“双顺差”的状况得以缓解与改善。

参考文献:

[1]日本财务省.国际收支统计[Z/OL].http://www.mof.go.jp/bpoffiee

[2]刘日红.日本调节国际收支的做法与启示[J].时代经贸,2011(7)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12(3)

[4]关迪,辛文.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短期内难以逆转[J].特区经济,2010(6)

[5]王伟.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原因及其治理[J].世界经济情况,2009(2)

[6]陈以威.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

[7]韩骏.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巨额“双顺差"及解决路径,2011(424):26-31

[8]张礼卿.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J].中国外汇,2007(01)

[9]余永定.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深层问题[J].二十一世纪,2007(4):4-10

[10]管涛.后危机时代我国国际收支调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10(4)

[11]付丽颖.日本国际收支结构的新特点[J].外国问题研究,2010(2):78-82

上一篇:权益类金融资产分类对公司利润影响研究 下一篇:医院成本核算特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