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的对应策略

时间:2022-10-17 12:18: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的对应策略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提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增加”, 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它是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整个世界经济趋向于整合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和市场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随着国际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促成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国际化,使得商品、服务以及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超出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扩张。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贸易总额继2005年突破10万亿美元之后,2006年又登上11万亿美元台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各国的经济生活愈来愈国际化,从而使各国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不断扩大、加深和加强。

(二)投资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国际直接投资从世界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将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和融合起来,意味着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通、配置和使用。主要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多年大幅增长,到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使全球经济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投资时代”。

(三)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过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主要表现:

1.金融已超越国界形成一定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展跨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并购。如国际荷兰银行集团收购英国的巴林银行、瑞士银行收购英国的华宝银行等等 。

2.货币一体化已在全球一定范围内形成。众所周知,欧盟多数国家已放弃自己的货币接受欧元,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跨国家货币。

3.金融业务日益自由化。世界许多国家已放松金融管制,银行利率和汇率很大程度上实现市场化。全球化存储、国际支付、国际融资、股票和债券市场国际化以及保险业务国际化都说明金融业务相当自由化。

(四)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资本、现代化的管理和全球性的营销网络,从而取得无可争辩的成功。1980年全球仅有跨国公司2.7万家,拥有子、分公司10.4万家,到2002年则膨胀到跨国公司6.5万家和子、分公司85万家。此外,国际特许经营下的连锁式生产经营也在不断壮大发展。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纷纷通过特许方式将生产经营播撒世界各地,形成全球化同一品牌的生产经营。可见,生产经营全球化已蔚然形成,并有相当大的规模。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生产总值的40%,国际贸易的60%,国际技术交易的70%,国际直接投资的90%,都控制在当今6万多家跨国公司手中。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成本达到最小化和利润达到最大化,它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先锋。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地区)间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集团。表现为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经济和货币联盟以及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首推欧洲联盟(拥有15国的巨大经济和货币联盟),其次是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有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等。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直接投资国之一。2006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利用外资数据)630亿美元,2002年为52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4.6%。利用外资的持续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利用外资自2002年以来一直居于世界前3位。 2008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2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大幅增长109.78%。预计2008年中国利用外资额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2003~2006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29.8%。2002年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2006年17607亿美元,出口额年平均增长31.3%,进口年平均增长28.0%,位次由第6位跃升到世界第3位。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加。2006年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 2003年为255亿美元。随着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利用外资的继续增加,2003~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2003年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到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达10663亿美元,反超日本191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位。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管理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

与外资同时引进的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技术领域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国家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的涌动过程,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管理创新。

4.带来了更多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

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有助于我国“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

5.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跨国公司的进入、发展及对外贸易的增长,给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契机。截至2005年底,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已超过2950万人,约占全国劳动力的16%,对缓解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作为经济全球化启动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我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迫使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接受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其中不乏部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项目。但对产业结构的真正优化将产生负面效应,尤其是可能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资本紧缺更为严重,无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进程可能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表现出各地发展明显的不平衡,中国地区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日渐凸现,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中国的对应之策

(一)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体制相关的外汇、金融、投资等体制虽已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还有很大局限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开放性不够。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其次,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国有民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三,规范进出口管理,完善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的投资和贸易体制。第四,强化商会职能,维持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秩序。

(二)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调整。我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时,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知识服务业比重。

(三)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应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

(四)加强我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资金投入

近20年来,高科技产业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科学研究投入资金的绝对量也逐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悬殊。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从1985~2006年已经拥有专利成果300余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20%。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一个致命弱点。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把科技发展摆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真对待,加强对科技的宏观管理,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促进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上一篇:节能减排的对策分析 下一篇:信托公司规范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