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初探

时间:2022-10-17 12:01:17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区,也是我国冬季瓜果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严基地。因此建立和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既是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本文从海南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立的可行性着手,提出了构建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思路,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4-0032-04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区,也是我国冬季瓜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农业也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农业产值一直占海南省GDP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国内市场上,随着东盟“零关税”农产品的进入,海南农产品正面临着来自于东盟同类产品的强力竞争。目前。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缺乏专业性、规模性、层次性和完整性,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物流各环节关联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中的损失率高等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因此,加快建立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立和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海南省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内在要求。农产品上市时间高度集中、本地销售市场容量有限的特点,决定了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外部市场的支撑,但目前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冷库容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海南热带农产品产量扩张和农民收入的稳定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步伐的加快,优质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的品种和产量逐年上升,但“生产容易,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加快农产品流通的建设及相应的冷藏保鲜设施的完善,可以调节上市销售时间,减少损耗,缓解农产品难卖的问题,稳定销价,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这无疑对海南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意义重大。

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在CAFTA条件下抢占热带农业产业制高点的需要。众所周知。海南和东盟在农业资源和初级农产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和竞争性,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中国内地“白色革命”的兴起,海南农业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就产业链而言,海南与东盟农产品的相似性和竞争性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上游低端,差异性表现在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环节。要发挥海南农业的优势,就必须抢占农业产业链的制高点,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成本、高效率、标准化、安全性、便利性和价格形成等功能,较低物流成本,才能将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

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冷藏保鲜项目建设,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发放生产资料、统一提供专业化技术培训、统一新产品标准、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包装经营,且配备专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为海南农产品“两进两出”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产销的衔接,减少流通环节,稳定市场。

二、海南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 热带农产品产量和商品化率日益提高,物流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基地化、公司化、标准化”生产的多年实践,海南热带农业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管理的程度日益提高。目前,全省各类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00多万亩,产量达900万吨,全部热带农产品商品化率90%VA上,出岛出口率达58%,业已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产品和畜禽产品的重要供应地。这为海南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产业和产品保证。

2 热带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海南农业属市场型农业,交易网络是海南农业完成“惊险一跃”的关键。海南现有遍及全岛各产区和消费区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6个为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水产品市场1个、果菜市场15个、畜禽产品市场4个、网上批发市场1个、粮油市场2个;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40多个物流链节点,为热带农产品终端辐射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通过建立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热带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经常性供求文本信息和视频信息,组织周期性热带农产品交易会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信息收集网点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海南热带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的充分性和对称性。近年来,海南农产品网上交易也日渐活跃,仅2006年就实现网上交易额59亿元。这都说明,海南省的热带农产品交易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3 良好交通条件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南形成了省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港口、民航、铁路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网。

海南四面环海,拥有1617公里海岸线,共有68个自然港,现有24个港湾经营港口业务,形成了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等“四方五港”的环岛分布格局。

海南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要道,每天有几百艘次国际货轮和300多架次的国际航班过境海南。

从岛内公路运输而言,海南已建成以东、西两线环岛高速为主动脉,“三纵四横”国道与省干线为骨架的“田字形”公路网,乡间公路普及率达100%。

三、建立和完善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想

1 目标与定位。结合海南有农产品流通与交易的现实情况,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定位可以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和信息于一体,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亚洲、通达世界,以港口、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为载体,充分发挥海陆联运优势,强化与云南、广西、广东和东盟各国的战略合作,发展热带农产品的枢纽集散转运型物流服务,建成覆盖中国内陆、南亚、东南亚的现代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建成区域性和国际性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用分步推进。

第一步,在不改变现有物流供给来源和基本流向的情况下,聚集海南自产农产品资源,瞄准中国大陆大中城市消费者构建各类区域性专业物流,整合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冷链储运能力,提高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效率。逐步提升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步。通过海南农产品的标准化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物流服务能力,提升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

海南农产品物流流向。将物流终端延伸至发达国家消费者市场。

第三步,依靠业已形成的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的区域性国际性影响力,聚集海南周边热带农产品供应者和区域性国际性热带农产品交易经纪人。将海南建成区域性国际性热带农产品物流中枢。

2 具体构想。根据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特征和周边广东、广西、云南和东盟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态势。结合现有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全省农产品交易网络可以考虑构建“1+8+x”(“一中心八分中心多基地”)框架。这一框架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海口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海口中心是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以交通枢纽为依托,以物流服务为主体,以净菜加工、冷藏保鲜、无公害检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为特色。通过会员制、制等新型市场组织形式,打造一流远程、现场服务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其选址应在城郊结合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的联结点,又有未来拓展空间之处。

二是三亚、万宁、琼海、陵水、文昌、屯昌、儋州、东方8个分中心。围绕海口中心枢纽,八个物流园区属于海南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中的中间层次,起着十分重要的分工与连接作用,可以引导海南及其周边热带农产品的区域化种植和集散、专业化加工与冷藏,扮演南北两个物流中心的热带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物流货源供应地。与物流中心相比。物流园区的公共性相对较弱,企业性或私人性较强,可以物流企业为主导。各物流园区功能定位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要充分发挥各区域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农业产业化布局,把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使之一头连接生产基地一头连接南北物流中心,成为省内农产品中心体系的加工储藏基地和商品化农产品的来源地。

三是各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对各县市农贸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热带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整合,形成综合性农村物流基地。交易产品包括岛内岛外生产和消费的所有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热带农产品的收集、粗加工、分级包装、储藏和配送,内联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外联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交易客商。各县市物流基地规模大小由当地农村生产消费规模决定。物流基地主要由集货中心和送货中心构成,集货中心负责将分散在田间地头的各种热带农产品收集、分级整理、集成批量,提供批量货源;送货中心负责将大批量运抵的农业生产生活资料换装成小批量货物并运送到农户,将批量热带农产品运送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

四、加快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1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综合协调机制。现代物流涉及众多领域,横跨不同的部门、行业和地区,因此,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理顺现有体制,重视各县市、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各分港区、国土、财税、工商、交通、海关等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同时,加快研究和制定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在提供宽松政策,同时起到“规划引导、政策推动、搭建平台、规范运作”的作用,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涉及面广,环节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同时,要不失时机地争取国家、地区等层面的政策、法规支持,如土地、财政税收、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以及进出口业务、价格、安全、保险、金融、交通运输等方面有关的法规,积极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体系的建设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宏观环境。

3 加强资源整合,培育社会化的物流。现代流通业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陆海空港口物流作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努力促进资源整合,包括热带农产品资源、信息资源整合、商务资源整合以及加工储藏资源的整合,引进市场机制,改善经营方式,紧紧围绕客商各种需求,提供优质高效和丰富多样的物流服务。要大力推动物流各环节的联动发展,以物流带动海南热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物流冷链体系建设,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坚实的基础。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积极引进大企业,推进行业联盟和企业联合,逐步使物流业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现代物流的潜在综合优势,努力培育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市场。

4 加强对外开放,推动现代物流的国际化进程。强化招商引资,按照国际惯例和经验,积极引进物流投资商与经营商,尤其是引入国内外已积累丰富经验的农产品物流投资商与经营商,既要吸引国际著名的大型物流企业联手开展物流建设和物流服务,也要积极吸引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物流中心设立物流分拨中心,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管理、技术、信息等资源以及现代物流经营运作的宝贵经验,诸如现代物流系统工程的理念、物流标准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工程机械、具有人性化设计的物流中心实施方案及其网络市场的客户资源。实现海南热带农产品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推动物流经营与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5 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引进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物流经营管理需要的是复合性人才,要积极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具有良好货物和货运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物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可考虑从国外引进,以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物流业的整体差距。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尽快造就一支业务物流技术骨干队伍。在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初期。可以聘请社会物流专家组成港口物流咨询顾问组,有效利用社会人才资源。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与国内其它农产品物流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6 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中心体系的竞争能力。作为区域性热带农产品物流体系,海南面临着周边诸多竞争。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与之抗衡。这就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物流服务,向农产品原料、农产品加工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采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多种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只有通过调整物流中心体系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真正提高海南热带农产品物流业的竞争力。

上一篇:我国货币冲销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中国、印度两国银行监管制度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