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时间:2022-10-17 11:08:40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由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汇总、统计、分析,总结存在的风险,制定和实施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医院存在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发生损伤的风险、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医疗设备的管理不当的风险、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而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实行保护性的隔离、对新生儿意外损伤加强防范、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并转变服务的理念、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结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制度和实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通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1-01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其中年龄最小的护士20岁,年龄最大的护士35岁,平均年龄为27±5.5岁。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短的1个月,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长的17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0±6.5年。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要求护士写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求条理清晰,目前明确。由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汇总、统计、分析,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20名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医院存在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发生损伤的风险、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医疗设备的管理不当的风险、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而这五项的提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实行保护性的隔离,即搞好新生儿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室内物表和空气的消毒和监测。对室内物品进行妥善的管理,对新生儿的衣服和奶瓶等用物,管理要求一人使用一次后即进行一次消毒,特别是对蓝光箱和新生儿暖箱及辐射台以及复苏气囊等严重进行消毒。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对探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应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注重每个环节的重要性,预防出现交叉感染;对新生儿意外损伤加强防范,即加强对输液患儿的巡视,避免出现漏针,患儿如出现漏针,应使用硫酸给予湿热敷。给予患儿带上防抓伤手套,检查眼罩是否牢固,不能堵住口鼻呼吸后,进行蓝光照射[1]。对患儿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并勤换佩戴的纸尿裤,防止发生红臀,如果患儿已经发生红臀,应给予涂抹蹂酸软膏。注意新生儿程度辐射台的探头发生滑脱,和烫伤,并经常的对血氧探头的部位进行更换,避免发生局部受压。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时,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和喂奶的方法,防止发生呛奶而导致窒息发生。对患儿的手圈要注意保护,在脱落后在给予及时的补戴;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并转变服务的理念,由于新生儿室收治的患儿均无生活自理的能力,均为特殊患儿,均无家属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一颗极强的责任心,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及意识,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及医德医风建设,使服务的形式表现为多样化和规范化,做到专心工作、专心做事、专心巡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患儿均无家长的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服务的理念进行深化,加强医德建设和医风建设;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护理病历记录属于临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观察和护理实施的原始记录,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存在[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均为从出生至足28天大的婴儿,婴儿的新生儿期是一个由母体环境向外界环境过度的重要阶段,既是胎儿期的一个延续,又是人类正常发育的一个开始。新生儿期是小儿进行生理功能调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的一个阶段。因新生儿期婴儿的生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还不成熟,且其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所以极易发生疾病,且病情的变化较快。所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已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水平,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高,责任大、难度高、繁琐等特点,而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预见性的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临床护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水平,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制度和实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通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婷旋.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4(2):8102.

[2]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4:97-98.

[3]廖容,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2(8):57-58.

上一篇:探讨对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疗效 下一篇:36起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