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10-17 11:06:42

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

【重庆市荣昌县古昌中学,重庆荣昌402460】

【提要】作为一线的初中教师,我教学了信息技术课与历史课,我们要怎样去做好这个课程的融合呢?那就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关键词】历史;中学;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教育部曾强调,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作为一线的农村初中教师,我教学了信息技术课和历史课,我要怎样去做好这个课的融合呢?

一、历史学科特点及融合的意义

首先我理解到,信息技术教育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更进一层就是融合,也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融合,更有效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己去汲取更多知识,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而要实现历史情境的演绎,现代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手段,因此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的意义尤为重要。

二、融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有机结合。那么在教与学的多个环节就需要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才好做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比如课前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准备、课堂上的适时展示、师生互动、课后的拓展等。另外农远功能室与班班通运用互补,根据教学内容来使用不同的设备,让这些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真正起到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动手动脑,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班班通是每个教室都有的电脑网络与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组合,是目前运用最多的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可以把精心准备的音频、视频、PPT等课件,利用班班通适时展示,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的分析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老师们进行了多种尝试,我个人觉得历史课采用情境教学,效果比较好。创设历史情境方式多样,比如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描述历史情境;表演情景剧等等,我利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

借助电影剪辑、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理解。

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历史教学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感受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我认为情境创设是让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的很好的方式之一。

因此在教师主导下,根据不同内容,适时展示不同的资料,思考练习题,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教师通过电子板书的形式总结全课,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发掘德育切入点,升华主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些老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很简单,就是用计算机作为知识的展示工具,把PPT、视频等播放出来,把小结展示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实质却进行着传统式教学,依然采用教师讲的多,师生很少交流,学生更没有动手,连上黑板写、练的机会被屏幕上的自动文字代替了,没有考虑到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忽略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有的老师把PPT点缀得非常漂亮,选择的视频也太精彩,喧宾夺主,让学生忽略了那节课的主题,结果却是学生课上兴趣高昂,下课脑中无印象。

甚至还有一些老师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连教师的引导话语也更少了,没有设置引导学生思索的问题,或展示内容量太大,就是设置了一些提问,也没有让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了,只好匆匆的教师展示出答案来。

参考文献

[1]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上一篇:艾玛·沃特森 打破赫敏魔咒 下一篇:自主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