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制瓷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时间:2022-10-17 10:53:56

赣南客家制瓷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摘要:本文以七里镇陶瓷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为例,分析了赣南客家移民和七里镇陶瓷烧造、制作工序、烧造技术、陶瓷种类、现存遗址等情况,提出一种新型展现、传播与保存方法――数字化传承,在虚拟空间中再现真实客家制瓷历史与人文信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播七里镇制瓷艺术文化。

关键词:七里镇;陶瓷文化;制瓷艺术;数字化1赣南七里镇陶瓷文化

1.1赣南七里镇窑

赣南七里镇窑烧瓷业始于唐代末年,最早烧造青釉瓷。五代时期七里镇造瓷业迅速崛起,创烧了颇具质量的白釉瓷。北宋初又创烧了质量极高青白釉瓷,北宋末年,随着北方流民大规模南下(其中不乏优秀窑工),他们到达七里镇后,重操旧业,发挥自己的制瓷工艺技术优势,把七里镇窑的制瓷技术在短时期内了推向烧瓷高峰。宋末元初,随着战火的蔓延,七里镇窑烧瓷业开始衰退,明洪武至正德时期终烧。

七里镇窑的创烧史是中原、江淮、赣中移民窑工和本地窑工在赣南的创业奋斗史,是客家先民和客家人不断竞争创新,由此形成的一部反映赣南客家先民和早期客家人开拓赣南山区,发展地方经济,研究客家民系形成的客家学史。

1.2赣南七里镇陶瓷的种类与艺术特色

七里镇古窑分布在赣于公路由西至东的沿坳和七里镇之间的斜坡地带上。原有窑包堆积16处,今仅存14处。古窑生产的瓷种有青釉瓷、青白釉瓷、白釉瓷、褐釉瓷、赭色釉瓷、黑釉瓷、结晶釉瓷和陶器。其产品主要为民间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壶、罐、盏、盘、碟、钵、盂、炉、砚等,而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褐釉乳钉柳斗罐。

赣州七里镇窑的装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丰富,在吸收北方定窑、磁州磁,借鉴南方建窑、吉州窑等窑变釉装饰手法的同时,工匠们将传统陶瓷工艺与装饰工艺以及当地民间艺术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

2七里镇制瓷艺术数字化保护的优势

在漫长的岁月中,赣南客家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镇化的发展,七里镇陶瓷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客家陶瓷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遭破坏甚至逐渐消失的严重威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不仅在各种工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也显露了引人瞩目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脱离文物原件而表现其本来的重量、触觉等非视觉感受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考古研究数据和文献记载,模拟地展示尚未挖掘或已经湮没的制瓷遗址、遗存,通过网络技术把这些制瓷资源统一整合起来,全面地向社会传播而丝毫不影响七里镇制瓷文化遗产和文物本身的安全,有利于七里镇制瓷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延长遗产和文物的寿命。

七里镇制瓷艺术数字化可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最为保真的形式保存下来,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如:手稿、照片、影像、艺术图片等,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物质介质中。七里镇制瓷艺术数字化借助网络而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博物馆所必需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方便获得需要的信息,使海量存储的七里镇陶瓷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共享,较为方便快速高效地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

3赣南客家制瓷艺术数字化保护的策略与方法

赣南客家制瓷艺术数字化展示,基于网络媒介平台,将七里镇陶瓷品种、艺术特色、制瓷技法和传统的制瓷场所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借助多媒体集成、数字摄影、三维立体扫描等技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七里镇陶瓷数字化博物馆实现基于网格的数据多级无缝拼接技术保证了大量数据的三维空间关联、网络,顺畅浏览,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基于数字文物、古迹、遗址保护复原与展示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制瓷艺术二维数字化保护

将赣南七里镇陶瓷烧造与移民的历史过程、制瓷艺人档案、不同时期的陶瓷产品等进行平面数字化采集与保存。首先对现有陶瓷外观图案与纹样装饰进行360度方位的拍摄获取图片资料,并运用Photoshop或其他二维软件对图片进行相关处理,达到对七里镇陶瓷相关内容的真实记录,其次运用Photoshop等平面软件对破损陶瓷文物等进行组接拼装和复原,根据保护专家对陶瓷艺术图案中颜料的成分、花纹的研究,综合利用色彩、图案等知识和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陶瓷艺术品图案和纹样的二维数字化复原,达到最初画成时的辉煌效果。

3.2制瓷艺术三维立体数字化保护

运用三维数字化设备和软件实现对七里镇陶瓷产品、古窑、作坊和销售商铺的三维建模、材质渲染等仿真性设计与展示。一方面可以恢复原有制瓷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对现存遗址状况、陶瓷产品进行三维的复原,并借助Web网络平台进行展示。

3.3制瓷艺术影像技术保护

对于赣南七里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制瓷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制瓷文化形式,如传统陶瓷手工艺技能、制作工序等,可运用录音、视频等方法采集;将赣南客家陶瓷工艺制作过程的历史流变,工艺存在的文化状态,陶瓷艺人档案、品种、制作技法、原材料以及陶艺家生活方式等进行数字化编程后存入数据库。赣南七里镇制瓷遗址也可运用数码相机、数字测绘、数码摄像机等数字设备,对制瓷空间的现存状况进行实地拍摄、测绘、影像收集,并建成数据库。收集的内容包括现存遗址现状中的环境、建筑遗存、文物、地理状况等文化资源。

3.4制瓷艺术虚拟博物馆网络展示

采用数字化技术复原、再现已经损坏或正在消失的古窑遗址、陶瓷产品、制作技法等,借助虚拟场景建模、多媒体虚拟场景展示,重造一个体验型虚拟博物馆,让观众通过遥感器在虚拟的文化空间中漫游,了解赣南客家制瓷艺术的整体效果。对于赣南七里镇的陶瓷商业街区繁华景象和传统手工作坊等,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介绍和现有遗址的考察,应用3D数字化复原和VR虚拟现实的方法,将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的珍贵文化遗产重现辉煌;还原七里镇传统的窑场、瓷街、手工作坊陶瓷产品等;对赣南客家传统制瓷文化遗产虚拟再现,避免了因所谓的重建和复原对历史文化遗迹实体带来新一轮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研究、学习、参观和浏览的艺术平台。

4结语

赣南客家制瓷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客家制瓷艺术与当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是客赣南家文化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将现有文献资料、文物和现有遗址的保护,应用平面、三维立体、影像技术和用3D建模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方法,还原七里镇传统的窑场、瓷街、手工作坊、陶瓷产品和制瓷工艺等,建立基于赣南七里镇制瓷艺术虚拟博物馆与数字化交流网络基地,多方位,多视角地向世界传播赣南客家制瓷艺术文化,给当代赣南客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石庆秘.武陵地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方法探析[J].前沿,2010(18).

[2] 李德仁.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40(4).

[3] 余家栋.赣江上游的瓷业明珠――江西赣州七里镇窑[J].南方文物,2007(1).

[4] 张嗣介.赣州七里镇窑终烧年代新证[J].南方文物,2004(1).

[5] 张景.赣州七里镇窑陶瓷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美术研究,2007(1).

上一篇:数字技术在视觉影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现代化陶瓷雕塑的材料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