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预案引争议人人六千顺民意

时间:2022-10-17 09:32:09

香港,每年有两件大事情,一件是特区行政长官公布施政报告,主要是为来年的发展确定大的方向;另一件就是政府财政司长推出财政预算案。因为政府大方向要能够落实,当然需要钱,于是这份财政预算案,才是大家真正翘首企盼的。每年预算案一出,总是惹来一片争议。今年也不例外。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月23日在立法会发表201l至2012年度财政预算案。这是“财爷”曾俊华任内第四份预算案,预案一出,全港到处嘘声。市民普遍认为,纾解民困未到位,“三无”(无楼无住公屋无领综援)人士食白果。

现时香港经济全面复苏,上一财政年度港府综合盈余达713亿港元,这一数字实在超出预期,令人惊喜,更使得港岛市民对此次预算案寄予了很高期望。此次预算案有三个主题,包括打击通胀、稳定楼市及投资未来。面对通胀压力,此次预算案提出多项纾困和提升免税额的措施;而楼市方面,预算案提到会主动拍卖及招标土地,增加供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评价,这是“一份深思熟虑和回应社会需要”的预算案。

然而,此次预算案虽然有“派糖”措施,但市民却并不买账。预算案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是近年最低的,总体评分只有46.9分,事实上是不及格的分数;不满意受众更是高达41.3%,相比去年足足上升了近25%。从社会反映来看,此次预算案之后毁多于誉,与民众原来对坐拥巨富的港府期望有明显落差,因而惹来了社会的强烈反弹。―份“缺水”的预算案固然“难为无米之炊”,但当无数期待的目光聚焦―份“水浸”的预算案时,如何顺应民意诉求,摆正长远发展与眼前纾困的关系,的确是极具挑战的。

抗击通胀颇创新市民仍感雨点小

为了应对可能是1997年以来最为厉害的通胀,新一年度预算案提出了多项纾困措施。这些措施显示了港府关怀民生,抗击通胀的决心,虽然难以满足社会各界的全面需求,但也兼顾未来发展之考量。

首先,宽免2011年至2012年全年差饷,向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户口提供1800元电费补贴,并为公屋租户代缴两个月租金;调高供养父母、祖父母及子女免税额20%;推出“通胀挂钩”债券;更向合资格人士强积金户口每人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其抗通胀总体开支达到400多亿港元。

与去年的预案相比,新年预算案在教育、社会福利及卫生三个方面的投入,更占政府经常性开支总额的56.4%,增幅较大。用于教育545亿元,增幅6%;社会福利422亿元,增幅11%;卫生399亿元,增幅9‰港府每年新增3亿港币支持贫困学生;增拨10亿延长长者医疗实验计划三年;长者医疗券面额倍增至500元;并向医管局增拨27,4亿港元,同时预留5亿资助更多的历史建筑活化项目,成立70亿精英体育基金等。

此外,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配合经济转型,政府规划的十大基建项目已如期展开,预计2011年到2012财年基建工程开支将高达580亿港币;同时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信贷保证承担总额至300亿元。根据预算案,政府将继续推进税率改革,拟将每支香烟的烟草税大幅调高0.5元,并增加私家车首次登记税约15%。这既符合港府打造绿色香港的环保、健康、节能的理念,又有利于特区政府不断扩充财政储备资源,符合壮大未来发展投入的长远计划。不过,面对这份稳健理财的预算案,市民仍感雷声大雨点小。

政府推地稳楼市未来供应好难计

稳定楼市方面,市民最希望看到的是楼价切切实实的回落,好让自己“上车”有望。从此次预算案来看,政府治理楼市的方式,是以增加土地供应来改变楼价必升的预期。下一年度可供出售的住宅用地包括18幅新增土地,连同早前勾地表尚未出售的34幅土地,合共有52幅住宅用地推市,可提供大约1.6万个单位,可谓是前所未见。除此,在勾地表外,另行推出五幅中小型住宅用地,预期全年可提供3至4万个住宅单位,较去年的2万个单位相比增幅不小。曾俊华强调,政府的措施不是要为楼价波动的幅度定下目标,但依旧可以按市场情况,包括其他楼盘推市反映,适时推出新地皮。发展局也随后宣布,红础三幅土地将于4月份以招标或拍卖形式推出,市场估计三地总值约16.7亿元。

虽然政府将主动拍卖地皮,变相恢复定期卖地,但大部分土地仍只能靠勾地表。然而,当前勾地比率偏低,所勾土地存在极多变数,加之没有切实可靠的供应蓝图,未来住宅单位实际供应量难以知晓。笔者认为,此次政府没有再出新招应对短期供应,远水难救近火之下,未来一、两年的香港楼市仍有上升压力,只希望现时推出的举措,对中长线而言,能达到稳定楼市的初衷。

物价腾贵样样加“三无”中产都失望

早在财政司草拟新年度预算案的三个月咨询期内,许多相关组织纷纷提写建议和意见,希望新一年度预算案中,千万不要忽视那些“无物业、无公屋、无综援”的“三无”人士家庭的需要,无论当局“派糖”多少,都应重视最低阶层的弱势劳工市民。而此次预算案中“派糖”之举,全篇见不到哪一部分可令“三无”人士家庭受惠的:因为居住在私楼板间房,没有独立电表,电费津贴没份受惠;因为不是公屋住户,两个月的公屋免租没份受惠,同时缴付的租金却贵过公屋,减税更是无望;因为收入低,更不可能享受多一个月的综援双粮等。一向被政府忽视的“三无”人士及家庭,依旧未能在新的财政预算案中得到关顾,“派糖”不匀,次次无份,这些最底层的“三无”人士自然怨声载道了。

预算案一经面世,不仅“三无”人士纷纷埋怨,中产阶层也认为考虑欠周,忽略市民要求“退税”诉求,让处于“夹心层”的中产未能受惠。事实上,中产纳税最多,对社会贡献甚大,近20%的纳税人,要承担95%的薪俸税,约负扭近80%香港民众的生计,他们同时也是负担最大的一个社会阶层,教育开支,供楼供车占去了收人大半。中产人士是社会默默奉献一族,也是最为无奈的一群。今年政府盈余赶超去年,但相比去年40多亿退税额,新年预算案在退税方面却交了白卷,忽略了中产“付出多、福利少”的现实,实在令作为纳税中坚的中产阶级大失所望。政府在财政盈余充足的情况下,原本应更多地考虑对纳税人的退税安排,以减轻其负担和通胀压力。由此,“底层”怨、中产骂,嘘声处处,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千“积金”惹争议财爷松口派现金

预算案公布之初,超过400亿元的扶贫纾困措施中,最大一笔240亿元,将分发给每一名有强积金账户的市民,不设上限,也不问收入多少与否,一律可获得6000元。但此项条款,因为未有针对香港当前面临的贫富不均和严重民怨,引发一般市民、青年人、外来移民、残障人士各自提出不同诉求,各方组织、政党也皆投反对票,而曾俊华却始终摆出强硬态度,强调预算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没有微调余地可言。

戏剧性的变化是,在与香港立法会建制派议员第二次会面后,曾俊华终于“两创先河”,一是历史性的转变立场,由坚拒修改预算案,到回应“凡事都有改善空间”,转变态度修改新年度预算案;二是历史性“派钱”,让全港600万名18岁以上永久居民均可获得6000元现金,并可按个人意愿全数提取或储存,而备受批评的6000元强积金注资计划则取消;针对前文提到的“三无”人士和中产阶级未能受惠于“预算案”,特向140万名纳税人退回75%薪俸税,上限也为6000元;更预留额外款项作特别安排,照顾未获派钱的新移民及“N无”人士。三项措施涉及政府增加开支160亿港元,总额增至400亿。向市民派钱,其实是帮助市民对付通胀最直接的方法,百物腾贵之下,6000元的帮贴也能对市民生活压力稍有缓解,体现了社会对各阶层人士的尊重和关怀。

现时香港经济恢复良好,政府是否能做到施政为民,福为民开,绝不能关起门在办公室内闭门造车,而必须放下身段走进民众,真正以民众的意念和意志为依归。6000元注入强积金是“官意”,而6000元派发现金则是“民愿”。官意也好,民愿也罢,市民诉求的是政府要全力体察民情、正确判断民意。只有高度重视市民诉求,才能形成官民良性互动,最终达到双赢。

上一篇:花那么多钱是买手机吗? 下一篇:内地将出台更多紧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