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17 09:22:22

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中的西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这种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本文结合各高校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才。

关键词:西部农村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我国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学校制度的改革,我国高校中来自西部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伴随着经济贫困等多种因素,我国高校中的西部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针对这种特殊的问题,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提出这种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

西部农村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现状

1、心理压力大。西部农村贫困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从小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他们从小就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又面临着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他们渴望自己能够自立,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处处想法设法赚钱,有时好不容易找个兼职还可能被骗,所以他们往往无能为力。此外,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生活拮据,常常省吃俭用,而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却能安逸地吃好喝好,穿名牌,论档次。相比之下,他们自感寒酸,这无形中给了他们许多心理压力,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同学便远离其他同学,进而形成孤僻的性格。

2、自卑感强。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命运,而大学是个综合性的大舞台,只凭学习好已经不能代表一个人优秀。现实生活中从小吃尽苦头的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渴望自己比别人优秀,但他们往往在文艺、形象、人际交往等能力方面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考验综合能力的大学不免让他们感到有落差,从而产生焦虑。一些同学便变得自卑自弃,不自信,对生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怕犯错,不敢尝试,不敢挑战自我。

3、自尊心过强,疑心重。来自西部农村的贫困大学生通常不愿意承认自己家庭贫困,怕别人看不起自己,部分同学甚至不愿接受其他同学或老师在经济物质上的好心帮助。他们总是怕别人谈论自己的不足,怀疑自己又做错了什么,容易因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而闷闷不乐。

二、造成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西部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西部农村大学生进入城里后面临居高不下的物价,对很多消费品只能是渴望而不可即。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人均年交学费大都在3000—20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一个大学生年平均年费用都在1万元以上。西部农村贫困的大学生只能靠贷款,借债以及学生兼职打工来维持生活,他们也无力通过购买大量辅导书籍或参加各种培训来提升自身实力,且还迫切地渴望自己能够改变命运。各方面的压力日积月累造成了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完善的学校资助方式是造成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环境中处处充满了残酷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人身心疲惫。来自西部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拉开了明显的差距,他们无法满足内心的虚荣,在与别人比较时常感自卑。同时高校不完善的资助环节给他们增添了更多的压力与烦恼,比如本应当资助的同学未能享受到资助,这不但不能减轻他们的负担,更让他们觉得世界的不公平,从而产生厌世的情绪。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1、经济方面完善经济资助体系

解决西部农村大学生的经济之忧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根本措施。高校要完成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采取奖、贷、助、减等多种方式确保家庭贫困的西部农村大学生能不受或少受经济困扰,安心完成学业。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发勤工助学岗位,并鼓励西部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实践锻炼,在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清自我心理缺陷并掌握心理调节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以促进心理健康。高校还应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积极引导农村贫困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缺陷,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努力去改变现状。同时适时邀请成功人士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以他们自己在艰苦中成才的实例激励这些农村贫困大学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也是一个好办法。

建立高校素质学生会,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全面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

各个高校可以以学院为单位,素质学生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专业擂台赛等,大力鼓励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敢于表现自己,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

充分发挥贫困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农村贫困生要多关注一些成功人士的艰难坎坷之路,比如俞敏洪通过三次高考进入北大后忍受着同学的白眼孤独寂寞地奋斗成了大家的“活字典”,他在北大当教师时和妻子共住不到十平方米的地下室,却一边听着哗哗的水流声一边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及后来辞职离开北大一个人领着糨糊桶,骑着自行车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北京冬夜的街头四处张贴小广告。同时也要关注同为贫困大学生的同龄人是怎样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比如带着病重的父亲边上学边做兼职的烟台大学中文专业的贫困生张修奇,靠捡垃圾、卖水果赚钱并为100多名贫困大学生找到兼职工作的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管理系贫困生肖令。贫困生要以他们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此外,西部农村大学生要积极发现生活中积极上进的同学,加入他们的团队,和他们交朋友,互相鼓励,比如参加能力方面的培训,去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寻找为理想而奋斗的团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互相分享积极的思想,以促进自己自强自立,不断进步。

结语:非凡的出身注定西部农村贫困大学生必定有非凡的人生。在各高校与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有效地实施克服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种种措施,一定能够取得不朽的成绩,这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不小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晓英,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第9卷第1期。

【2】唐臻,俞敏洪传【M】,哈尔滨出版社,2013-1第1版。

【3】方慧兰,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N】,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作者简介:莫金梅,女,四川阆中人,(1991-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班。

指导老师:吴建章,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生辅导员。

上一篇:建筑空间的功能与形式 下一篇:谈热工仪表自动检定维护管理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