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

时间:2022-10-17 08:35:58

浅谈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

[摘要]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成本的诸要素进行的规划、限制和调节,及时纠正偏差,控制成本超支,把实际耗费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其控制的内容包括材料消耗成本控制、工资成本控制、费用成本控制。通过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控制理论 问题分析 解决对策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过程生产经营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成本的诸要素进行的规划、限制和调节,及时纠正偏差,控制成本超支,把实际耗费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人员素质不高

近几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员工相应的法律意识、合同观念也有所加强,但总体上成本控制人员的素质还不高,有的成本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只是理论水平不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尤其是有的成本控制人员不适应成本控制的发展需要,没有去积极充实成本控制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

(二)成本控制意识不够强

成本控制意识不够强,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生产过程中没有降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有效地结合起来,阶段的成本分析还局限于成本情况的反映,没有细到对生产所用资源实际消耗数据的记录,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下一步成本改进的重点和措施,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也是为了比较而反算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因此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指导意义不大。

(三)成本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工作要随着生产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松时紧。但是由于成本责任考核机制不细致,成本责任落实不能到位,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无直接挂钩,因此只有极少数人在考虑,大多数人员对成本控制情况并不十分关心。

三、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成本控制的入手点

1、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入手。成本控制是控制产品的全部成本,但是整个生产过程也分为设计、采购、制造等一系列环节,如果企业在控制成本时不分轻重,全面地进行成本控制,往往达到的效果不会很好。

2、从创新方面入手。企业都希望能够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来获得更大的利润,那么降低成本就是唯一的途径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成本可以通过材料的节约等方面来实现成本的降低,但到了某个限度后,如果不是创新技术、工艺、增加或改进设备等,成本则很难再降低,因此企业只有从创新入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料,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损耗量等方面来实现成本控制。

3、从关键点入手。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点在成本中的作用可能不同,有些点对成本的形成其关键作用。企业成本控制应从关键点入手,抓住关键点,往往能够起到士兵内功倍的效果。

4、从可控制费用入手。我们将产品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一般是指企业的决策而形成的成本,这些费用在企业建立或决策实施后已形成,很少发生变化,只有那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认为进行调控的如材料用量、材料进价、办公费、才旅费等可控费,我们花力气进行控制才有意义。

5、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成本控制并不是靠几个领导、几个重点任务就能做好的,需要所有与成本相关的人员的参与,应当建立预知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靠制度,用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成本控制的主观能动性,降成本控制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措施

1、制定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首先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本单位组织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把成本核算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是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明白自己在成本核算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在企业内部如果没有一套完整、完善的规章制度,就形成不了一个整体,职工工作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同一个社会缺少了法律,人们就会无“法’可依。

2、加大技术服务,优化生产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生产经营阶段,加强企业技术力量投入,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主要的生产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寻求比较合理、科学的生产方案,生产组织设计,不但要求节约时间或金钱,而且必须安全、可靠、可行,同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节约人、财、物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力求用相投的资源生产出做大的财富。

3、编制和落实准确的生产计划,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准确的生产计划可以起到综合平衡,组织均衡生产,防止停工、窝工损失;可以合理调配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机械的使用费成本;可以科学组织才来采购、储备工作,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降低材料费成本。

4、细化成本核算,从而控制人工、材料、机械使用三大费用。

(1)人工费的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及用工标准上加以控制。在生产方面,首先根据劳动定额确定基本人工用功数量,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他人工。在明确了人工消耗量的组成后,即可根据具体情况下达用工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减少某些工序的用工数量及用工标准,避免无用工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经营方面,一方面要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等日常费用;另一方面要控制销售费用等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必需费用,设法降低销售成本,从而从达到从整体上降低商品总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主要从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两方面进行控制。对于材料用量方面的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加强材料的计量检验,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避免材料的浪费;坚持定期盘点工作,做好材料消耗记录,抓好材料的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回收利用工作,加强周转材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可以根据上期的材料耗用量,推算出本期的计划用量,一方面可以减少材料的非生产损耗;另一方面能避免材料的积压,节省流动资金,从而降低成本消耗,增加效益。

(3)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设备利用定额和能源消耗定额,制定好机械设备的运转、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的管理、保养工作,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减少维修费的支出;另外,编排好机械设备的班次分配,从分利用机械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班台浪费。其次,加强设备的选购和租赁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来完成生产任务,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5、加强合同管理,降低成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企业都是合同生产,因此合同管理已称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责任明确,条理清楚,词语准确,避免漏洞,以防止授人以柄,尽量减少因合同失误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要学会在合同中寻找反索赔的措施。另外,企业也应当密切关注对方合同的执行情况,寻求相对方索赔的机会,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只要企业管理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一定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佳和最优,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积累起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冉光圭.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1

[2]王德敏.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1

[3]黄林.《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解读》企业管理,2009第34期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完善军人福利费保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