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通脉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20例

时间:2022-10-17 08:18:35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通脉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黄芪通脉汤(黄芪、桑寄生、川芎、葛根、莪术、桃仁、鸡血藤、当归、赤芍、水蛭、地龙)治疗本病120例。结果: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6%。结论:效果明显,可以提高疗效,是抢救患者肢体的关键。

[关键词] 黄芪通脉汤;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654.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c)-078-01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间歇破行、静息痛、患肢胀痛、发凉、麻木等,当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溃烂和坏疽。笔者自1997年开始应用中药黄芪通脉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患者,男81例,女3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7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年;单纯左下肢发病者35例,单纯右下肢发病者38例,双下肢均发病者47例;临床分期:Ⅰ期(局部缺血期)25例,Ⅱ期(营养障碍期)31例,Ⅲ期Ⅰ级(坏疽期、轻)28例,Ⅲ期Ⅱ级(坏疽期、中)20例,Ⅲ期Ⅲ级(坏疽期、重)16例;辅助检查:胆固醇或三酰甘油高者32例(29.9%);纤维蛋白原值增高者46例(41.8%)。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10月制订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及分期分级标准》[1-2]。

1.3 方法

黄芪通脉汤组成:黄芪90 g、当归15 g、鸡血藤30 g、桑寄生30 g、赤芍20 g、川芎12 g、葛根30 g、莪术20 g、水蛭10 g、地龙15 g、桃仁9 g,水煎服,每日2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3]。

2 结果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42例,占3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5例,占45.8%;有效(临床症状减轻)22例,占18.3%;无效(症状及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发作)1例,占0.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6%。见表1。治疗前后化验结果见表2。

表 1 临床疗效(例)

3 讨论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是由于肢体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发生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比较困难,截肢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与饮食失节、脏腑亏虚、经络瘀阻等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节,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生,痰瘀互结,阻塞经络;或因气血亏虚,运行无力,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经脉痹阻,气血不达四末而发为“脉痹”;或因肝肾亏虚,气竭精伤,肾水消灼,筋练骨枯,而成“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发病因素中,脂质代谢异常占有重要地位,患者的血脂含量多高于正常,应用药物治疗降低血脂含量,对于延缓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4-5]。黄芪通脉汤具有益气活血,软坚散结功效。方中黄芪、当归益气活血,两者合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及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作用。鸡血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莪术等活血化瘀,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等多种作用。桑寄生有降低血压,抗动脉硬化作用。葛根、水蛭、地龙软坚散结,可减少脂质沉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值,有促进粥样斑块消退等作用。诸药组合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作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治疗原则:①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②积极内科治疗、控制并发病;③配合有效的手术治疗、挽救肢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6],以及终生戒烟,防冻保暖,防外伤,饮食清淡等预防性治疗也是提高疗效,抢救患者肢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琳,李萍.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诊治概要[J].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5):16-18.

[2]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70-271.

[3]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2-323.

[4]刘昌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5):265-266.

[5]陈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9):686-687.

[6]尚德俊,王嘉桔,王书桂.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5:165-170.

(收稿日期:2010-02-24)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G2期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应... 下一篇: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