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荡起创新的双桨

时间:2022-10-17 08:02:32

在音乐中荡起创新的双桨

创新是人类迈向文明、走向进步永恒的话题。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应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势,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在创新中的优势

生物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左半球支配人的逻辑思维,右半球支配形象思维。人们在平常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左半球,而右半球则未得到充分利用。音乐活动则可促进人的右脑开发,使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人的思维水平,使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补充,最终达到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创新灵感、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

其次,音乐的创作与鉴赏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富创新的过程。先由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有组织的乐意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创作出音乐作品,这是一度创作。然后再由歌者、演奏者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把握、处理、声情并茂地演唱、演奏音乐作品,此为二度创作。在演泽音乐作品过程中,听众通过欣赏、品味、体会、感受音乐,获得内心情感体验的强烈共鸣和美的享受,此为三度创作。这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的参与帮助,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音乐艺术。

二、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勇于改革、探索、实践、进取。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永远是教师从成功走向成功的不竭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乐于创新。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不确定性,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来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从而形成自己头脑中的音乐形象。由于各人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音乐鉴赏能力的差异及欣赏的时间、地点、心境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音乐想象、感受和认识,得到不一样的音乐形象,这是很正常的。其实这就是想象的差异。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乐于把自己的想象结果说出来,把不同的观点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精神。

2.动手制作乐器,使学生敢于创新。亲手制作乐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由于各种乐器形状千姿万态,音色极富变化和个性,深受学生喜爱。有些乐器(尤其是打击乐器)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活动课上我曾布置学生试制乐器,结果有的学生利用铁棒弯成了三角铁,有用木头做成木鱼,有的用竹子做成竹笛,有的用易挂罐装上小滚珠做成沙锤,有的用小铃铛做碰铃……虽说简单了些,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由于是学生自己亲手所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学习音乐的劲头更足了。

3.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勤于创新。圆润的歌声、动听的琴声、优美的舞姿……这一切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基本技能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技能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学生表现音乐,演绎音乐并创造性地处理作品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成功的体验也在逐渐增强,这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勤于创作。所以说,技能训练不是一个单调的、机械的、重复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套用一句孔子的话说:即“功练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万安中学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