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信码为中国二维码产业注入生机

时间:2022-10-17 07:42:31

汉信码为中国二维码产业注入生机

“二维码的应用目前正处于拐点。”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在2007年6月内完成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标准――汉信码的试点验收工作,这意味着中国对二维码的应用将进入新的阶段。

汉信码诞生于2005年,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课题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二维码码制标准应用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空白。

汉信码的十大优势

1、信息容量大

汉信码可容纳数字、英文字母、汉字、图像、声音、多媒体等一切可以二进制化的信息,并且在信息容量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码制。

2、具有高度的汉字表示能力和汉字压缩效率

汉信码支持GB18030中规定的160万个汉字信息字符,并且采用12比特的压缩比率,单个符号可表示12~2174个汉字字符。

3、编码范围广

汉信码可以将照片、指纹、掌纹、签字、声音、文字等凡可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

4、支持加密技术

汉信码是第一种在码制中预留加密接口的条码,它可以与各种加密算法和密码协议进行集成,因此具有极强的保密防伪性能。

5、抗污损和畸变能力强

汉信码具有很强的抗污损和畸变能力,可以被附着在常用的平面或桶装物品上,并且可以在缺失两个定位标的情况下进行识读。

6、修正错误能力强

汉信码采用世界先进的数学纠错理论和太空信息传输中常采用的Reed-Solomon纠错算法,纠错能力可以达到30%。

7、可供用户选择的纠错能力

汉信码提供四种纠错等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8%、15%、23%和30%的各种纠错等级上进行选择,从而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

8、容易制作且成本低

利用现有的点阵、激光、喷墨、热敏/热转印、制卡机等打印技术,即可在纸张、卡片、PVC、甚至金属表面上印出汉信码。由此所增加的费用仅是油墨的成本,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种“零成本”技术。

9、条码符号的形状可变

汉信码支持84个版本,可以由用户自主进行选择,最小码仅有指甲大小。

10、外形美观

汉信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人的视觉接受能力,所以较之国际上现有的二维码技术,汉信码在视觉感官上具有突出的特点。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汉信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指出,该课题攻克了二维码码图设计、汉字编码方案、纠错编译码算法、符号识读与畸变矫正等关键技术;同时,其在抗畸变、抗污损能力和信息容量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汉字表示方面,支持GB18030大字符集,汉字表示信息效率高。

在应用中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二维码码制有20余种,已被Association for AutomaticIdentification and Mobility(AIM)认可并公开的就有12种,除了被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的美国的PDF417码和日本的QR码外,还有MaxiCode、Aztec、DataMatrix、Codeblock、MicroPDF417等。但在汉信码诞生之前,我国尚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标准。

“没有自己的码制标准,所有二维码相关的软硬件产品也只能受制于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在汉信码诞生前,我国已经有紫光码、矽感码、龙贝码等一系列类似的码制系统,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应用不足,它们的出现并未能改变国外二维码标准的垄断局面。

出于对商业价值、信息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迫切要求中国在建立二维码码制标准的同时,推广应用方案,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二维码应用问题,实现该成果的产业化。

试点项目为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006年6月,“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之汉信码设备开发与应用推广工程”项目启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授权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路畅想”)负责该项目相关的组织、实施与协调,并承担具体研发工作。同时,集合了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深科技”)、北京汇博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一鸣神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龙字网信传媒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交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些国内优秀的二维码设备制造商、系统开发商以及二维码的应用方,共同进行汉信码的设备研制以及应用推广工作。

据了解,经过一年的努力,该项目在设备研发和试点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二维码识读设备的研发接近10款,包括在线式、手持式、固定式、无线等全系列产品。作为该项目中唯一的汉信码设备提供商,维深科技在固定资产管理、政府类项目、追踪类项目方面有一定的应用经验。维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未来的应用市场,此次的产品研发在考虑通用性设计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适合特定行业应用的设计,如专为政府办公场所开发的扫描枪支架;在用于某些生产制造环节的固定式扫描平台和手持扫描终端产品上增大防尘、防水的级别;为支持供应链管理对移动通讯的要求,在终端集成GSM、GPRS功能,支持语音通讯和广域数据传输等。

在试点应用方面,目前的5个试点主要针对汉信码在仓储、生产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如单证、图书配送等,规模一般为10把扫描枪,1万个扫描点,以此检验码制的应用情况。网路畅想董事长张铎告诉记者,他们参与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图书配送试点项目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将二维码印在发货单上,一次扫描就可采集大量运输数据,增加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提高了效率。此外,网路畅想还尝试在火车的机车主轴上用激光刻上二维码,利用其不易污损畸变、纠错能力强的特性,实现有效跟踪追溯。

记者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了解到,试点验收工作完成后,将进一步确立汉信码的应用标准体系,从而推动下一步更大范围的应用。

多方推动产业化进程

二维码作为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信息容量大、可表示汉字、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可进行信息加密、识读可靠性高等特点。以汉信码为例,相同面积的二维码是一般商品条码承载信息的84倍。同时。二维码大大降低了对于通信网络和数据库的依赖,凭借图案本身就可以起到数据通讯的作用。

鉴于这些特点,二维码特别是

汉信码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能够广泛应用于政府、产品追踪、供应链管理、移动商务等对信息量、可靠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但由于以往中国缺少自己的二维码技术标准、识读设备成本高、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二维码的应用只存在于个别行业的个别环节。

实现汉信码的推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点已在相关专家和企业之间达成共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强调,就应用而言,一维码、二维码、RFID技术都是实现数据采集的手段,它们之间不存在谁替代谁,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能在一个仓库中这三种技术都有应用,关键是结合应用领域的特点,找到适合其发挥作用的环节。

二维码能与一维码形成很好的互补。与一维码相比,二维码便于储存更多文字信息。尤其是对于纸面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如单据、票据、证件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而比起RFID,二维码的成本很低,只需普通的印刷即可。因此,结合二维码自身的技术特点和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业内人士指出,汉信码的推广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户外应用、单据、票证、手机业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据了解,紫光码、龙贝码等二维码码制系统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比如2005年,清华紫光联合北京晚报启动的“北京优码工程”,将二维码与移动终端相结合,开展手机识读印刷出版物业务。龙贝码则参与了林业部和民航总局的相关项目,并把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列为重点关注领域。然而,这些应用尚未能给中国的二维码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对此有专家表示,实现二维码的大规模应用需要一系列的码制标准,并在上下游之间达成系统统一。

对于推广汉信码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维深科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国外厂商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国内设备提供商来说,压力主要来自用户对产品差异化和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网路畅想董事长张铎则指出,目前不少二维码软件集成商都在开拓手机业务,根据日本、韩国的经验,这一应用领域的确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要想在中国大面积推广此项业务,必须先确定盈利模式,即手机制造商、消费者、电信公司谁来为二维码的实施成本“埋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也积极参与了汉信码的应用推广工作。其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将汉信码的专利技术完全公开,这有利于降低应用成本,形成比较成熟的产品系列。同时,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因为一直以来,国外标准与产品在中国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用户对汉信码的了解有待加强。

按VDC的统计报告分析,全球二维码扫描器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这表明二维码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汉信码的应用前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种新的码制,我们并不能指望汉信码的出现能立刻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至少会激活一些应用。”

目前汉信码还处在市场推广阶段,不少国内的设备提供商表现得很积极,他们相信,作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标准,汉信码必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二维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3-5年,中国二维码市场将迅速增长,而汉信码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上一篇:独具优势的新型林德叉车 下一篇:南北快运“快”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