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中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

时间:2022-10-17 06:49:23

雕塑中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

摘 要:木质肌理形式多样、变化丰富、美观自然,在雕塑创作中被广泛应用。我们既可以以天然木材为原料进行雕塑创作,也可以利用其它材质来模仿木纹的效果。木纹丰富的肌理形式不仅是雕塑形体的装饰,还是烘托主题、传达感情的得力助手,并且还能产生真实的可触感。雕塑创作中对木质肌理表现运用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性的体现。

关键词:雕塑;木质肌理;表现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25-02

木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取用加工都很方便,所以人类对木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木料品种的不同所产生的肌理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木材才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木韵”。在雕塑作品当中,那些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线纹随着造型形体的起伏转折而不断变化,或流动或扭曲,尽管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绽放着迷人的色彩。

一、关于木质肌理

木质肌理大致可分为自然性肌理和人工性肌理两大类。自然性木质肌理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人工性木质肌理则是通过艺术家有意识地塑造在作品形体的表面形成的仿木纹的效果。它反映了艺术家的主观创作目的,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并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才创造出的与作品主题相得益彰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是自然性木质肌理还是人工性木质肌理,都是美的化身,所以雕塑中表现和运用的木质肌理是无关乎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后天创造的。

二、雕塑中自然木质肌理的表现与运用

由于木质肌理能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所以雕塑艺术家经常会以木料为材质进行创作。根据木材自身特点再结合特定创作意图进行创作,不仅可以突出木纹的美感,也能展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特征,使人在得到视觉质感的同时也感受到触觉质感的魅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巧妙地利用天然肌理的精品典范。比如说明式家具就以体现材质美为审美标准,极少用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形成了自然为本、实用为主,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艺术风格。

天然木质肌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不同的木材表现出不同的的肌理特征,即使是同种木材,肌理也会千差万别;就是同根木头,不同部位的纹理也是各有差异。在雕塑创作中对木纹肌理的运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的主观创造性的完美融合,肌理随着造型的变化而改变,而造型的变化又决定着肌理的存在状态,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

雕塑家王小蕙创作的水曲柳木雕塑作品《纹身》就是对自然的剖面纹的完美演绎。纹理的变化完全顺着人体的结构来展现,从高点到地点,似水的木纹像涟漪般一圈一圈向躯体各部荡漾开去,宁静而充满张力,充分展示了女人体的卓越风姿。其实也并非所有对自然木纹的表现运用都是这种柔美似水的风格,例如朱铭的《太极系列-云手》(如图1)就是特例,作品中所表达的材质语言让你完全感觉不出那是温和的木,而更像是沉稳厚重的磐石矗立在眼前,其实这也是其所创作的《太极系列》诸多作品中唯一以木为材质的作品。运用大块木方进行堆积拼接,各块面的转折干脆利落,平整的大面积上没有任何修饰,空留着单纯的木纹和大刀阔斧的切割痕迹,每个面上的纹理又有节奏的随着转折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雕塑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在亦静亦动之中蕴含着力量,在木质中传递着超出木本身的独到魅力。

除纹理细腻清晰的木材主体部分之外,树根、树瘤、树瘿等处的特种纹理效果也是雕塑家灵感创新的来源。甚至这些天然的伤痕被直接拿来所用,王建国的花梨瘿贴金箔木雕作品《木·灵》(如图2)就是其中颇为成功的一例。大自然的造化使瘿纹与生俱来就有了美学上的疏密关系,聚散有致,如在高空俯瞰大地,起伏跌荡的山川河谷一并映入眼帘,纹理异趣横生令人想象无穷。王建国便借用花梨瘿原有的形状和肌理效果,再在其上覆盖一层金箔,这种行为非但没有破坏原有肌理的特点,反而赋予作品更加辉煌的视觉效果,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自然风化木纹肌理也会被艺术家加以利用,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所谓自然风化木纹肌理是木材在自然界外力作用下表面留存下来的受损或风化的纹理,它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雕塑家王超的《思愁知露》(如图3)就是对木质自然风化的纹理所做的成功尝试。深深的裂痕,干涩的外表,倾诉着岁月无情摧残的痕迹,这凝聚的沧桑是生灵与自然的博弈,足以引起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以骆驼为运输工具的丝绸之路早已大漠无痕,但是那悠扬的驼铃依旧震撼心灵。闭目间,依稀可见苍凉的戈壁上,负重的骆驼迎着风沙执着前行……独特的木质肌理在不着刻划之下就巧妙的烘托了雕塑主题,准确传达了艺术家的情感,使那种不言而喻的悲凉沧桑的历史沉重感久久积聚在每一位观赏者的心头,弥久难忘。

三、雕塑中人工木质肌理的表现与运用

主题作为一件雕塑的灵魂,也是艺术家创作方向、认知程度的体现。而肌理恰恰正是烘托、渲染雕塑主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艺术家出于作品的主题和展示方式需要,有时候会对材料进行人工木纹肌理处理,这是创作者为使作品达到某种特殊效果而采取的独有的塑造手法,是建立在艺术家曾有过的感受之上的形象再创造,它可以引起观者强烈的审美感受。

仿木材质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并添加其它轻骨材料凝合而成,具有色泽纹理逼真、美观坚固等优点。比如这组放置于公共场所的休闲椅凳(如图4)不但木纹仿真程度高,而且造型非常生动,能吸引人们不由自主地与之亲近。经过艺术处理的木质纹理具有的韵律和美感更强,而且所产生的真实的可触性,还拉近了人和雕塑之间的距离。通过触摸雕塑形体表面的肌理使人与雕塑产生互动,更能真切地体味雕塑中那神秘和令人向往的意境。这类仿木景观产品克服了真实木材放置户外易受腐蚀、使用寿命短等等弊端,不仅结实耐用,还可免维护、防偷盗,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搭配也非常和谐,既能满足园林绿化设施或户外休闲用品的实用功能又美化了环境。雕塑创作中对人工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不只是人类对木质材料自身情感的完美解析,还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雕塑作品体现对人性回归这一本质主题的由衷表达。

除了大型的户外仿木作品,室内的小件雕塑艺术品也可以仿木。当然这时的主要原料就不再是凝重的混泥土了,而是非常轻便的树脂。这件家居饰品(如图5)清丽自然,残缺中空的木桩上一根枝丫努力向上伸展,欢快的鸟儿在枝头歌唱。承载历史痕迹的年轮肌理本就富于变化,再经过艺术手法的夸张和强化处理以后,更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干瘪而凸凹不平的躯体用尽最后力量孕育芽枝,期待再次焕发蓬勃生机,萌动中昭示出生命的力量,而这也是人生价值的真谛。触摸雕塑,聆听肌理,爱生活,爱自然!

保护地球上有限的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仿木系列雕塑作品是一种新型生态产品,它的应用和推广就是我们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的实际行动。

雕塑中对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引起观者心灵的共鸣和特殊的情感体验。雕塑艺术中任何表面效果,无论是细腻光滑还是粗犷斑驳都是雕塑家艺术理念的具体反映,都来源于人的内在需求和直觉冲动。对木质肌理的表现与运用现在已成为艺术家追求的创作理念之一,并通过它那充满灵性的视觉效果来反映了创作者的艺观念与审美情趣。

四、结语

我们在欣赏雕塑作品的时候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形体、空间等传统的雕塑语言,还囊括能够引起我们内心共鸣的“有意味”的肌理形式。在今天,雕塑中的木质肌理已经融入我们的心灵,无论是天然的木纹肌理还是经过人类艺术处理的人工肌理都是雕塑造型上的醉人装饰。对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加强了雕塑形体的表现力,丰富了造型的内涵。那种镌刻进意境里的宁静、恬淡与安逸的气质,那种蕴含在品味中的文朴、优美而高雅的情调,是其他非木质肌理雕塑所无法比拟的。雕塑中木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是人的创造性设计与木的自然人文的有机结合,既突出了物的灵性,又展现了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克.浅谈雕塑创作中肌理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9年第1期.

[2]杨勇智.肌理在雕塑中的作用[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毛关福.木雕纹理[J].上海工艺美术,2008年第2期.

[4]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

上一篇:浅谈中国彩陶与希腊陶器之比较下的中西方文化... 下一篇:对现代后印象表现主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