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7 06:29:45

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问题研究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立足区域,面向全球,统筹空间整体布局,创新机制,构建城市群系统的整体协调体系。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可持续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多维发展、创新发展。城市群是在城市的基础上由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本体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的运动系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只是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它包含了人对环境的合理改造、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在这里,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比单个城市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它实际上是系统内首位城市与多个节点城市及腹地和区际间的协同发展,以发展的公平性、协调性、持续性、质量性、效率性为基本目标,致力于实现区域内PRED(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实现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关键,其基本内涵就是:城市群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吸引、争夺、控制、利用各类资源创造价值,增强系统功能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经济持续而又稳定地发展。如果城市群能以匀速的模式递进发展,表明该经济体具有长期的竞争力;如果该城市群能以加速的模式递进发展,则表明其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是以河南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9个省辖市组成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承载着河南省城镇化的重任,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有助于区域产业聚集、要素整合、功能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同治、产业互补、协调发展,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竞争力,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博弈”中争取主动。中原城市群自然资源丰富、社会条件良好、经济实力较强、文化积淀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依托系统内部的自动力和外部的助动力,正在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使其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大、系统优化、功能演进上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持续增长的关键。但是,在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可持续因素,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状况堪忧,可持续发展力有待加强

环境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本身的生存。目前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化导致的中原城市群生态破坏等五大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过去由于城市环境投资欠账较多,虽然城市群内各节点城市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市域环境质量,并试图通过相应的经济政策调控,但治理的力度还不够大,许多工业废物仍在超标排放,城市污水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处理,垃圾围城现象仍然存在,实现城市群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还很突出。

2、产业结构趋同,内在关联度小,城市群集聚力差

中原城市群产业经济比较密集,但是各节点城市产业结构雷同,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集聚。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区域内城镇居民的消费基本上处于同一或相近的水平线,消费结构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同样由于体制原因,各节点城市及其产业部门之间互相分割,产业关联度小,使城市群缺乏应有的集聚力。比如消费类产品的加工,当一个集中消费浪潮出现时,各节点城市竞相上类似的项目,扩大生产能力;当市场趋于饱和时,便转为设备闲置,生产收缩。可以说,中原城市群各节点城市工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趋同性,比其他地区都突出。在产业分布高度密集、生产能力盲目扩张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市场过度竞争,加上区外商品的大量涌入,相对于商品可供量来说的市场容量变得更加有限,相应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业成熟程度加快,企业效益为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所抵消,由此将影响到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能力。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近年来,中原城市群各节点城市建设推进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仍然相对滞后。就区内交通来说,公路交通近年有明显改善,但铁路交通相对落后,营业里程多年没有增长,相对于高度密集的人口和经济质量而言,人均拥有道路里程、面积等指标大多处于中下游水平,距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与城乡民用车拥有量,特别是小汽车、摩托车、助动车的大幅增长不相适应。就信息产业来说,电信事业超高速发展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征,居民住宅和公用电话普及率以逐年翻番的速度提高。但反映现代信息处理要求的网络通讯目前基础设施欠缺、传输能力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高速传输的社会需求急剧增长,今后几年这方面的矛盾将变得突出。此外,城市输配电、供水、供气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

此外,在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教育投入明显不足、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力度小、专业技术人才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城市化资金积累不足,社会筹融资市场机制不健全,节点城市对外开放度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意识不强等因素,也制约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升中原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城市群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群内与群外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城市群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把提升自身竞争力摆在首位,始终使其保持匀速或加速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城市群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理解这一点对于中原城市群这样一个还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同时又想通过系统内节点城市间的协调合作和制度创新来达到经济发展飞跃的区域来讲尤为重要。要想赶超发育相对成熟、经济水平高的发达城市群(如国内的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一定要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可以维持的速度,而决非越快越好。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竞争力的结果,实现与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竞争力,而且是可持续竞争力,即我们所说的竞争力的持续性。所以,任何城市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应该把如何提高该自身的竞争力与实现竞争力的可持续性作为主要的着眼点。对于中原城市群来说也是如此,要想提升其内部和外部竞争力和获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制定政策和进行整体规划,立足区域面向全球,统筹空间整体布局,发挥中心城市“极化”、“扩散”效应,带动区域发展与创新,促进城市群内部及节点城市与腹地之间相关性、互动性、互为发展性和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

1、稳定人口政策,确立科学合理的适度人口规模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人口高稠密区域,2003年人口3903万,人口密度高达665人km2。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影响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原城市群必须及早确定科学合理的适度人口,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运用政策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以适应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加强生态修复,建立生态城市体系

抓住国家实施生态重点治理的机遇,认真抓好河南低山丘陵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通道、农田防护林建设;建立太行山绿化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及城郊生态工程、交通通道绿化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防治沙漠化及农田林网工程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农业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水污染治理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对于环境遭到破坏和生态退化的区域要尽快治理和修复,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的目标,提升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

3、强化环保意识,加大城市群系统内环境保护力度

要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加大对烟尘、粉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力度,有效削减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把中原城市群建成一个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群。

4、实现中原城市群系统内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对于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举、以节约为主的方针,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改变农业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要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发展,限制对地下水无序开采和超采;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总量,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复垦力度;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制止滥采滥挖、采富弃贫等浪费资源的行为,实现有序利用,调控开发总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5、创新机制,实现中原城市群系统的整体协调

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要不断消除各种障碍因素,培育一体化的人才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建立一个以企业为创新主题的创新结构体系,形成一个开放的、可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的知识获取体系,构建一个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成立中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的省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城市群建设组织规划,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协调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0624440018)《中原城市群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示范》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平顶山学院《区域经济学》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冯德显:从中外城市群发展看中原经济隆起――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4(6).

[2] 张教平、杨延哲、姚天祥、李世杰:河南与周边省份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

[3] 陆大道: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区域响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3).

上一篇: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 下一篇:加快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