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探析

时间:2022-10-17 06:05:23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造成其贷款风险较高,体现在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导致其从商业银行融资不足,阻碍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入手,阐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成因,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和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不良贷款率;信用;抵押品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09.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58-03

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主要以生产经营规模来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第2条对中小企业做出了规定性定义:“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03年2月19日,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具体规定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划分各行业中小企业的数据标准。行业不同,中小企业的数据标准也不同,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根据这一标准,我国约有99.1%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一是原股东的追加投资或引进新股东投资等股权性融资;二是民间的短期借贷融资;三是商业银行融资;四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后进行IPO融资或再融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不考虑IPO融资情况下,以商业银行贷款为渠道融资占比逐步提高,而以所有者投入为渠道融资比例逐步降低。

同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具有以下特点:

1. 企业数量众多,单户资金需求数额相对较小。中小企业一般依靠某一资源或技术上的相对优势,面向某一特定市场或人群销售,具有进入门槛低、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涉及面广、规模和数量的多样化等特性。在贷款区分上,商业银行一般以小企业贷款或个人经营性贷款与大中型企业贷款加以区别。此类贷款客户数量多,用款需求时间计划性不强,贷款额从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

2.银行贷款多以不超过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基于风险考虑,银行对中小企业一般不发放项目建设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多是根据企业特定的购销合同发放补充企业采购资金不足的流动资金贷款,其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所需资金一般以企业多年所积累的利润或其它融资渠道解决。

3.贷款价格敏感度低。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快,资金运用效率高,一般能接受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

4.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产品需求包括存贷款、资金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信用证、出口议付和银行卡等,其中贷款涉及到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国内信用证、私营企业主个人财产抵押贷款等,有进口业务的企业还对打包贷款、保理等贸易融资业务提出了需求。

5.商业银行一般要求以抵押方式为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一般要求以企业自有资产、股东资产或第三人资产作为贷款担保条件,并且往住要求的是不动产,但大多数的小企业是租赁场所生产经营,或自有固定资产法律手续不完备,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担保人,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三)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现状

1.企业贷款风险的衡量

企业贷款风险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企业贷款风险的大小通常用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来衡量。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2.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现状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特别是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还是较高的,体现在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不良贷款率。

图一和图二描述自2003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从图一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9%下降到2010年底的1.1%。当然在2003年初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曾高达26.2%,原因在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长达40多年,大范围的政策性贷款;国有商业银行以政治性而非赢利性作为其经营思想;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以及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此类问题力度不足等。

注:以上数据根据银监会2008年―2010年年报整理,图中的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自2003年我国成立银监会以来,由于其主要目的是加强银行经营风险管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通过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及其他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迅速下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左右。

相对于商业银行对所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偏高,这点从图一和图二的对比可以看出。需要说明的是,大中型企业由于贷款资金的数额较大,所以它们更容易从资金雄厚的商业银行取得贷款;而中小企业由于贷款规模及其他自身的原因,它们贷款来源渠道较分散,因而图一中用的数据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而图二中用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数据。另外,由于以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重视不够,所以2007年之前的数据从公开渠道无法得知,图二中的数据从2007年之后开始。以2008年为例,当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4%,而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6.0%,尽管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了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也在逐年下降,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远低于小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5%和3.3%,而同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只有1.6%和1.1%,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3倍多。

因此,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于银行平均贷款风险而言非常高,而相对于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风险而言则更高。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高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数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多数中小企业虽然在股东构成上符合相关监管要求,但实际上往住是一人或家族控制企业,企业的经营决策集中于一人,存在决策失误、被坑被骗、不依法合规经营、实际控制人非正常身亡等风险,加之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和客户单一、采购和供应渠道窄等因素,使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营周期短,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

(二)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弱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在生产竞争中经不起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的波动,产销不对路,经常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直接影响到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三)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一是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建全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完整会计账目,仅有收付流水帐,公司资金与个人生活资金混用;二是存在使用假造的供货合同、资信证明、财产证明来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三是中小企业遍布城乡,涉及各行各业,情况复杂,银行难以对其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给银行贷款带来极大风险。

(四)法律意识、信用意识淡薄

一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往往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或其它不合法不合规手段获取暴利,让企业的持续经营存在违法违规风险;二是运用虚假手段骗取贷款后,设法成立新公司逃废银行债务。

三、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及强化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创新担保方式,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对商业银行来说,防范贷款风险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要求贷款的中小企业能提供可保值、增值的抵押品,如土地和房地产。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难以获得信用担保等情况,因此要不断创新适合他们的担保方式。比如:变企业担保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个人无限责任担保、变企业担保为群体担保及将存货和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等。

(二)建立更为完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帖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是国家传统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放贷资金成本,进而决定贷款收益。目前我国的差别准备金政策主要体现在不同银行间,如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准备率的差别,或特殊时间特别事件后的地区上,如汶川地震后一段时间里四川与全国存款准备率的差别。为了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我们还可以在同一银行内部根据其贷款客户不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率制度,对中小企业贷款根据贷款总量通过一定手段计算所占用资金量,对这块资金实行低于正常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可以在同一银行内部提高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建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损失的财政补帖机制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讲也是企业,减少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在财政政策上对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上所产生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如根据商业银行当年对中小企业贷款量占其全部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或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损失量占其全部贷款损失达到一定比例,可由财政对损失的利息或本金进行部分补贴,这种补贴既可采取国家财政对商业银行总行统一补贴也可由当地财政对当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补贴,或二者兼而有之。

(四)切实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功能

近10年来,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成立了省级或市级由当地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但是目前看来,这些融资担保机构并未真正发挥其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的设立初衷,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局部利益,担保公司把资金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方式或直接拆借给用款企业获取高收益;二是主要对大中企业贷款融资进行担保,而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担保较少;三是跨区域进行贷款融资担保,而不着眼于本经济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担保。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功能,就是要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对本区域内中小企业,通过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配合,筛选出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的中小企业,对这类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既使出现了贷款担保损失(代偿银行贷款),扣除整体收益后的差额,由当地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弥补,从而发挥出这类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应有的服务功能。

(五)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建立企业信用与企业股东及主要经营管理者信用挂钩机制

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控制信贷风险,减少坏账率,必须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建立企业信用与企业股东及主要经营管理者信用关联机制。企业的不良信用直接关联到企业股东及主要经营管理者信用,发挥企业征信对中小企业主及主要经理人的警示作用,当这些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时,他们会掂量所要付出的声誉代价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从而减少利用信息不对称恶意骗贷情况的发生。

(六) 加强对贷款企业经济实力的调查,认真分析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合理筛选信贷客户

商业银行除通过自身手段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外,还应通过手段结合当地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对相关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再结合国家相关的行业、产业政策,确定信贷准入或退出客户。支持符合国家行业、产业、环保政策,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有稳定的上下游关系,产品销路好、经济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中小型企业,并加强贷后管理。

(七)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监控手段,提高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企业存续时间、经营者素质、经营状况、所处行业、行业地位等指标,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分体系,做好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二是建立中小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指标,通过加大贷后实地监控频率(如每月一次),全程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通过动态监控,定期对存量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分析评判、分类排队,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退出计划,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小企业客户信贷结构。

(八)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自律管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采取的是贷审分离的信贷运行机制,再好的风险控制措施、规章制度都是人去执行的,信贷从业人员的自律教育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贷前尽职调查,贷前调查不全面或缺限不报告会影响贷与不贷的决策;二是贷后监控,贷后监控是否及时全面,是否流于形式,会影响贷款收回的决策;三是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贷款是否能够如期收回。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不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会促进银行的发展壮大,实现银企之间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温宏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6).

[2] 高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9,(03).

[3] 颜继荣、张婧、邓敏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与防范[J].交通企业管理,2006,(04).

[4] 刘攀.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 石晓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模型与实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上一篇: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迎来难得机遇 下一篇:民间借贷对中国金融的意义及其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