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委经济发展方案

时间:2022-10-17 05:52:24

经贸委经济发展方案

“强镇富民”是我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的发展战略。最近,市委书记*同志在传达江门市委书记陈继兴同志鹤山调研精神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镇级经济的发展,当好排头兵”。*镇是我市乡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展*镇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镇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大家关心的焦点话题。

一、全面分析区位条件和竞争压力,正视现实,挖掘潜力

要理清*镇的经济发展思路,首先应从*镇的劣势、优势、压力和机遇四方面入手,全面科学地分析*镇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宅梧、云乡和双合三个*镇位于我市西北部低*,与位于市东北部冲积平原区的城区和西南部丘陵区的其他乡镇相比,地理位置相对比较边远,交通成本比较高,接受城区和其他大城市的辐射能力比较弱,经济基础比差,知名度不高,人才比较缺乏。这是制约*镇经济迅速发展的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镇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对*镇的建设非常重视,*镇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优势。*镇的经济指标基数小,比较容易起步;生态环境好,未进行深度的工业开发,生态资源保护好,加上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发展高档次的第三产业,对承接服务业的转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镇可以打“生态环境牌”,以生态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扩大宣传,吸引外商投资。此外,我市的*镇是珠三角地区通往高明和新兴等市腹地的交通枢纽,高明和新兴等市的腹地还没能形成强势的中心镇,我市的*镇若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有可能成为这片地区的中心城镇。

*镇与其他乡镇相比,各项指数差距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招商引资工作难度较大。加上本地的原有工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外来人口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镇的发展速度如果跟不上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全市迈入现代化的步伐。这些都将给*镇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压力与机遇共存,从全球到江门地区来看目前都是我市经济发展难得的机遇,*镇也不例外。当前出现了全球产业大转移的趋势,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市紧邻珠三角发达地区,是这些地区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特别是佛山、顺德和南海等地的重新组合,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面临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移,这些都是我市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千载难逢的机遇。*镇如果能抓住这一机遇,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此外,江门市和鹤山市委、市政府都在提倡大力发展镇级经济,市主要领导直接挂钩*镇,这些都将给*镇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某些*镇独有的文化资源(如双合镇的陈小敏奥运冠军形象通过进一步包装宣传)也可有利于迅速提升*镇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力型经济与外力型经济齐发展

*镇的发展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镇级财政自给或成倍增长、提高镇的整体经济水平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镇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坚持内力型经济与外力型经济齐发展,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发展战略,特别是要注意重点发展以本地资源为条件的加工工业。

*镇的最大特点是目前内力型经济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必须加大对内力型经济的扶持力度。

农业仍然是*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温饱的基本保障,是镇级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的现代化是实现*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仍要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要以解决农民增收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

在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要从培育特色产品、优势产品入手,构建乡镇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带;要加大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的调整力度,改善种养业品种结构,扩大花卉、蔬菜、珍稀水果、珍禽、优质鱼类等高效农产品的养殖规模;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产品等。对*镇而言,当前的重点是要解决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基础设施、资金扶持等问题,并要根据镇的环境特色,开发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

工业化是乡镇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和现代化的基础。*镇还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必须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大力发展*镇工业,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首先,要注意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生产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加工后,通过各种传播工具提供给企业;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战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辅导,在适当时可聘请专家为中小企业进行“诊断”,帮助它们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经常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活动进行牵线搭桥;最后,还应通过组织贸易洽淡会、交流展示会、学习考察团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创造开拓市场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作为为一二产业和群众生活服务的产业,第三产业的落后会严重滞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第三产业本身又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将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它的比重将逐步超过一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民增加收入,走出农民变为市民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它又是改造传统产业促成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不能轻视其发展,第三产业应与工业、尤其是外向型工业密切配合,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外力型经济,包括广州、佛山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而来的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的企业,都是*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包括工业招商和农业招商工作。

对外力型经济,必须落实市委、市政府今年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要树立“六大观念”和“四个新优势”的要求,即要树立全局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让利观念、亲商观念和法制观念,要发展服务新优势、法制新优势、市场新优势和人文社会环境新优势,要营造适宜人居住的投资创业综合环境,包括法制环境、治安环境、生活环境、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产业配套能力等,要为民营和外资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人才、融资、法律等多方面的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高瞻远瞩,制订*镇的总体发展战略

(1)以点线带,以线带面,梯度推进

梯度推进和增长极发展理论在全国、广东和鹤山都有明显的痕迹。以广东为例,以广州和深圳为两个极点,形成了广深沿线经济高速发展带,并迅速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外延伸,首先接受其辐射的是珠三角地区,随后是惠州、清远、肇庆等地区,最后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呈现明显的梯度推进现象。

作为增长极,广州和深圳等发达地区同时具有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一方面,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向发达地区集中,另一方面当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资金、技术、设备和信息会流回落后地区。前几年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较扩散效应大得多,而近几年极化效应逐渐减弱而扩散效应不断加强。

梯度推进和增长极理论对*镇的发展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作为*镇,一方面要有意识地选择、扶持和发展一批基础较好的示范点,在全镇范围内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梯度推进;另一方面要在镇内有意识地培养技术创新环境,突破梯度推进的限制,实现*镇在全市范围内的反梯度推进。

(2)发展比较优势和特色经济

在现实中,有效益,有积累的产业和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镇经济结构调整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以获得有效益的积累和真正的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并最终经受市场的考验。能不能找到、发掘、发扬光大自己的比较优势,是*镇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特色经济是一种“比较优势”,应通过广泛调查,深入论证,找准“特色经济”的所在,并进一步确定特色有多大,能作到多大,能否转变为经济等。一旦确定了特色经济,就要努力将其发展壮大,要改造传统工艺,尽可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行工厂化生产,同时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等,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使之成为*镇新的支柱产业。此外,还要在市场运作上下真功夫,在作大特色产品的同时,要努力扩大其市场份额,把其推向周边地区,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镇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是实现*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3)做大做强现有支柱产业

首先要做大做强那些占镇级GDP比重较大的产业,发挥支柱产业的“榕树效应”。这些产业的特点是要么面广量大,要么地位高影响大,把它们调大做强了,对镇级经济结构调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镇要结合实际,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大力扶持,在农产品出口方面要提供便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重点发展加工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农业结构横向调整的重点是做强主打产品和发展特色农业,纵向调整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要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和营销等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副产品加工资源丰富,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

(5)着力发展配套产业,树立联合发展战略

*镇经济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或者很少有或者很难有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大背景下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镇经济处于十分不利和无力的地位,努力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配套,着力发展配套产业,不失为*镇经济参与新一轮世界大分工大协作的有效途径。发展配套产业,*镇可以考虑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加工环节等等。这是一种双向选择,但主要是对方的选择。这要求*镇经济首先要做强自己,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规模,然后放下架子,积极主动与大企业大集团联系与沟通。

此外,*镇还可以在工业、农业、旅游业三方面与周边地区展开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形成多个经济中心点,并进一步完善各个中心点之间的各种联系,形成经济发展带。在发展初期,不妨考虑做配角角式,关键是要学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结合本地的实际,最终形成本地的特色产品。

(6)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市场是检测市场经济一切活动的标准,也是检测经济结构调整的标准。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镇要以市场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并不是市场上需要什么就马上发展什么,生产什么,经济结构就往哪里调,而应注意研究市场,预测市场的真正走向,不能被市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手段。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生,需要有新的“产品”概念、新的工艺和新的设备,这些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力量的推动。*镇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茶业、鸡蛋、龙眼等农产品作进一步的改良、包装和宣传,逐步培养成知名品牌;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沟通和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并通过深入调研、全方位考察,挖掘优势,种植市场前景好、品质优良的经济作物,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信息化有利于迅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市场,有利于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率、少走弯路和降低成本。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不容忽视。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镇的经济结构调整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否则就容易产生失误。

(7)多方位筹集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的筹集应多元化,可以来自市的资金扶持、镇的自筹、争取侨胞的支持和银行贷款等,关键是资金要用得其所,回报率要高。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集中资源和资金优势,把过去全市各职能部门分散扶持各镇的做法转变为重点扶持宅梧、云乡和双合等*镇,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股支持*镇发展的热潮。

要注意抓好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的建设,包括水、电、通信、交通、信息、教育、文化、悠闲娱乐等,尤其要注意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吸引不同层次的人才集聚并扎根在*镇,改变*镇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四、以人为本,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凝聚力,达成发展共识

由于区位和资金等要素的制约,*镇的投资硬件环境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追上其他乡镇,但机关作风、人员素质、企业信用、法制环境、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等投资软件环境却完全可以追上甚至超越其他乡镇,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

*镇人力资源的建设应包括改善乡镇领导班子的组成和提高镇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两大方面。

乡镇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科学决策,少走弯路,提高办事效率,镇的领导班子应引入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包括能统筹全局的人才和各种专业人才(如善长于招商引资的人才等),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各种用人制度,善于用人,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镇府的工作人员是镇上制订的各项措施和具体工作的执行者,镇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乡镇的形象和办公效率,必须不断加强镇府工作人员各种业务能力的培训,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竞争机制,保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经常对镇府工作人员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民主精神,多沟通、多交流、多深入调研、多听取群众意见。在营造良好的招商服务环境方面,要强化投资者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在建时的全方位服务和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跟踪服务,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此外,还要注意坚持依法行政,办事要公正、透明,要健全各种监督机制,勤政廉政,防微杜渐。

上一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下一篇:民政局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