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勘古道之乐

时间:2022-10-17 05:44:56

我爱古道,且以踏勘为乐。2009年5月,随下关风子“告别霁虹桥”(因为小湾电站蓄水,这座古桥的旧址连同西岸摩崖题刻,现已沉入水底),曾路过杉阳,向西南,经凤鸣桥、江顶寺、霁虹桥旧址、平坡、梯云路至水寨。这次,补上了杉阳往东北的路段。古谣云:“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谣中的博南山、兰津渡、兰沧江(澜沧江),都在距杉阳一日脚程之内。

杉阳,古名沙木和、沙阳,是博南山西坡的重镇,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大驿站。和者坡也,杉阳地貌介乎坝子和坡地之间。当地话中,杉沙同音,省略鼻音的做法,与白族南部方言(大理白族话)一样。山南水北谓之阳,镇子在沙河之北。沙河(土名杉木桥河)入倒流河,倒流河入澜沧江。倒流河,可能是因为自南向北流,与澜沧江相反而得名。

自杉阳东北行登博南山,至永国寺,海拔由1400余米上升至2300余米,直线距离5公里多,步程约10公里。虽是冬天,正午的阳光仍然晒得人冒汗。我走得慢,当地人所说的两小时步程,我走了三个多小时。

西坡古道已没什么痕迹,前半程走土路,走防火带,后半程走机耕路为主,偶尔走走马道捷径。机耕路已从杉阳修到永国寺,杉阳镇的微面开价150元。永国寺到花桥也有机耕路,微面可以走,越野车更好。两条上山机耕路在永国寺的连接段,被围锁进了村民的苗圃,要找村民开门。永国寺有一户人家(离寺百余米),一个林业保护站(就在寺边)。

永国寺,是博南山古道最大的亮点,尤其是那两棵古茶花树,传是明永历帝逃难时所栽,不过永国寺迁至今址,是康熙三十几年的事(政府立的文物保护碑牌上写着)。旧寺在西坡的半山,如今仅剩下地名了。据说,永国寺的名字是永历帝取的,为纪念他(永)和李定国(国)的君臣之情。

两株古茶花树正开,老乡说,花期从12月至4、5月。若2、3月份来,山巅的马樱杜鹃也开了,是最佳的旅游时节。佛像正在重塑,正月十二是开光的日子。

离开永国寺,沿林区土公路继续前行,花桥方向。两侧林木茂密,行约3里,经过林业检查站(海拔2527米),据说古道最高点叫大风垭口,因为道路比较平缓,我没有留意到垭口的地貌,可能就在检查站这一带。

前行少许,公路左手边有段貌似古道的路面,但两侧灌木掩盖着,且是上坡路,搞不清通向哪里,所以没走。后来,花桥的老曹告诉我,这一带有段古道通往博南庙旧址(已毁),距离公路约150米,我估计可能是这里。

由检查站沿公路步行约4里,至一输变电铁塔(海拔2463米),折回20米,右侧有古道,缓缓下坡,又汇入公路,长约1里,是整个博南山保存最完好的古道路段。此段名叫“十步梯”(依据:花桥老曹),路基宽约两米,分级,每级长约十步,故得名。从十步梯的到花桥,还有四五公里的盘山公路,走了半截,又搭了个顺路摩托车,盘山而下,便进了花桥村。进村前路过一堵残垣,可能是过去的关墙。

花桥的招牌景物是一株元代所栽的梅子树(花桥元梅),在小学院内。因为小学大门紧锁,所以绕到后山俯瞰了一下。元梅树每年仍产青梅数百斤,不过普通人是无福问津的。我运气好,喝到了此树青梅所泡的酒(50元一斤)。

正午,牧童。背景中的坟墓形制,是云南明代屯军村落常见的。回望花桥村和博南山。“万马归槽”,博南道保存完好的一段明槽,仅百余米。

过岭,抵桃源铺(桃新村),已是回族聚居。望见曲硐大清真寺。此处离永平县城中心,还有约6公里。花桥至此,步程约2小时。走到320国道路口,打了辆机动三轮进县城。

于永平新华书店(客运站对面)购书两册,都是本县文人所撰。县志办主任张继强的《博南古道探秘》和县文联主席李智红的一本散文集。

上一篇:书店是城市之光 下一篇:他当外科主任,我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