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 放飞学生

时间:2022-10-17 05:11:40

激活思维 放飞学生

从教十数载,每次上文言文时,听到最多的是:“唉,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啊?”“又要背了,真没意思。”等诸如此类的抱怨。而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反馈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呢?我认为关键是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侧重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放飞学生。

一、限时阅读,疏通文意,学生勾疑,合作解决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教学文言文新课时,尝试“三不原则”,即课前不作任何介绍,不提任何问题,不加任何引导,给学生一个干干净净的阅读空间,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求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文章,圈点批注,划出疑难之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学生的思维要处于紧张有序状态才会有所得,因此限定时间必不可少。之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合作解决疑难之处,如仍旧不能解决的可以求助别的学习小组和老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学生非常乐意提问和解答别人的疑难,为了鼓励他们,我带领学生评出 “文言小博士”,专门来解答同学们的提问。这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上“文言小博士”的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以备不时之需,而没当上的也会主动去找寻问题。如在教学《爱莲说》时,学生发现“世人盛爱牡丹“中的“盛”字有的地方用做“甚”字,到底哪一个更合适呢?我首先对这个问题作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希望:“大家看看自己能否解决,怎么解决?”之后学生自己查找了《古汉语词典》,找到“盛”字有七个意项,找到与课文相对应的为意项6,最终合作讨论得出用“盛”字更能体现出当时世人对牡丹的狂热态度,也委婉的表明了作者对世俗之人的鄙夷讽刺。

在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讲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重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要随便打发他们,要真正激活学生思维。

二、分段教学,留足空间,自定疑难,组长评题

以往教学特别注重上课的连贯性,疏通完文意后就忙着分析课文,一般选择几个预先设定好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答,除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能响应外,大部分的问题只能由老师自问自答,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有一次我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完《陋室铭》后,学生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为什么要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是不是古时候的君子都住陋室?”这真的让我手足无措了,因为刚才我自认为已经把课文分析得够透彻了。由此看来学生思维一旦受到抑制,只知道跟着老师走,其接受的也已经是打了很大折扣的了;即使老师分析的丝丝入扣,学生也只是学习上的被动接受者,更谈不上激活他们的思维了。

某位专家曾说“老师的教学目标要是站在胡同口,把学生从胡同这一头引领到另一头就算完成教学目标的话,那是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我深表赞同,这样的接受性学习有可取的一面,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采用自评问题能极大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是我在教学《石壕吏》时,摘录的学生提的问题:

1.“有吏夜捉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为什么老妇人来开门应答?

3.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如用一个字加以概括,那是什么字?为什么?

4.老妇求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对自己活动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支配和控制”。我在尝试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时,尽量由学生自己定题和评题,就是让他们对所学的文章有自己的自和支配权,而不是完成老师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老师如果漠视学生的存在,抑制学生的热情,“捆绑”学生的手脚,绳规学生的思维,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执行“原计划”,哪怕教学设计得再周密,组织得再巧妙,打磨得再精细,它与学生仍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因为这时的“设计”与“组织”,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它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它实现了控制,却封锁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那学生就会万马齐喑,课堂就会死气沉沉;而当堂抛出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高涨,纷纷查看五星级题中有没有自己设计的问题,这与以往老师提问反应者寥寥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真正尝到了“当家作主人的快乐和激动。”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思维之门大开,妙语连珠有之,切中要害有之,振聋发聩有之……

三、立足课后,欣赏精髓,激发想象,鼓励创作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中占到了30%,这不是个小数目,文言文虽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可是它散发出来的文学底蕴和魅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认为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离不开课后让学生欣赏文章精髓,激发他们想象,鼓励进行再创作。这一环节老师可作主要的引导,要精心准备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让学生欲罢不能,争相一吐为快,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我在教学文言文时,积累了几个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

1.《石壕吏》中并没有写差吏是否让儿媳去应征,但从老妪的“请从”“急应”我们不难推断,差吏是有意让儿媳去应征的,在此不妨让学生想象一下,老妇人是如何说动差吏让自己应征的?

2.《桃花源记》中有矛盾之处,你能找出来吗,这是陶渊明的疏漏之处吗?

3.《愚公移山》中愚公之妻和智叟所说的话有异同吗,你愿意做愚公还是智叟,为什么?

多年来我坚持用以上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上文言文的积极性较以前提高了,课后反馈也较以前理想;学生碰到问题能想办法自己去解决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由此可见,只有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注意激活学生思维,放飞学生,才能让他们在文言世界里快乐地徜徉。

上一篇:创设情境 首尾呼应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