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 以动制胜

时间:2022-09-16 06:55:59

激活学生 以动制胜

摘 要:“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100多年前,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智慧之语,仿佛是为当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准备的。就已经全面实施的新课改大环境而言,这的确是语文教学的光明季节、希望之春,但就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生态环境来说,这又是一个充满了困惑和挑战的时代。

关键词:以动制胜;语文教学;自救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就饱受诟病,本文无意去探讨其中复杂的原因,但就当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的确要面对四面埋伏的困境:(1)因功利主义思潮泛滥而使母语学习日渐式微的社会大环境;(2)为“短平快”获取高考分数而不得不将语文学科偏离视线中心的学校小环境;(3)其他学科以大量的练习对语文进行挤兑的微环境;(4)农村学生总体的文化积淀不如城市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些客观现实,都是摆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常常让语文教师牢骚的核心话题。

但是,仅有牢骚肯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过多的牢骚反而只会消解人的激情和斗志。我们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才能将正在失去的语文阵地守住,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自救。笔者的做法是:激活学生,以动制胜。即借新课改的东风,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平衡语文素养与考试能力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因为语文而“活”起来,让语文学习真正地“动”起来。

一、用语文活动开启兴趣之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谈到了兴趣对一个人求知的积极作用,爱因斯坦更是以自己的成就来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除了开展传统的演讲、辩论、语文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外,还组织了“课文题目串烧”“流行歌词接龙”“翻字典即时写作”等,旨在训练语言运用能力和联想能力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语文,在游戏中体会语文,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你任说一个字,我就可写一段文”,这是在“翻字典即时写作”活动后一些学生课余自主延伸的游戏;“我用膝盖写‘幸福’,你用腰肢写‘成功’吧”,这是在“写好字、炼身体”活动后学生受到的启发,原本是用头、手、腿比画字的游戏却让学生有了创新的欲望。为了弥补农村高中生不便上网的缺陷,我还在墙上专门开辟了一块专栏来模拟网络论坛,把墙壁当电脑,以便利发帖、跟帖,让思想在这儿碰撞,在碰撞中提高思维能力。

二、用语文活动扬起自信之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如是说。然而,农村中学的孩子主要是农民子弟,他们朴实、刻苦,但往往因为自身的条件而自卑,尤其是一些“午夜幽灵”式的网络作品误导了他们对语文的看法,使他们误以为作品就要编“洋房、豪车、富家少爷、贵族小姐”等流行的东西,自卑于自己的泥土和乡村,自卑于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个教师,如果只能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畏惧之心,即便讲得再精彩,也算不得一个好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呢?辩证法告诉我们,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同时成功又能使人增强信心。自信是一种情感,说教是无益于培养自信心的。要让一个人自信,就要先让他有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实际,我组织开展了系列旨在让语文走下神坛,增强学生自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自己有学好语文的潜质。在“感动自己”颁奖词写作展示中,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亮点或未来将产生的亮点,鼓励学生欣赏自己;在“争当语文小助教”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脱颖而出,有的只是擅长语音板块,就负责给同学们提供相关帮助。高尔基曾谈到,当感到被人需要的时候,人会有更旺盛的精力。“小助教”们因为被需要而产生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寻找散落在凡间的珠贝”的活动中,学生从普通公交车售票员那里听到了“心情很美”的诗意表达,还在“早点来”等店铺命名中发现了智慧。这些活动让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学会了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那些琐碎而辛苦的农村生活、那些泥泞难行的小路、那些鸡鸣狗跳的情景便自然而大方地写进了他们的作文,少了胡编乱造和无病。海伦・凯勒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学生有了学好语文的信心,语文教学就看到了希望。

三、用语文活动平衡语文素养和考试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要么为提高所谓的素养而大搞形式主义,追求表面的浮华和热闹,把语文课弄成“娱乐课”;要么根本就不管什么语文素养,坚持走以题海战术提升语文成绩的应试老路。笔者一直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矛盾。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不抓语文素养的教学是僵死的;在现行的高考制度和社会的期望背景下,不抓考试成绩的教学是虚无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这里的“整体素质”至少是不排斥学生的应考能力的。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有更多收获,我在设计活动时尽可能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争当语文小助教”活动中,我鼓励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语文兴趣点和制高点,并教给他们如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专攻标点符号,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整理成笔记,并对标点符号的表情达意功能有了较深的认识,成了受大家崇拜的“小老师”,有几个学生联合起来专攻论述文章的阅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也有了独特的心得。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大阅读量是必需的,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将课程标准上推荐的书读完,但是,就农村高中的具体情况而言,这又是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的。一则因为学校的资源限制,二也因学生本身的经济负担,三还得考虑学生沉重的升学压力:学生不可能如我们期望的那样花很多时间读很多名著。于是,我尝试着开展了“我的一个世界”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一期至少研读一本经典,研究一个人物,关注一个领域,不贪多,不求快,务求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然后将自己所思所得以报告会、论文等形式交流。这也许违背了“让学生广泛阅读”的思想,但就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能让他们心怀喜悦走上自由阅读之旅,这本身就值得欣慰。客观的结果是,有个叫王成的学生迷上了《三国演义》,认真看了五遍后,里面的许多人物对话都能背下来,开口必讲三国,大家也并不厌烦,因为那三国本身就是一个丰富无比的世界;有学生向老师索课,与同学们分享“心中的李煜”;有学生因《平凡的世界》的激励而发愤努力;有了史铁生迷、杜拉斯迷、马尔克斯迷等。

另一个意外的结果是,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语文活动,却让学生的视野渐渐开阔起来,语文成绩也慢慢好起来了,两年时间语文学科的及格率提升了40%以上。因为他们在活动中巩固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探究的方法,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感受到的快乐会成为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有人说,最好教的学科是语文,因为它似乎没什么可教,生活中处处都有;也有人说,最难教的也是语文,因为它似乎什么都必须教,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它。既然如此,教师不必刻意地为教而教,不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教师也不是不可作为,就为学生指指路,替他们搭搭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以期最终实现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自救。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

上一篇:学生多体验 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泌尿外科疾病应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