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10-17 04:40:03

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 要】高等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本文试从高校数学改革和创新的视角出发,探析高校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有效对策,希望对高校的数学课程改革和高效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也被提上议事议程。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对高校数学改革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和任务。这对于高校数学教师和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高校学生通过系统的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很多高校老师受一些学校教学制度约束,把“重概念,重思想,重应用”的“应试教育”继续延伸到高校数学教学当中。如:在一些高校实行“考教分离”的同时实行”学生选老师”的制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侧重于讲概念和应用,势必就会减少对题型和方法的总结和讲解。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校的期末考试还是侧重于一些解题技巧的考查,不注重学用结合,这样就会使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促使教师尤其是一些刚刚踏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型和解法,使得学生更有机会获得高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成绩。为此,教学内容改革需要与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相协调,尤其是考试制度、教师讲授水平评价制度等,只有这样才会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在加强课堂交流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一些老师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死板,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讲授,语言不够生动,侧重于知识的讲授,而不是教与学的互动。要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改变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问题的引入背景,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化,使学生树立起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同时,课堂教学坚持“多教”和“多问”的原则,精讲与提问相结合的原则,并不断优化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双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反馈教学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优化课堂结构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对于高校数学来说,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现教学有效化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在学生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多自主练习,实现领会不断加深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要保证重点讲清,解决难点有详有略,只有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有限的时间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再次,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形式,要注意层次,做到前后承接以旧带新、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或变位思考一题多解。简言之,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注意立足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四、在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新课改里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根据实际作重大改革,要把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把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都设置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答案只要合理,可以多样化。同时还要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于此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时代的不断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不断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如果是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概念课适合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一的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的知识;又如,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而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以思考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和传授。

五、在实行分层次、分专业教学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当前一些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分专业、不分层次,实行一刀切。这样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现实中,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对纯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严密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并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把课本的讲授仅仅是作为抛砖引玉。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数学的应用和应用数学为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如自学例题、推理方法、图解分析、温故知新、理解数学符号、归类鉴别等,使得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获得相应的创新和应用技能。对偏向文科的学生,不需要把定理证明全讲,可以将形象化的内容加入其中,注意植入一些专业知识,既保证课程的趣味性,又要保证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可以达到相对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有效化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需要继续摸索和创新。

综上所述,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是整个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时代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把高校数学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探究 下一篇:凸显“四性”,绽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