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10-17 04:36:11

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渐活跃起来。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探索,由原来的无人问津到少数人呼吁,到目前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接纳。本文就是在研究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1896年,威特默(Lighter Witmer)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心理诊所,向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提供直接心理服务。1907年戴维斯(J.B.Davis)在公立学校中首创了系统化的心理辅导计划。1908年,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的帕森斯(F Parsons)在波士顿职业局,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职业辅导活动,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

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始于198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以此为标志心理卫生运动开始了向教育界的发展。

(1)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受到政府的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2001年,国家教育部印制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后,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由领导、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委员会,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例如,河北省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省级重点课题在全省进行了一次覆盖,省级实验校400余所,实验区30余个,有效的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2)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了一定的成果积累

特色工作转为常规工作:如开展学生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运用多种媒介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并开通心理热线等。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教育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期努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校管理网络不健全

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各自为政,较为游散的状态,缺乏系统明确的指挥协调机制。管理也不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由谁负责,应归入哪个部门,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和操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校的具体运作方式也不同,有的将之划归学工处管理,局限了它的范围,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有的将其划归教务处,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2)国家及学校制度保证不力

部分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够重视,工作形式化、片面化。另外,心理辅导人员工作量未定,教师地位不确定以及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冷漠态度,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很大影响。

(3)家庭功能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深层变量

良好的家庭功能会促进青少年完善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建立,家庭功能的丧失则易导致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及问题行为的产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离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快节奏的社会,无时无处的变化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不能应付挑战的大学生有可能因此而出现某些不健康的心理症状,如厌学、压抑、自卑、嫉妒等等不一而足。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中,他们辨别分析问题、过滤芜杂信息的能力较弱。“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观念从信念上妨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许多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正是信念缺失所导致的不健康心理和扭曲人格。

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心理教师师资水平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可采用以下措施: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专业教师提高心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才能安排为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2)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劳五育一起,构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整体,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之中。

(3)努力形成“高校、家庭、两位一体”的心理教育运作模式

沟通学校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高校应对家长定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邀请家长共同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通家长心理教育热线、心理信箱、博客、QQ群、微信群,及时辅导家长如何改善与子女在心理上的有效沟通,使学校的心理教育与家庭的亲子交往有机结合,从而拓展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沟通渠道。

总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是联结校园生活和步入社会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

[2]辛自强,张梅.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2009,4(1).

[3]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

上一篇: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析情感因素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