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简析

时间:2022-10-17 04:29:18

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简析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兴趣不足等状况,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新型的育人理念,也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体育创新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体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30-01

一、传统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往往采取突击教学、高压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进行。加上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没有处理好,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另外教学中教师忽略了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后会发现,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的截然不同,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中断了体育锻炼,终身锻炼不能得以实现。再者,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本末倒置”,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很难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兴趣不足

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玩”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忽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不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问题使我们意识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快改革步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提倡较多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传习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标准和目标做改进并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多样性的体育课程形式,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二、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新策略

1、更新育人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教学观念对于教师的教学规划与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学理念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率。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和能力的培养,即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具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使学生的体能与个性、身心与健康都得到均衡发展;还应该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会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也要能够提高学生体育的观赏能力、简单动作创编能力和身体自我评价能力;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有明确的运动动机并发展其个性,塑造完美的自我;以便能够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团结、积极进取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学生的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与综合体育技能的提升。

2、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知识学习,是因为传统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内容匮乏、模式死板,单调的学习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便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进而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价值及锻炼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外也要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基础,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注重内容的地域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针对学生各项目技术水平的不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所学专业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以便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此外教师也要能够扩大教学内容的选择面,以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兴趣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进行“一刀切”,造成“千人一面”的状况。总之,体育教育要从健康角度出发,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形成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体系。

3、善于创新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体育课创新,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一定要因人、因时、因条件而异,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能死搬硬套别人的创新模式。一定要结合具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顺利进行,做到有放有收,这样就能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的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创新器材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借阅器材进行体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校园体育的活动气氛非常浓厚。事实证明这样安排既显得结构完整,又可以使体育课的活跃局面就此打开,学生普遍欢迎,现在已经逐步形成“要我练”变成“我要练”的体系,这样的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学习创造了平台,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不断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科目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面对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弊端,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的认识,及时的改进,这样才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更好的开展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进行!

上一篇:农业实验教学的探究 下一篇: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