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户金融活动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17 04:22:57

海南农户金融活动调查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文章以海南省农户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社会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研究海南省的农户金融活动情况及其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海南农户储蓄频率低,劳务支出对收入的影响大,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困难,多依靠民间借贷,这些都抑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

关键词:海南;农村金融;农民增收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省以来,海南国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增速缓慢。“三农”问题成了困扰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造成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农村金融的供给瓶颈问题。

2007年7月至9月间,本调查小组在海南儋州市雅星镇、村王五镇、东城镇、白马井镇及琼海市大路镇等地进行关于“海南农户金融、生产活动情况”的调查。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海南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分析海南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证明,为农村金融的改革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并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以海南农户为对象,出于地理因素的原因本次调查主要以儋州为主体。其中发放问卷70份,收回70份,有效问卷64份,无效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4.28%,符合有效调查要求。

一、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要发展农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我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农业总产值每增长1%,需要农业贷款增长2.2%。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在相应的政策变动不大的基础上,资金和技术应该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根据有关专家预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来上大约在30%-40%之间。如此高的科技进步率,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作为支持,那么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而从目前来看,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家的政策支持,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农业生产主体自身的积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三方面的资金来源都不能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资金是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血液”。目前,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而这又离不开金融机构有效的信贷支持。当前,除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必要的政策扶持外,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支农方式,调整贷款投向,加大支农力度,切实发挥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农户金融活动情况调查

(一)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我们分别对海南省儋州市的雅星镇新让村、王五镇粮料村、东城镇长茅村以及白马井镇山花村还有琼海市大路镇的文三村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20、11、12、15、6户。其中有20户黎族和44户汉族。被调查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平均年龄为37岁。

(二)农民收支情况

2006年与2005年相比,主体收入从4777元到5065元,增加了6.09%,而支出则从5361元减少到了4929元,减少了8.76%。由此可见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再看收入的来源时,劳务收入的比例很小,相对来讲王五镇的粮料村和琼海的大路镇的劳务收入较多,2005年平均可以达到380元和200元,而2006年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了4900元和1600元。由于有这份劳务收入这两个村的收入也要比其他地方的高,同样支出也是高出很多。

(三)农户存款情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的借贷情况并不乐观。农民很少有多余的钱存到银行里,接受调查的人中,有39人从来就没有存过,占到了总数的60.94%;有19人是偶尔存,占29.69%;而仅有6人是经常存的,占9.38%(见图2)。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0%的家庭有可以在满足的日常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储蓄,而更多的只可以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甚至有大部分是收不抵支。

(四)借款方式情况

在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较少,只有1人是经常借款,16人是偶尔借,多达47人是从不去借的(见图3)。也就是说有73.44%的农户没有在金融机构去借过钱。调查过程中得知主要是因为没有担保、没有抵押等问题。农户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的需要。有的是亲属间的相互帮助,有的是向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商的赊欠,还有的是民间的高利贷,有多达50人,也就是78.13%的农户选择这种方式。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有的是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做担保。据了解,高利贷在越是贫困的地方,利率就越高,在一些贫困的山区,甚至月利率达到5%以上。

(五)借贷资金的用途

调查中被访农户借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生产设备和生活资料的购买,分别为63.3%、11.7%、25%。这说明海南农村的基本情况是农户还在为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的购置而寻求资金。对于借贷资金用于购置生产设备的这部分农户来说扩大再生产是他们借款的目的,而他们的资金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足,因为需要这些资金的人往往都是当地比较富裕的人,他们有资产可以提供抵押。而且,只要生产设备能赚钱,金融机构就有保障回收贷款。所以,农村金融机构更愿意把钱借给这部分人,这样的贷款需求与现与的农村制度的摩擦比较小。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信贷供给不充分,那么能否得到充足的贷款就要靠人情关系了。

三、农户金融及生产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

对农村中广大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经济和资信状况,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个人信用档案,无法对农户贷款进行有效评价和连续监控;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特别是近年来个人和企业逃废债务逐渐增多,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惧怕心理加重;缺乏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贷款风险集中于金融机构,农民贷款需求中有相当部分不符合贷款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二)支农资金不充足

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农村资金大量分流,加强了农村资金短缺,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回流到城市,削弱了支农资金实力。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多投放乡镇企业形成沉淀,大量资金被积压,影响对广大农民的信贷支持。

(三)农村贷款困难

当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时候,农民们是怎么来解决困难的呢。从统计中可知只有14户是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解决的,有多达50户的农民采取的民间借贷的方式来解决的,比例占到了78.13%。而采取民间借贷的原因是有36人认为是方便,有5人认为是利息低,还有9人是其他原因(见表1)。这方便中不少人是因为在急需资金的时候不能立即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在18.00%的其他原因里面还有很多是因为没有担保或者是没有抵押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给予贷。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并不是农民不想贷款不愿意贷款而是贷款的手续太复杂要求太多,把很多想贷款的农民贷不到款。因为没有资金影响收入甚至因此而去借高利贷。在农业生产中资金不足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去年上半年对7个市县、420个农户进行增收方面的问卷调查,在答题的313户农民家庭中,有87.2%的农户认为资金不足是实现今年经营目标的主要障碍。

(四)农业结构单一

受多种因素影响,海南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尽管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渔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由1995年16%,上升为1999年的19%;瓜菜、水果在种植业中的产值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27.5%和9.9%上升到1999年的38.0%和12.6%。但必须看到,目前海南省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社会农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较缺乏、“三农”服务系统极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从统计中也可以看到在借款后农民主要是投入到种植业中。

四、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性扶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

目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正引发一场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人民银行要根据当前农村资金的需求情况,进一步增加支农再贷款的规模,适当放宽支农再贷款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对涉农企业给予特殊的再贴现措施等,引导农村信用社适当延长对农业的贷款期限,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信贷投入。要适当调整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政策,对邮政储蓄存入人民银行的存款要与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同样的利率,缓解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分流的压力,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另外,人民银行还要和涉农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信用乡镇建设,提高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信用观念,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农村金融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支农方式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正逐渐从计划体制下的政策性包袱转变为潜在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建立约束与激励相对称的信贷投放机制,适当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等。在贷款投放上,要由发放生产资料贷款转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既要满足广大农户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使贷款投放做到“点面结合”,扩大贷款覆盖面,又要满足规模特色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业的信贷支持,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实践表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业对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有效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处于关停状态,使农村金融资产遭受很大损失。近年来,农村金融部门为防范信贷风险,基本上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很少再对乡镇企业发放贷款,致使一些技术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力不足,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减弱。当前,农村金融部门应重新审视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政策,对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信誉较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乡镇企业进行二次创业,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力中的作用;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农村各类服务组织,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四)增加对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

发展农村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当前,农村金融部门应把支持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增加对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及城镇建设所需的道路、水电、电信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五)建立农业保险减少农业风险

海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等还在不断完善,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业保险发展一直缓慢,到目前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省分公司独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每年收取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足500万元,险种也仅有橡胶树风灾保险、林木火灾保险、西瓜种植保险等几种险种。所以建立农业保险有利于减少农业风险。

(六)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外出务工方面,农民最关心的是劳动安全与社会保障。希望政府组织劳务输出,也是农民的一个心愿。劳动力转移,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单位价值而且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充分利用。由政府出面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输出,输出到那些对体力要求较高的地区。这样不但可以使农民工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且可以缓减城市对强体力劳动的需求,让更多的人充分就业。

(七)优化农业结构

农村的主要收入是农业生产,所以进行什么的生产结构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要有多种方式的生产,不只是海南传统的橡胶种植,还应该多几种经济作物,可以是热带蔬菜瓜果种植也可以是鸡猪鸭等牲畜养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受影响就比较少,收入也会比较稳定。

参考文献:

1、刘斌,张兆刚,霍功.21世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 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谢设清,刘士谦,卓鹏.贷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调查[Z].

3、张大龙,刘爱国.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J].上海会计,2001(9).

4、赵咏望.对海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D].海南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2000(4).

5、王川.农村金融[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韩立越,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通迅作者张德生,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 下一篇:谈感性工学在新产品设计研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