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时间:2022-10-17 03:56:16

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摘 要】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因此本文中我将从教学实际中对学生不喜欢体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29

体育是一门以塑造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锻炼学生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为辅的学科。对于体育这门学科,大部分人在思维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体育就是带领学生做做运动,消耗一部分精力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的确,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这门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目的,但其作用并不仅限于此,体育更是具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得到身心放松的作用。而且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阶段的学校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素养,所以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对体育这门学科有一个新的定义,并在以人为本等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发现体育这门学科新的教学兴趣点所在,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作为非考试学科来说体育理论上应该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受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是逃避体育课或者是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与体育活动完全无关的活动。所以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学生缺乏体育课堂参与兴趣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体育课堂改革的建议和想法。

一、中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对于中学生来说之所以对体育课堂缺乏兴趣主要是由于应试思想、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理论学科教师占用课堂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一)应试思想导致学生思维定式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来看,应试思想并不完全是应试教育所导致的,自科举取士制度设立以来,考试就成为莘莘学子改变命运的一项最为主要的渠道,所以对于考试的推崇我国自古有之。并且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我国曾几十年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中,考试至上的观念深深地存在于广大师生的思维中。而中学阶段是学生课业最为繁忙的时期,并且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在思维上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与学,过度强调语数外等的理论学科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将全部的精力放到考试科目的学习中,体育为代表的非考试科目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忽视。

(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教师会将体育课单纯的作为一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的课程,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够严谨认真,甚至有些教师直接不做课前准备,常年用跑步、自由活动填满体育课程中的全部教学时间。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不到任何相关知识,也就更加促使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一门“纯玩”性质的学科,对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因为玩而浪费学习时间,久而久之,体育课程也就更加无人问津,上课完全呈现“放羊”状态。

(三)理论课教师占用体育课堂时间

中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重,在教学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这就导致部分情况下部分学科一旦耽误教学进度,就会将目光瞄向体育等非考试性科目。而综合第一部分提到的应试教育思想,对于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说也不可避免的从心理上陷入“理论课程比体育课程重要”的认识误区,进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各理论学科的课堂教学大开绿灯。这种做法一方面会让理论学科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理直气壮的占课,另一方面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不上体育课的习惯,进而导致有体育课也习惯于挪作他用。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开展,学校教育不再仅仅是为考试服务,更加强调对于学生德智体美来等全方位的培育,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重视体育并且做好体育的教与学工作。此部分我将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办法。

(一)实现考试至上到全面发展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弱化学生一切为考试服务的思想。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做到完全消除对于考试的执著性是不可能的,毕竟中学阶段的升学考试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带有一定的淘汰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参与过程中暂时放下对于考试的执著。体育这门课程也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专业的体育知识,例如损伤处理知识、运动知识等,并引导学生应用于课堂实践,这样能够逐渐刷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专业性的认识,提高对体育的重视度。

(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教师要通过交流或者课堂观察等方式发现学生在对于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设置课堂体育教学内容,从而给学生一个主动参与课堂的引线。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还要在结合教学实际的情况下,设置部分游戏环节。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不仅仅要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更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放松,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暂时从繁忙的学习中脱离出来,实现思维上的转换和放松,从而保证有更充沛的精力、更积极地心态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三)充分利用仅有的体育教学时间

对于中学生来说,通常情况下每周只有一到两节的体育课,相对于语数外等理论学科来说,教学时间极为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首先,作为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各个学科,尤其是面对涉及考试的理论学科时,教师更不能无原则的进行教学时间的赠与。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游戏、运动、休息各个环节做到有条不紊,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锻炼的同时,逐渐通过体育运动培养起定期锻炼身体的习惯,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保持良好的体魄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教师要认清教学现状方面的不足,从而在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重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 下一篇:浅析高中历史的价值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