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品牌崛起的逻辑:技术与产品创新的双驱动

时间:2022-10-17 03:18:19

国产手机品牌崛起的逻辑:技术与产品创新的双驱动

根据国内市场调研公司赛诺2012年11月最新数据,在国内手机市场上,国产品牌的份额从2011年12月份的56.7%猛涨到71.7%。以酷派为首的“中华酷联”份额正创下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中国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国产品牌在与国际品牌的正面交锋中,占据产业竞争的上风。

熟悉国内手机行业的人都了解,国产品牌也曾有过辉煌时期,在2003年时市场份额达到55%,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好景不长,从2004年开始,由于原有的渠道优势不再,巨额的广告费用入不敷出、质量问题凸显等各种因素,国产手机品牌逐渐陷入困境,至2006年国产品牌份额已跌落到28%,波导、TCL、夏新等国产老品牌阵营一片惨淡。到目前为止,部分国产品牌已经退出手机市场,或破产或业务重组,让人唏嘘不已。

从2008年开始,手机市场从2G多媒体时代进入3G智能机时代,一方面运营商主导市场的趋势加强,另一方面产品的硬件配置又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尤其自2011年开始,Android系统占据了大部分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参与到价格战、拼硬件配置的局面。从单核发展到双核、四核,屏幕也从3.5吋到4吋、5吋、6吋,硬件大战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态势,整个行业陷于“乱战”局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的本质在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手机的发展终究还会回到创新上来,回归到差异化上来。至少酷派一直都强调创新、强调产品的差异化。

回首国产手机品牌的起起伏伏,我们不禁要问,目前国产手机品牌步入的这第二个辉煌期,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够持续下去?基于国产手机品牌以往的兴衰史笔者认为,国产品牌要想在3G智能机时代以及4G时代占据领先,除了加强运营商优势外,主要还需应对以下三大挑战才能持续领先。

首先最大的挑战是产品与技术创新。纵观全球手机行业的发展,每当革命性新技术出现,就会改朝换代,如诺基亚取代摩托罗拉,苹果取代诺基亚,目前谷歌携安卓也大有取代苹果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新的革命性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柔性屏幕、人机交互和新的终端形态(如谷歌眼镜)等,均尚处于孕育之中。要成功应对产品和技术挑战,国产品牌还需未雨绸缪,提前进行技术和行业布局,以能识别关键技术趋势的战略眼光,识别关键技术趋势,密切跟踪全球新技术发展。同时要进行开放式创新,不断加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整合新技术到产品中的研发能力。此外,在产品与技术跟得上的前提下,国产品牌还需要发挥本土市场作战的优势,在深刻洞察中国运营商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创新。国产品牌的差异化能力和本土化能力,是国产品牌在未来持续领先的保证。自2G时代开始,酷派正是凭借双网双待、人性化的操控体验等这些差异化创新,在高端商务市场一马平川,并成功将产品向中低端延伸,顺利开拓了全品类产品线。

国产品牌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来自国际品牌在低端市场上的竞争。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产品牌的二次崛起源于在千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集体狂欢。但三星、HTC等国际品牌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已经在全力布局中低端市场。如2012年下半年起,三星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面向千元智能机市场的4吋屏产品,冲击国产品牌,并将在2013年携品牌优势加大在低端市场上的产品布局和营销投入。可以预见的是,国际品牌在低端上的布局将会改变目前国产品牌份额绝对领先的局面,从而进入相对的均衡相峙期。这个时期,酷派不仅会在高端市场与三星、苹果进行对抗,也将在中低端市场强化自己的优势。比如酷派推出系列5吋4核智能机,打造新的千元智能机标准,以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布局加速抢占中低端市场,提前取得制高点。

国产手机企业面临的第三大挑战是品牌。目前,品牌是国产品牌的“短板”,笔者认为,未来全球化的竞争在于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品牌将是关键因素。品牌的认知来源于用户对产品的品质感知;从目前来看,国产手机还停留在“基本品质”阶段或向“感性品质”过渡阶段,与苹果这类“魅力品质”的一流品牌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国产手机还需奋起直追,逐步缩小差距。从中长期来看,国产品牌需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个性,逐渐加大品牌宣传上的投入,逐渐培养品牌的忠实顾客群体并形成有质量的规模。例如酷派目前在品牌上的投入力度每年递增30%,在美国市场也实现了百万级的单款明星产品,未来的品牌布局将从中国市场向全球市场延伸,以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知名品牌为目标。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每一次产业的变革,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崛起与淘汰共生。洞察产业机会,抓住技术变化趋势,将是国产品牌长久立足的根本。

上一篇:马尾松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 下一篇:多元模式在济南市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