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缔约制度浅析

时间:2022-10-17 01:32:01

强制缔约制度浅析

摘要:强制缔约制度是指自然人或企业对于相对人提出的合理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的法律制度。它是对传统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是私法社会化的表现,有利于对普通消费者的保护,也有利于对国家对公共事业领域或垄断行业的监管。按照不同的标准,强制缔约可以分为强制要约与强制承诺或直接的强制缔约与间接的强制缔约等。强制缔约义务是法律赋予缔约一方以强制承诺的一种民事义务,因其处于缔结合同的过程中,所以当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当事人违背该项义务时应承担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

关键词:强制缔约 契约自由 缔约过失责任

引言

强制缔约制度是伴随着合同自由原则发展起来的,卢梭曾经说过,人们生而自由,但无不处于枷锁之中。自由不可能是无限度的,合同自由也是一样。如果一味的追求缔结合同的自由,则当普通民众面对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或其他机构时,由于自身经济地位的劣势,势必会丧失选择的自由,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领域尤其如此。此时便须强制缔约制度予以调整。赋予垄断行业面对相对人的合理要约必须承诺的义务。本文拟对强制缔约制度进行分析,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强制缔约制度概述

依据传统的契约自由原则,民事主体间订立合同的行为应以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为原则。与谁订立合同、订立什么内容的合同,只能由当事人决定,任何人不得干涉。但是若任由这种自由发展而不加任何限制,则难免会出现滥用缔约自由原则的现象,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此时,强制缔约制度便应运而生。所谓强制缔约,指个人或企业负有应相对人的请求,与其订立契约的义务。简言之,即对相对人的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强制缔约制度有广义与侠义之分。狭义的强制缔约制度指强制承诺,即上文提到的,对相对人提出的要约若无正当理由则必须承诺。依据传统的契约自由原则,一方当事人对于相对人发出的要约是可以拒绝的,并没有必须承诺的义务。但是,在强制缔约场合中,由于法律的规定,此时当事人必须做出承诺而不能拒绝相对人的要约,但有正当理由除外,此为强制承诺。强制要约则是指法律对民事主体施加的,在特定条件下必须向相对方发出要约的制度。如机动车主必须缴纳交强险,即车主必须向保险公司发出要约,此时即为强制要约适用的情形。王泽鉴教授将强制缔约制度分为直接强制缔约与间接强制缔约。其中,法律对强制缔约设有明文规定的为直接强制缔约。主要有公用事业的缔约义务与医疗契约的缔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为间接强制缔约,类推适用现行法关于邮、电、自来水等的规定建立一般法律原则。

强制缔约场合下虽然有“强制”的因素,但是强制缔约并未取代缔约阶段所必要的要约和承诺。基于强制缔约所形成的关系仍然是法律按照当事人各方合意的内容所赋予的,这种关系中的债权债务与通常交易中所产生的债权债务没有质的不同,所以,在强制缔约场合下产生的还是一种合同关系。即强制缔约时,也要严格地履行要约与承诺的合同成立方式。相对人发出要约,强制缔约义务人只有在做出有效承诺后合同才能成立。反之,则合同不成立。与传统订立合同不同的是,此时若强制缔约义务人接受要约后未作任何表示则可视为默示承诺。而在传统的合同成立方式上,若受要约人只系要约后未作任何表示,则视为拒绝要约,并且受要约人不负通知要约人的义务,此为二者的不同之处。

强制缔约制度对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具有重大作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生产者与消费者在经济地位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若不采取措施弥补这种差距,则消费者的利益势必受到不公正的影响。,各国立法关于强制缔约制度,特别是间接强制缔约制度的规定就是这些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如立法规定供电、水、气等具有垄断性的公用事业部门等不得拒绝消费者或者客户的要约,主要是由于这些部门居于垄断地位,如果使他们与一般的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一样享有拒绝要约的权利,那么,一旦消费者的要约被拒绝,要约人将无法从它处获得服务或商品,其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的不到保障,因此,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确立了居于独占地位的公用事业部门的强制缔约义务。

二、强制缔约制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强制缔约与格式条款的区别。格式条款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在缔约之前将条款预先拟定,而在缔约时不与相对人协商的法律制度。即相对人在面对格式条款时要么接受要么离开,没有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协商的余地。强制缔约与格式条款都是对缔约自由的一种限制,二者之间有区别,但也有联系。强制缔约制度是使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当事人面对相对人提出的要约必须进行承诺,其目的是为维护弱势消费者的利益。而格式条款则是具有保证交易效率的作用,是对合同内容的一种强制。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多是具有垄断或半垄断的企业或一些大型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机构。若只通过法律对他们克以强制缔约的义务,而对缔约的内容不加限制,则不足以发挥强制缔约制度的功能。所以应对缔约的内容加以限制,国家即可通过格式条款的形式进行。如可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产品的价格进行限制,并不由强制缔约义务人完全自主的决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强制缔约与法定优先权的区别。民法上的法定优先权主要有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与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优先购买权是指享有优先权的人在符合特定的条件下,行使其优先权而能达到自己理想的交易结果。法定优先权的行使与强制缔约制度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以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为例,当出租人出卖房屋时,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即在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时,出租人若欲出卖房屋,必须出卖给承租人。这是二者的相似之处。但不同于强制缔约制度的是,此时出租人还可以不出售该房屋,即面对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出租人并不负必然承诺的义务。而强制缔约则不同,面对相对人提出的要约,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当事人则必须做出承诺,而不可以拒绝。此为二者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另外,法定优先购买权仅仅赋予优先权人法定的一种优先选择的权利,而强制缔约制度则并不仅是一种进行选择的权利,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一方当事人能够实际获得其所期待的商品或服务。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还存在较大的限制性条件,即在出卖人出卖标的物时,优先购买权人必须与第三人付出同等的条件才可以优先购买。而强制缔约制度则不存在合同条件的竞争问题。再次,二者的制度功能也存在较大差异,优先购买权主要体现了保障市场交易效率的原则,同时也具有保护弱者利益的作用。而强制缔约制度则在于维护基本的民众需要以及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这也是强制缔约与法定优先权的区别所在。

三、违反强制缔约制度应承担的责任

强制缔约是法律赋予强制缔约义务人的一种法定义务,若强制缔约义务人不履行这种义务或履行不适当,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学理上对于强制缔约义务人究竟应承担何种责任争论不一。主要有侵权责任说、独立责任说与缔约过失责任说。

侵权责任说。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多采纳此种学说。他们认为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致相对人损害的,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虽不能成立,但是强制缔约义务人应向相对人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王泽鉴教授即主张采用侵权行为法来处理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人违反该义务所发生的责任问题。但是,学者之间对于强制缔约义务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是由于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还是因为故意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存在争议。

独立责任说。此种学说认为违反强制缔约义务应承担的是一种不同于侵权责任也不同于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其理由在于,因为强制缔约制度的功能在于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因而在责任的构成要件上不必强调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过错,即其即使无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与一般侵权责任的过错归责原则不同。另外,因为强制缔约制度是为了保证公共事业部门能切实履行其社会职能,满足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所以,在责任承担方式上应是强制合同的成立,以保护消费者,而不同于侵权责任中的损害赔偿原则。

缔约过失责任说。即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当事人,在不履行该义务或履行不适当时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违反强制缔约的义务发生在缔约阶段。另一方面,违反强制缔约义务也会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因为一方有理由相信另一方会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与之订立合同,因此信赖订约是正当的。

本文认为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当事人违反该义务,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强制缔约义务是一种先合同义务,即负有此义务时合同并未成立。先合同义务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合同双方在缔约过程中互负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并且这种强制缔约义务是法律予以规定的。相对人基于法律的规定完全有理由信赖对方当事人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强制缔约义务。但若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违反了该项义务,造成相对人信赖利益的损失,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即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非有正当理由拒绝与相对人订立合同,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四、我国强制缔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强制缔约义务的规定主要有,《合同法》第289条: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要求。《证券法》第87条: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48条: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百分之三十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所有股票持有人发出收购要约。《电力法》第26条:供电营业区内的供电营业机构,对本营业区内的用户有按照国家规定供电的义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对其营业区内申请用电的单位和个人拒绝供电。《执业医师法》第24条: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1条: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中虽有关于强制缔约的规定,但是却极为有限,并且规定较为零散并不系统,也缺乏统一的适用标准。这样的零散规定不利于法律体系的内在协调,以及对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所以应对强制缔约制度加以系统的归纳整理,并进行统一的规定与适用。因强制缔约制度是一种合同法上的契约制度,所以,应将其规定于合同法中。而且强制缔约制度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合同自由的滥用。应将一些典型的强制缔约义务抽象出一般的规定,并对其进行整理,规定于合同法中。结合各种具体的强制缔约的规定,二者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保护消费者对于国计民生的消费品的需要,又能促进市场主体的良性竞争,更有助于法律体系的完善。

五、结论

综上论述可知,强制缔约制度这种与契约自由原则相“冲突”的法律制度有其独有的适用价值。正是通过缔结契约上的强制对合同自由的有效限制,才能避免合同自由原则的滥用。从而有效的保护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强制缔约制度在规范与适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完善。从而使其能够将保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制度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崔建远主编.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易军,宁红丽.强制缔约制度研究[J].法学家,2003年第3期

[4]朱岩.强制缔约制度研究[J].清华法学,2011年第1期

[5]潘修平主编.债权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王利明.合同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 下一篇:血站实行绩效工资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