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的冷思考

时间:2022-10-17 12:22:00

【前言】“国学热”的冷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市场经济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工业革命也不是从中国开始的,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当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先去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进而驾驭游戏规则、制订游戏规则,达到创新,甚至超越的境界。但是,在没有真正掌握市场经济的要领之前,...

“国学热”的冷思考

国学思想是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下产生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我们的先哲在那个时候知道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吗?肯定不知道。前人的很多思想不能拿过来直接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因为很多理念是有局限性的。这个问题应该搞清楚,否则容易走火入魔。

结合而不是对立

企业管理者庆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先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刚,进而驾驭、制订游戏规刚,直至超越。

中国的企业家今天面对的是什么环境?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所以,千万不能把国学的很多东西直接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因为两者之间很多本质的东西是有冲突的。国学的很多理念用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企业文化的背后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国学在这方面对中国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就要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是竞争意识,既要自己过得好,又要对手过得不好;二是扩张意识,市场份额的扩大是靠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来实现的;三是进攻意识,市场地位不是通过消极防守得来的,而是通过积极进攻换来的;四是忧患意识,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输了就只能认输,而不能强调客观原因,更不能怪规则、怪裁判;五是诚信意识,不能为了企业不损失利益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也不能为了小便宜而牺牲信誉。

市场经济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工业革命也不是从中国开始的,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当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先去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进而驾驭游戏规则、制订游戏规则,达到创新,甚至超越的境界。但是,在没有真正掌握市场经济的要领之前,切忌轻易否定市场经济,包括发达国家企业总结了几十年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体系。《大国崛起》中的俄国沙皇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放下身段到西方发达国家去当学徒工,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为后来的俄国实现大国崛起奠定了基础。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也要静下心来虚心地去学习、去借鉴,这样才有可能后发制人,后来居上。

有国学专家说:“中西方在商业、制度、人文环境方面的不同,使得业界所追捧的西方管理体系在中国并不能百分之百地大显神通。”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任何先进的体系都是有边界条件和前提条件的。别说百分之百行得通了,如果一个企业从外部借鉴一些管理体系,能有10%行得通,甚至1%行得通就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总想着去抄袭呢?为什么总想着去山寨呢?

要知道,西方企业从来不抗拒东方文化,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东西,不管来自哪里,都会加以学习借鉴,这是现实主义的思想。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否定别人,要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我认为,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征服世界,在管理上要掌握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而在思想观念上要借用国学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方针,把东西方优秀的东西结合起来,而不应对立起来,不要一谈国学和中国式管理就否定西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两者是不同层面的东西,一个侧重于理念,一个侧重于实践。

把握火候

国学理念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物质极大丰富,这是一个不能逾越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积累。

我们常说物质决定意识,在国人的物质水平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之前,国学的很多理念都难以实现。国学理念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拼搏。当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文明程度自然会提高,国学的很多思想才能得以实践,这是一个不能逾越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积累。

为什么我们喊了那么久的“以人为本”、“无为而治”、“修身安人”、“天人合一”,却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得到真正的落实?更没有在某一个方面超越西方国家的企业?原因很简单,还不到时候。

以人为本是一个美好的理念,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理想状态,可是为什么这个口号喊了那么久却始终无法兑现,有几个中国企业能像发达国家的企业那样对待它们的员工?很多国人甚至连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都说不清楚。以人为本其实就是正视人的各种需要,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的需求,理解人的弱点。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追求提高快乐指数,要么追求减少痛苦指数,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企业,如果在这两个方面做点事情,自然能赢得客户的追捧。以人为本有两个维度:对内要理解员工需要什么,对外要理解客户需要什么。对内是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级管理者的主要任务,而对外则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责。说穿了,以人为本就是琢磨人,把人性搞清楚、搞明白了,员工的热情就激发出来了,客户的需求也就把握住了,公司的业绩自然就上去了。未来属于那些善待员工的企业,我相信有一天“员工至上”会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

再看无为而治,这是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是每个企业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中国的企业家太累了。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懂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根本法则,没有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挂钩,所以无法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员工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不相信这一点,就是自欺欺人。发达国家的很多小十字路口都没有红绿灯,但是大家都非常有规矩地礼让,从来不会堵死,而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抢行、逆行、走应急车道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利益驱动的制度,靠无为而治的理念和思想教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说,无为而治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也许几十年之后,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能达到这个境界。

修身安人就更不用说了,看看今天反腐倡廉的难度就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严重。20多年前,社会上曾经探讨过一个话题:“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主观为自己是错的,高尚一点的应当舍己为人,普通一点的应当大公无私。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并没有顾及其他人的利益或者社会的利益。现在看来,能做到客观为别人已经很不错了,真要是能做到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害人的假冒伪劣产品。

众所周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这与天人合一所提倡的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理念截然相反。为了发展经济,我们暂时顾不上“天”,顾不上“地”,顾不上“水”,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阶段胜的问题,不会永远这样下去。当我们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过度开采稀土,用低廉的价格供给世界的时候,并没有换来喝彩,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它们的天人合一,把自己的稀土资源都储存起来,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当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它们开始谈论气候变暖,开始谈论低碳经济,开始谈论征收碳关税,从而实现它们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不劳而获。

其实,不管什么管理体系,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而且,同样一个管理体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按照不同的顺序去做,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就像炒菜一样,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烹调工具,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顺序与火候不同,炒出来的菜就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在学习与借鉴西方管理理念和体系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地对待,善于借力,善于反思,才能洋为中用;而在探索与学习国学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地思考,要有时空转换的意识,才能古为今用。

上一篇:儿童家具品牌:如何创意营销 下一篇:抓住2.0时代的媒体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