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思维,涌动生命活力

时间:2022-10-17 12:11:58

尊重个性思维,涌动生命活力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关系,倡导构建一种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激活思维的课堂。的确,如今的课堂上,无论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是数学生活化的再现方面,教师的设计大多做到了精、细、趣,然而进入到课堂操作层面,我们发现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操作问题,对学生表现的漠视现象,尽管有时是无意的,但我认为,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维及其个性发展非常不利。现以笔者所听的一节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课的片断为例分析如下:

案例描述1:

课始,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出示了A、B两组计算题,创设了一个同时计算的比赛情境。

一组学生完成A组题:239+102 500-203 230-102 458+203

另一组学生完成B组题:386+95 196+794 311-97 423-198

学生同时进行计算,每组做完的同学就站起来。几分钟后教师示意停止计算,这时我们发现,两组学生全部做好站起来的似乎都是七八个人。

师:你们看,哪边同学做得快?(生不语,似有为难之色)

少顷。

师:是不是A组同学快?你们说说怎么算这组题的?

生1:我就是心里想竖式,一位一位加起来的,比如……

生2:我是用简便方法算的……

师:喔,A组题运用我们昨天学习的简便算法很快就算出了答案。其实呀,B组题也可以利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答案,你们想不想学习?

生:想。

(学生齐声回答,其中坐在我身边的两位小声在说:我早就会了……)

案例反思:这个片断预设的意图非常清楚,教师一相情愿地认为,A、B两组计算题同时做,肯定A组学生做得快,B组学生做得慢,原因是A组题能用昨天刚学过的简便方法,而B组题尽管也可以简便,但教师尚未教,是新知内容,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肯定只会用竖式计算,所以计算速度只会慢,由设置的这个比赛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求,从而引出新知的教学,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然而或许A组学生对昨日的新知掌握得并不是太牢固,或是思维定势使然,部分学生仍采用竖式对位计算,B组学生呢,或许学习起点较高或已作预习缘故,部分学生已经会用简便算法,因而课堂中出现了相同时间内,两组学生比赛完成的人数相差无几,导致预设失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的经验,并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与预设不同的课堂生成情况,才能既做到即时调整,应对自如,又做到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因此,我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首先要了解与尊重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起点,具体表现在课堂中就要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切不可面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情景置若罔闻,硬拉住其钻老师预设好的“圈”。

案例描述2:

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张明有264元钱,暑期外出打工又挣得98元钱。你能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

(1)张明原有的钱比挣得的多多少元?列式为:264-98

(2)张明现在一共有多少钱?列式为:264+98

这时教师说:“这样的题目按以往的惯例是用竖式计算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用竖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在本子上练习。

师(呈现多媒体):“大家做好了吗?好,请看大屏幕张明的老板是怎样给他付工资的?”

多媒体显示:付给张明100元钱。

师问:“付给张明100元钱,他应该怎么办?”

生:“找给老板2元钱”

师:“老板多给了他2元钱,张明应该找回2元钱,你能把这个过程列成算式吗?”

生:264+100-2

师:“好!我们发现264+98=264+100-2算出的得数是362,与刚才的竖式计算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你们比较一下,计算264+98是用竖式计算快还是这样做快?”(指着264+98=264+100-2)

生:“这样做快。”

案例反思:该片断中264+98的简便算法由生活中常见的老板付工资需“付整找零”的情境引入,我觉得非常自然巧妙,即便于学生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也可使学生认识到这种简便算法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需要。接下来应该是对简便算法算理的进一步理解与提升,由刚才比较形象直观的算理的初步感知逐步抽象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道同类题的转化练习以进一步强化对算理的理解,至于与竖式计算方法的比较,像案例中设计,我认为切入过早,学生没有深入理解算理,没有经过两种方法的对比练习,不可能产生哪种方法快、哪种方法慢的体验,这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做快”,有迎合教师之味,与无病之感,正因为如此不到位,以至于下面的学生练习正确率不够高。新课程倡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做数学”中的情感与体验,这种无经历而谈体验的做法,我想是与此相悖的,因为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助长了学生迎合教师的思想,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应从何做起?文中两例给我们以警示:从我们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做起,从我们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的每一个点滴与细节做起,尊重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与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怀,说真心话,个性才可得以张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我们的课堂也才会真正涌动着师生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陈钟慧: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 葛小仙:江苏省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上一篇:送给他一双红手套 下一篇:议论文事例论据点石成金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