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好旅游城市

时间:2022-10-16 11:54:38

我们看好旅游城市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长市场,在每个GDP以两位数发展的城市,都会出现一个腾飞的起点。万豪不愿失去这个机会

北京华贸中心写字楼13层,落地窗前的林聪凝视着窗外,眼前是他经营的两家五星级酒店―JW万豪和丽思卡尔顿。

林聪一生与酒店结缘。20多年前,刚毕业不久的林聪是北京长城喜来登饭店的一名服务员。如今,辗转回归本行的林聪,已经担任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地区酒店业务发展部高级副总裁一职。

林聪的办公桌上有两个黑色封皮的笔记本,这是他的工作日志。上面记录着他关于“争”与“挣”的感悟、有关“仁者无敌”与“仁者得道”的思考、有经济数据变化的柱状图、有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变化……这满满两本笔记,是他在乘飞机、休息的时候整理的,他喜欢做这种有意识的积累工作。

林聪戏称自己为“精品男人”――不抽烟、不喝酒,更不去夜总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正是靠着这样的“无聊、无趣”,他从一个普通的饭店服务员,成为一名优秀的飞机销售员,再转行做烟草销售,直至成为今天的他。

长期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为林聪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勤奋、努力、包容”的人生哲学正贯穿于他的行事风格里,也将体现在万豪集团在中国的下一步扩张中。

万豪的扩张策略

这几年不只是万豪国际集团,其他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也呈现迅速扩张之势,而且每个品牌都制定了紧密的扩张计划,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三线城市。你如何看待这种状况?

其实建酒店,需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建、需不需要建的问题。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老酒店有很多,像广州花园酒店、广州白天鹅酒店等,但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那时的“国际接轨”还只是与海外富商之间的接轨,没有与任何国际酒店品牌接轨。所以,后来的威斯汀、丽思卡尔顿等品牌入驻之后,才真正起到了国际酒店对市场品牌的拉升作用,当然也帮助广州塑造了国际化都市的形象。

因此我认为,在广州这种城市是该建的。另外一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一个地方的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而需要建。

我觉得建酒店不应该轻易地说该建或不该建、过剩或不过剩。我只能说过剩与否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要看市场还需不需要。还是以广州为例,广州星级酒店的数量很大,但酒店是分层次的,即便是同样的五星级酒店,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在房间价格、服务标准上都是有差距的――市场对酒店细分市场的需求仍然是很大的。

万豪国际集团在选择进入市场以及合作伙伴上有什么样的衡量指标?

首先会看一个地方的经济数据,再考察市场真正的消费力,另外还要综合考虑酒店自身的布点战略。

过去十年,万豪的目标市场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个经济圈几乎占到中国GDP的59%。现在,我们在上海有21家酒店,北京有9家酒店,在这些地区万豪的品牌形象、品牌服务和品牌质量都保持得非常好。

当然,现在每一家企业都有生意增长的压力,我们也开始从一线城市转入到二、三线城市以及部分旅游市场城市。其中,旅游市场城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比如三亚市,目前三亚的丽思卡尔顿酒店,是亚太区表现最佳的酒店。另外,在丽江、大理这些城市我们都有在建项目,今年在郑州还会新开一家万豪酒店。以上所说的这些地方,我们认为它的消费力能够支撑万豪集团的进入――这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其实,中国这个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长市场了,每一个GDP在以两位数发展的城市,将来都会像飞机一样,出现一个腾飞的起点,例如贵州。像万豪这样的国际集团在中国不愿意失去和中国经济一同成长的机会,因此万豪需要一个全国的合理布点。

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万豪看重以下三点:第一要相互尊重。第二要对品牌有共识。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好的国际酒店品牌在国内做得却很差,与品牌自身的表现相差太远,这是因为业主对这个品牌不尊重,花钱买到品牌后就胡乱经营,品牌形象和质量都没有了。另外,就是业主对品牌不理解,品牌里边其实赋予了很多品牌意义。第三要做事认真。

做“对的产品”和“对的事”

按照万豪国际集团的战略布点,在中国下一步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目前,万豪在中国拥有62家开业酒店。我们计划在2014年、2015年之前能够在中国打造100家酒店,速度是每三个月开一家新酒店。

你如何评价万豪的这种扩张速度?

我认为这个速度是合理的,不是过快也不是过慢。

一个企业的战略通常是两种:一种是数量赢于质量,一种是质量赢于数量。以LV为例,它绝对不是卖数量的,它是卖质量的。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没有全赢。所以,只能看你的发展速度是否适应了你的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比如,2008年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酒店数量达到了125家,当时万豪也只有40多家。我只能说,洲际的速度相比较于万豪来说是快了,而相对于它本身的策略来说却正合适,但这样的速度是不符合万豪战略的。

对于万豪国际集团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产品”、做“对的事”。我觉得万豪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很准的。第一次布局,我们沿着中国的东部沿海进行;第二次扩张,是沿着中国的高铁网走的;第三次扩张,我们会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城市发展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来进行。

大公司也会犯错误

目前,有一些国际品牌酒店在中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有何对策?

我个人认为有些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其实东西方在信仰上、文化上都是有差异的。从语言上来讲,比如老外在面试员工的时候,愿意听到的是yes or no,但中国人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他会说“我试试”,而老外觉得说“我试试”的这种员工都不是好员工,所以语言一出来就已经出现文化差异了。不过,现在西方的一些公司正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比如他们会接受本土的或海外回国的人来帮助他们做中国的经营,这也是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的一个表现。

所谓的“水土不服”,我认为这里边还会涉及一个国际公司在中国本土化发展计划强与弱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地评价这个公司在中国表现好还是不好。从客观来讲,这个公司还是世界巨无霸,是我们心里非常认可的强大的国际品牌,它只不过是在短期发展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跨洋到了东方这片土地。一个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修订它的战略,遇到问题会自我完善、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的市场。

举个例子,我们刚知道麦当劳的时候,它是十足的西方品牌,但是现在你看到的麦当劳60%都是中餐。它也在适应市场,也在革新变化。所以,评价一个企业的表现,不要短视化,一个强大的公司或集团生存的时候一定是会犯错误的。

你2003年加入万豪国际酒店集团至今,作为中国地区酒店业务发展部高级副总裁,管理哲学是什么?

我个人的哲学就是要“立功、立言、立德”。所谓立功就是要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立言就是要带好一个团队。我非常欣赏老马里奥特(万豪集团创始人)的一句话,“我是一棵大树,但是我永远都长不到苍天那么高”,这就说明他这个商人的心态。立德指的是不论对生意合作伙伴或对社会、对员工,都要施德。我认为做领导的人,如果把握住这三关,才能带好团队、管好企业。

西方人的管理智慧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你一直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你过去的经历以及工作中的得与失是什么?

我认为自己过去的经历既幸运又痛苦。幸运的是我在不同的国际大公司找到了工作,苦的是行业跨度非常大。1989年,我在世界上排名第26位的美国麦道飞机公司任职;1994年转行到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做烟草销售,它当时是世界排名第11位的企业;2003年又加入到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区酒店开发部。而在出国之前,我在北京长城喜来登饭店做的是服务员。

有人问我,怎么能从一个服务行业跳到飞机行业?这一点我要感谢美国公司。

西方人的管理智慧是,他看你的能力并非简单地看你过去卖过什么。当年,我去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时,老外都傻了,问我为什么会从卖飞机转行卖烟草,产品的价值差距太远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走的是销售路线,卖飞机也是卖,卖烟草也是卖,离开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后我又卖过两年喜力啤酒,工作属性没有变。到后期,我进入的是一个管理角色,不论是在卖什么产品,管理生意和管理团队的理念是相通的。

当然,过去的20多年,对于我来说是很艰辛的。因为行业跨度很大,到每个行业我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进入角色。我认为自己比常人多付出了三倍到四倍的力量。

天上不会掉馅饼

你付出努力的力量集中在了哪些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我这样定义努力:用努力的力量去做一件事才是真的努力,在我心里努力是一种奋斗。

我相信龟兔赛跑或者是笨鸟先飞,因此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和思考。比如,我每天会看7份报纸,每个月会看几本杂志。做我们这行总要谈生意,谈生意就要谈合同,我不是学法律的,所以我的书包里每天都背着合同法。另外,就是要讲究效率,也就是人生时间效率管理。我的工作日志永远不会离开我。我在飞机上看见一篇喜欢的文章就会记下来;晚上睡觉前想起什么事情,我也会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发现有很多需要学习的,自己学到的也不少。

我现在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卖一个品牌,而是要把自己卖给客户、合作伙伴。所以,要和这些有智慧、有地位、有钱的老板产生共鸣,不学习是不行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理解他们在想什么。

我最想说的就是中国的80后、90后,千万不要啃老享受。其实工作才是最大的乐趣。我在麦道能做到中国首席代表、在菲利浦莫里斯能做到中国区销售老总,在万豪能做到这个职位,全部凭的是努力。如果不学习就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

上一篇:企业老板管理失败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社会责任在商业动画中的魅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