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国际型旅游城市到底有多远?

时间:2022-06-24 12:44:56

我们离国际型旅游城市到底有多远?

“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的话蕴含更多的是一种寓意,以旅游城市构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这也正是我们在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的过程中一直在反思的主题

我国已经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的目标,而且追逐这个目标的城市数量还会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程度的加剧而不断增加。

应该说无论是国际化、城市化还是旅游,都是当前社会热点。应该看到,我们正在积极有效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正在不断拓宽国民的国际化视野。当然,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城市化都将与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国际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标准

“总体的建设目标必须要有细分的标准来支撑,这样大家才能遵照设定的标准来一步一步完成最终的发展目标,”在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采访的过程中,历新建副教授表示,标准设定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建设过程的效率和效果,但有的时候标准可能会让人误入歧途,如果撇开学术的界定,我们不妨通俗地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国际型旅游城市:就供给角度而言,国际型旅游城市是指旅游供给达到国际水准的旅游城市;就需求而言,国际型旅游城市是指为国际旅游市场所熟知具有一定美誉度的旅游城市。

《经济》:如果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历新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首先要有足够高的国际交往程度。其实这也是国际化城市所强调的。主要可以通过诸如国际性组织和世界大型企业总部和代表机构的数量、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量、外籍居民的数量和比例、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国际航班数量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其次,在国际上要有明确的城市旅游形象。目的地形象是目的地多因素综合匹配后作用于市场的一个总体印象。这对吸引国际客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接待设施要完善,尤其是要充分保证国际游客使用的便利性。这是国际型旅游城市区别于一般旅游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标识系统要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包括标识外语翻译的准确性)、要考虑使用人群的国别差异,居民的友善程度及与国际游客基本交流能力等。接待设施的完善既包括类型的多样,还要保证档次配置的合理性。

第四,需要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这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景区、会展活动等。之所以强调人文环境,一方面是因为人文环境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没有了她,城市就没有了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独特的人文环境往往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但是独特人文环境并不反对多元文化的融合。

瓶颈

当我们旅行于各个城市之间的时候,推开窗户,我们无法明确地告诉自己这是在哪里;当我们在多数城市的街道漫步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这显然不是国际型旅游城市所应该追求的,可却恰恰是我们目前的一种真实写照。

“国际型旅游城市是应该具有国际性的凝聚力,城市吸引力和游客市场要能够辐射到海外,能够接待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游客,”在谈到目前阶段我们离“标准”还有哪些差距时,历新建表示,严格地说,我国目前提出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目标的城市在标准的适应性方面都含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深圳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其在旅游入境人数规模上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深圳接待外国人总数仅为新加坡的60%,旅游收入仅为东京的1/5、纽约的1/12。

从国际组织的角度看则差距更大。以北京为例,据可获得的1998年的资料,巴黎的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总部的数量最多,达208家,其次是伦敦57家,再次是纽约21家,东京为16家,而北京才2家。2005年北京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数量达到82个,超过了东京和香港,但远低于新加坡的177个和首尔的103个。从上世纪末外籍常住人口看,纽约有208万、巴黎有42万、东京有26万,而北京仅为5万。差距显然不小。

《经济》:旅游是人生的一种文化体验,古已有之;在国际型旅游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怎样更好地保持文化的传承?

历新建:城市文化传承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的处理方面,我国的很多城市显然也有很大的差距。

国外的理念认为,城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巨大系统,城市的文脉与肌理应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老建筑没有必要全盘保留,在城市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复兴城市的灵魂。此外,国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于老城与新城的关系处理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模式,诸如新老分离等。可是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往往是要么在城市化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片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消失在铲车下,仿古建筑大量涌现,无国别的建筑大量涌现;要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古代的东西就不能动,就需要保护。这两者都是极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方向

《经济》: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对于旅游产业有何要求?

历新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对应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在传统的运行轨迹上转型,才能顺应发展的需要。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根据资源的特质和市场的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在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的过程中要实现核心旅游产品的国际化,使之具有国际性的吸引力。国际型旅游城市应拥有世界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世界罕见的旅游景观,更要按照国际标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要瞄准国际型旅游城市的目标,就要建立面向国际的目的地营销体系和适应国际散客化发展的旅游接待体系,包括保证国际化便利的旅游集散中心、引入国际知名的城市观光品牌等。

《经济》:如果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的旅游业中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

历新建:要改善这种情况,就要求国际型旅游城市要对城市发展内在肌理、特质文化等的梳理和展现。加快旅游观光与休闲体验之间的融合,优化城市环境,满足“宜居、宜游”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国民经济必将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蓬勃发展,为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已不满足封闭式的家庭生活,而是迫切希望通过旅游达到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的高层次的需求。旅游将成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旅游”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要实现国际化,城市是最好的突破口。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旅游外汇收入占当地进出口总值达30%以上,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度和整合度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我们不敢妄自菲薄与国际型旅游城市的差距,但是我们知道:路就在脚下,就看我们怎么走了!

上一篇:旅游兴湘 第7期 下一篇:贾治邦: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共建人类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