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矫枉过正 ,资金紧缺过分渲染

时间:2022-10-16 11:30:01

货币政策矫枉过正 ,资金紧缺过分渲染

提要:同在一个地球,同样碰到了进入危机,人家是量化宽松,我们是量化紧缩,资金、财富,还有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都到人家那里去了。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不久前还在宣传流动性过剩,如今却大呼资金告急,资金恐慌!

资金紧缺到什么程度?1月25日,财政部和央行对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总额300亿元)进行招标,中标利率居然飙升至5.9%,要知道该项存款期限才6个月(1月25日起息,7月26日到期),而6个月的普通定存利率仅为2.5%。还有更疯狂的,25日这一天,7天期的银行拆借利率高达7.6941%,创下39个月以来新高,26日居然触及9.5%,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以前,同一期限的拆借利率不过2%~3%。至于民间拆借利率,有报道说目前已飙升至20%以上。

对此,笔者感同身受。本周某日,我去一家股份制银行办事,碰到许多人在排队(这家银行以前很少排队),一打听,绝大部分是股民,正争着将打新股的钱搬家,参加该行“假日理财”套餐,7天期的最高年化利率可达3.5%,而16天期的视资金大小可达3.2%~3.6%。如今打新股一再破发,越破越深,再说春节长假有10来天,与其按活期利息(才0.36%)让钱躺在股票账户上,不如拿出来做“假日理财”,从0.36%到3.6%,这可是10倍的收益啊;而银行呢,纵然给你3%多,你已经很满意了,他转手一拆借就是7%多,轻轻松松,不担任何风险几天获利翻番!

这类资金买卖,金额越大赚得越多,小散户5万元、10万元,7~8天假期不过赚上几百元外快,若能搞到几亿元、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巨资,那可就不得了,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就有这样的本事和渠道。加上媒体的渲染,又是“央行紧急输血”啦,又是 “信贷额度空前紧张”啦,又是“贷款增量实行逐月控制”、“逐日盯死”啦,资金短缺警报越拉越响!过去每逢通胀,人们开始买油买米囤积商品,企业则会储存大宗商品、贵金属等原材料,如今最好的买卖是“囤钱”,许多企业(包括部分大户)开始大量“囤钱”,即使暂时不需要,也囤积以备后患,而真正需要资金的在市场上根本借不到钱。结果是导致银行信贷额度进一步紧张,于是企业进一步“囤钱”……如此恶性循坏,股市则成了没人疼的孩子,连日来缩量下跌不止。

为什么从过剩到紧缺,从炎夏到寒冬,中间几乎没有过渡?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矫枉过正。别的不说,2007年GDP增长达13%,经济一片过热时最高存准率也不过17.5%,可现在,经济并没有过热,通胀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存准率却高达19%,这是自有存准率这个调控工具以来从未有过的高指标!日前,周小川行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在货币政策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宽松五个档次中,稳健是中间值。从适度宽松到稳健,就是特殊政策回调至正常。他指现在的政策“也不是过分收缩的”。其实不然。 2009年,我国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官方文件从来不说宽松和从紧,总是冠之以“适度”),实际是“特殊”,结果这一年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存款增加13.13万亿元,存大于贷3.5万多亿元。而2010年从“适度宽松”到“稳健”(其实上半年还是“宽松”,直到年末才改为“稳健”),这一年贷款增加7.9万亿元,存款增加12万亿元,虽然存大于贷4万多亿,但被央行连续7次调高存准率――又重蹈“特殊”!以每次冻结3500亿计算,就有2.5万亿的活钱变成了死钱,银行的头寸只剩下了1万多亿,比2009年减少一半多,自然要大叫缺钱。同在一个地球,同样碰到了金融危机,人家是量化宽松,我们是量化紧缩,资金、财富,还有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都到人家那里去了。君不见道指已冲破12000点,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可我们呢?去年股市表现最差,今年一月又是最差……

另一方面,持续了12个月的负利率又长期不作调整,这是对储户的变相剥夺,也是市场实际利率纷纷走高,从而造成资金紧缺的重要原因。

对股市而言,心理面的影响远大于实际面。如果春节前后加息靴子落地,短期内不再动用存准率工具,则尚有走出底部之可能,否则,市场老是担心加息,老是笼罩在资金紧缺的阴影中,要走好也难。

上一篇:闯关 第5期 下一篇:兔年100只精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