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因素和政治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时间:2022-10-16 10:49:56

论技术因素和政治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摘要:技术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公共行政的两个主要因素,必须切记,公共行政不仅是个突出技术性、工具性的管理过程,同时也是个主张公平、正义等价值观的政府和社会互动的政治过程。

关键词:公共行政 技术 政治

一、技术因素的内涵及其对公行政的影响

技术因素从管理技术的角度强调工具理性、3E指标、象征理性效率的官僚制度、将人视为经济人。自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提出后,传统行政学家们把公共行政设计为排斥民主价值取向的、纯技术性的管理过程,追求效益最大化成为公共行政的最高目标。古利克曾说过:“在行政科学中,基本的‘善’就是效率。”

韦伯设计的被各国政府纷纷建立的官僚制,具有严格的等级制、明确的规章制度、专业分工、非人格化的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的终身职业取向等特征。这种行政组织形式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是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的,它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官僚制在20世纪对公共行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极权主义统治滥用权力的取代物,依靠法理型权威、专业化分工使大规模复杂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信息技术因素,作为技术因素的一种,也是影响当今公共行政领域的一种重要因素。首先,信息技术与行政方法密不可分。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现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进而通过加强执行操作层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直接沟通,逐步缩减中间管理层,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行政组织更加精简高效。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也会不可避免的影响行政人员的活动。信息技术的开发使行政人员及时获得所需的大量信息,节约了收集、分辨信息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提高了他们系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行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次,政府信息化与电子化政府的实现也会带来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进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二、政治因素的内涵及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若只单纯强调技术因素,忽视政治和价值理性等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也必将公共行政引入歧途。比较极端的例子如:希特勒纳粹政府执政前,德国由于一战的战败和凡尔赛条约使它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马克贬值为孩童的玩具,纳粹政府执政后,德国不过几年就成了除英苏外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给全民建立了福利体系,工人享受前所未有的待遇。只从技术因素评价纳粹德国的公共行政,会发现它的行政效率是很高的,但它的性质却是邪恶的。将效率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甚至是唯一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经常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忽视了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呼声。 并且,官僚制在今天人们的意识中已经是一种行动缓慢、效率低下的制度,它对理性、效率的推崇,扼杀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是机构臃肿膨胀,而过于严格的层级控制也与当今自由、民主的价值观相违背。

三、公共行政在技术和政治因素上的正确定位

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包括社会公平、民主和自由等价值观,强调回应性、公共利益、公民的参与及监督、公众主体地位、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及法治原则。

我们要防止工具理性的垄断,使价值理性有一席之地。并用价值理性规约、引领工具理性,以健全的理性支撑,促进公共行政的健康运行。现代社会对公平、民主和正义等价值的追求对现代公共行政提出更高要求。公共行政首先需要在行政活动中体现人权的平等关系,并且用公认的程序或规则进行决断行政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平等。行政系统不再是管理者,而是公众进行自我管理的工具。行政向公民公开,通过各种方式让公民自由表达意见,通过行政公决让公民做出决定,通过保证公民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的全面实现形成对行政系统的间接控制,让公众直接参与到行政过程之中。现代民主政治与现代公共行政紧密联系,获取民众支持,建立政府与民众间的互信机制对公共行政机关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民主政治还是专制政治都会对公共行政的体系架构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斯大林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欧花了上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完全靠计划,说一不二,迅速僵化的执行,但苏联快速的工业化也是靠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专制政治的效率可能很高,但结果也可能很糟糕,可以说多年的残暴专制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且社会物资极度缺乏,民众凭票证换取食品布料等,比沙俄时期生活质量还低。多年的专制统治也使俄罗斯无法在短时间内兴起健康的民主力量,公民社会难以成型。与之相反,欧洲的行政体系必须得经过选举和议会授权,一部法律或一项政策的通过、推行是很缓慢的,需要通过协议妥协、政治争辩等民主过程,这种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可能会使公共行政显得“无效率”,但结果不会坏。

参考文献:

[1] 何颖.公共行政研究方法及其走向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

[2] 张康之. 公共行政:超越工具理性[J].浙江社会科学 ,2002,(4).

[3] 梁华,王立娟.中国公共行政的哲学思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调适[J].沈阳大学学报,2006,(1).

[4] ]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 [德]马克斯・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6] [澳]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7] [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 公共行政: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8] 张康之.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张筱蕴(198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

上一篇:关于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当前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