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6 10:48:06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课堂上,如何使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相结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主要问题,学生对于信息接受能力差,导致成绩下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现极端状况;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缺乏反馈机制,提出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学校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能力培训;举办师生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能力大赛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78-01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种学习模式。各个学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相比较传统的被动式板书教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符合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一、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1.学生对于信息接受能力差,导致成绩下降

从入学到高中这个阶段,很多学生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板书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写什么,掌握什么就可以,没有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那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不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引导,自身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角色的转变难以适应,导致上课笔记记不全,对于学到的知识难以系统化。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它要求学生具备快速把握关键信息、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系统性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的能力,这些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很大的挑战。从而使学生出现听课效率没以前高,成绩没以前好的状况。

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

同学生一样,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不少教师操作多媒体的水平比较低,在课堂上发挥有限,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有资历的教师还是倾向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具有抵触情绪,一般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完成任务,并没有把这种学习模式有效地带入课堂。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对此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从而使这种学习方式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普及,也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3.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现极端状况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创新新、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一系列新的特征,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如果在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信息技术研究型学习方式过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枢纽,不能很好地起到连接作用,就会出现极端状况。比如,现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只要有什么问题,就会向网络求助,与我们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渐行渐远。同时不少学生可能还会以此为借口,要求家长为其配备先进的设备,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误入歧途。

4.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缺乏反馈机制

不可否认,我国依旧处于应试教育阶段,高中一些课程的设置包括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不少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τ谛畔⒓际跹芯啃匝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贯彻不够彻底,没有外在的约束促使其进行下去,也没有渠道去验证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成果。这样会进一步导致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学阶段应用中效率低下的后果。

二、解决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问题的建议

1.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课程设置上,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在高中时期,应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小高考科目比重,提高其学科地位,聘请专业的教师从理论上讲解计算机课程。与此同时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把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英语、数学、语文等其他科目中,明白其用途并培养学习兴趣。只有将兴趣作为老师,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一门课程的精髓并运用于日常的实践活动中。

2.学校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能力培训

比如通过讲座的形式,或者是邀请优秀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行经验介绍,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能力。教师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主动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能发挥自己在学生中的纽带作用。

3.举办师生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能力大赛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某项任务的设计,使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同台竞技,在相互学习的同时看到差距,开阔大家的视野,并将这一形式纳入平常教师的评比考核中,起到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上一篇:中职物流专业仓储实践教学探究 下一篇:把握中考脉搏,注重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