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考脉搏,注重专项训练

时间:2022-09-05 02:52:07

把握中考脉搏,注重专项训练

[摘 要]中考语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高效地复习,中考前的科学指导对考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增加语文复习的实效性,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关键词]中考;复习;实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32-01】、

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中考语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内容多,要求高,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高效地复习,中考前的科学指导对考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删繁就简,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平日教学要按教学要求保证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中考复习赢得时间。基础知识中像生字、解词、诗词课文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文化知识、修辞、仿写等内容,要在单课学习时,就要认真学习,扎实训练;单元复习时要系统整理,查疑补漏,检查巩固。在单课学习时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注重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此外,要注重单元作文训练。单元作文都是根据单元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要求设计的,单元课文是写作最好的范文,学生易于模仿,如长期坚持训练,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谋篇布局、构思立意都很有帮助。有了扎实的各项训练,在中考复习时,只要系统看一遍,再选典型试题训练检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语文复习要研究中考试题,精心设计,复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中考语文考查内容多,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高。积累运用里有考查字音、形、义的掌握和运用,有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文学名著、背诵默写等语文积累的考查,有修辞、标点、判断并修改病句、仿写、对联、筛选概括信息能力等语文能力的考查;阅读中有小说、散文、诗歌、说明文、议论文等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有古诗文的释词解句、分析理解及赏析能力的考查,写作中既要考查学生三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更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认识水平、思想境界。所以,在组织复习时,教师一定要对复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各题在试卷中的分值比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课时,作专项复习。

(一)基础知识琐碎,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分类整理和分项训练,根据历年中考的考察方式和学生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分重点训练标点、病句、修辞、仿写、改错别字等内容,而将背诵默写、文学常识、名著阅读让学生重点记忆后再作专项练习来查疑补漏和巩固。

(二)文言文的复习则应紧扣课本,我们应明确一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字字落实,忠实原文。重点放在九年级两册书的文言文复习上,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以课内文言文带课外文言文。侧重文言实词、古今义、一字多义、“之”“而”“于”“者”“焉”等常见文言虚词、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进行比较阅读,理解思想内容等。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捡重点篇目复习,重在疏通文义、理解思想内容上。古诗词重在背诵默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赏析文章的遣词造句。这部分是学生知识上的难点,故要花较多课时,但也要注意不能费过多课时。

(三)现代文读,中考中所占分值比例大,学生因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限制,易失分,所以要分文体训练,教给学生有关的文体知识及答题方法和技巧,并多做阅读训练,学生是能掌握的。

(四)在写作训练上,首先要加强基本功,平时可按照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一些单项训练。要体现“六个一”:拟好一个题目,写好第一段,写一组排比句,引用一句名言名句,写一个好结尾,写一副好卷面。注重文章的整体性,体现“五个好”:好题目,好开头,好例子,好段落,好结尾。

写作类型训练主要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类型为主,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多训练学生三种类型以及复杂的记叙文文体的写作方式;在中考作文内容训练中分话题训练,如关于“时间”、“诚信”、“交友”、 “生命”、“自信”、“成功”、“利义”、“感恩”等,通过训练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教会学生审题立意、构思表达,提高写作水平;对于学生感到陌生的话题,可给学生提供范文和素材教学生练习。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想内容丰富了,作文自然就能得高分。此时的作文训练可以课堂限时作文和家庭作文相结合的形式布置,穿插在复习中,保证每周训练1至2次。此外,考生要关注自己、感悟生活,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仔细了解作文命题方式和评分标准。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总之,中考前的语文复习切忌心浮气躁,没有计划,盲目求多、求广,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倦心理。若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合理安排,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上一篇: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社会实践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