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16 10:28:46

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

摘 要:一般认为语言的学了语言本身之外,还包括语言学习者的自身因素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研究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学习策略 述评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1966年,Aron Carton出版了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一书,首次提出了不同的外语学习者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开创了语言学习策略之先河。

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William and Burden,1997:149)。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着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及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等方面。

1. 学习策略的定义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从未中断过,但学术界对于语言学习策略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Stern(1983)认为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而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行为的具体形式。

Wenstein和Mayer(1986)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Rubin(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

Oxford(1990)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而根据Rod Ellis(1994:531-533)的观点,上述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存在如下四方面的分歧:(1)策略究竟是一种可视的外显行为还是不可视的内隐行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2)“strategy”和“technique”之争:Stern认为strategy与technique是不同的。Strategy用于指某人语言学习方法的总体特点;technique是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所采用的技巧。而其他的研究者则认为strategy也可以表示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策略。(3)策略是否在学习者意识(潜意识)范围内。(4)策略对语言的发展时起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

Ellis针对对学习策略定义的分歧总结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八个特点:(1)策略可以指总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指具体的行为或技巧。(2)策略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3)学习者一般都能意识到他们所采用的策略,并能描述策略的内容。(4)策略的使用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行为。(5)策略能够用母语或第二外语进行。(6)有些策略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有的则是内隐的心理行为。(7)大部分策略对学习起到了间接影响,而有些策略能产生直接影响,如记忆策略对词汇和语法规则起直接影响。(8)策略的应用因人因事而异

上述八点特征很好地解决了研究者们对语言学习策略定义的分歧。根据Ellis的观点,策略可以是行为的也可以是心理的,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可以是笼统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活动,该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语言的学习。

2.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2.1目前国外对学习策略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分类

2.1.1 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

O’Malley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用于语言的学习活动之中;社会/情感策略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元认知策略高于其它两类策略。

2.1.2 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Oxford(1990)根据策略和语言学习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和语言没有直接联系。两种策略各有其分支。直接策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2.1.3 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Cohen(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策略分为两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前者指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后者只为运用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其中语言学习的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运用语言的策略包括:检索测略,排练策略,掩盖策略,交际策略。

事实上,Oxford提出的分类与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Oxford的直接策略与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认知策略基本相同;其间接策略则包括了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不同的是,Oxford认为两种策略没有层级关系,在同一平面上运作;而O’Malley和Chamot主张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策略。

Cohen的分类看似比较清楚,但对于学习者的某个具体的活动,我们很难判断他是为了学习语言还是为了能够应用语言;另外,他的策略中未涉及元认知策略,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国内对学习策略的分类

而国内的文秋芳(1993)根据Skehan(1989)的观点将策略分为两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的材料有关。管理策略对语言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学习策略之上;而管理策略既管理认知过程,又管理情感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管理策略所蕴含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它能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发挥作用。

3.国外口语学习策略的历史研究

3.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研究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Rubin,Naiman和Wong-Fillmore Rubin总结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拥有四方面的共同特征,并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Naiman等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五类,并列出了更多的策略,如促进课堂教学的策略,解决学习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策略,注重流利性而非准确性的策略,纠错的策略和降低焦虑感的策略。

对学习策略的早期研究具有启示性,但该时期的研究缺乏理论依据,没有第二语言习得或认知理论的基础,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 学习策略理论没有形成一个体系。(2) 由于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尚不能区分哪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哪些策略间接影响语言学习,也不能明确各种策略之间的关系。

3.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

该时期,由于心理学、神经学、认知科学以及信息加工等理论的发展,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A.Wenden,J.O’Malley,R.Oxford和Cohen等。O’Malley和Chamot(1990)在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语言学实践中,主要是听力策略和阅读策略。Oxford(1990)在其书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中详尽地描述了语言学习策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她将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性策略。更重要的是她论述了如何将这些策略传授给学生。她创立的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对此后的学习策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被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者们广泛采用。该时期的研究围绕着策略的定义、分类,同时涉及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即描述性研究和实验干预性研究,但对培训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有限。

3.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研究

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A.Cohen. Cohen等人(Cohen,1998:107-156)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策略分为两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通过Strategies-Based-Instruction将语言学习策略应用于语言教学当中。该时期的研究与学习者的自主性紧密得结合在一起,因为人们认为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因此在该时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重点是培训学习者掌握这些语言学习策略。

4. 国内口语策略的历史研究

国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悄然兴起。该时期国内的策略研究十分简单,主要是介绍国外的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到了90年代,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文秋芳是中国第一个开始全面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人,她对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描述性个案研究。同时她还研究了口语策略、学习策略和第二语言成绩的关系。赵勇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蒋祖康对词汇、阅读、写作、听力等不同方面的学习策略作了调查研究;王明初调查了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方式。该时期研究成果颇丰,大量论文著作不断涌现;学习策略理论也逐渐和语言学习的具体侧面结合。但是,研究的方法还是侧重于描述性研究,实验干预性研究仍然有限;另外研究的重点方面主要是阅读、听力、词汇和写作,口语研究一直被忽视了。

5. 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不足

自从学习策略概念的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了,其间学习策略的研究以及训练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本质还存在不同的见解。(2)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类,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对其它如情感/社会策略、直接语言策略/间接语言策略、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研究较少。(3)鉴于学习策略涉及到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信息加工理论的知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采取内省的方式,思辨色彩浓烈,缺少试验性的分析。(4)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上,对于如何将学习策略应用到自然语言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较少。(5)学习策略的教学有别于语言知识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如何将学习策略传授给学生研究尚显不足。(6)在进行学习策略研究时,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影响心理的因素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7)对于一直困扰策略教学和策略培训的策略教学长期效应和迁移问题一直没有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8)学习策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忽略了口语的学习策略研究。

语言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我们在强调教师教学艺术和技巧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具有能动性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调动一切外部的积极因素和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辅以学习策略的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Williams,M. and Robert L. Burden. 1997.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 Cambridge:CUP.

[2]Stern,H. 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380-383.

[3]Weinstein C.E.& Mayer R.E. 1986.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M.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research on Teaching [M] (pp. 3 15-327). New York,NY:Macmillan,

[4]Wenden,A. and Joan Rubin. 1987.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5]Oxford R.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MA:Heinle and Heinle.

[6]Ellis Rod.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O’Malley J M & Chamot A U.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Cohen A D. 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9]Skehan P. 198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Edward Arnold.

[10]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浅析英汉领属关系在结构和意义上的不完全对等... 下一篇: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汉语反身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