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研究

时间:2022-10-16 09:26:52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移民现象产生的理论基础,实施的背景、教育移民的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超常规发展理论

[作者]谢君君,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医学院讲师。海口,571101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080-007

海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18个市县中有9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市、137个少数民族乡镇。除黎族是土著民族外,还有苗、瑶、满、侗、壮等36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的中部、南部区域;汉族人口主要聚居在海南的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其中汉族人口678.70万人,占总人口的82.7%,少数民族人口147.61万人,占总人口的17.3%。2008年海南省政府根据本省教育发展的现状,决定把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中小学生整体搬迁到教育资源相对优越的乡镇和县城集中就学,以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学点小而散、师资缺乏等特点,采取集中办学的方式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当地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二是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其生存的观念,实现真正的教育扶贫。

简言之,教育移民是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贫困或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口实现外向型转移,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当地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实现城镇就学、就业,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海南省的教育移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它不仅仅是把贫困地区的学生整体搬迁进行集中办学,还包括师资的建设、教学的管理、后勤的服务、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相互衔接等内容。所谓的学生移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概念,只是在政府的各项文件中以“教育移民”进行统一概括。因此。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本文把其作为一种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教育移民”的理论基础一民族教育的超常规发展理论

超常规发展亦称跨越式发展,是指事物超出寻常发展程度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它具有突发性、剧变性和跳跃性的特点。民族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是指在相对先进教育的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有别于一般教育活动常规变化的超出常规变化程度的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发展过程。其实施的内容是通过增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民族教育内部的改革、调整和完善,使民族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赶上或者超过教育发达地区,实现民族教育的超常规发展。

民族教育的发展要以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基础,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民族教育也存在着教学形式多样、基础设施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双语教学薄弱等特点。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求决定了要改善民族教育的现状需要在既定的条件下实行超常规的发展。同时,民族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地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很多民族从原始社会的末期一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如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奴隶社会一直延续2000多年,新中国成立使这一地区由奴隶社会跨越社会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说,民族地区发展的实践证明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可以实行跨越式发展的,而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基础的民族教育,也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如居住在我国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族,一直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生,解放前由于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到解放时频于灭绝,300余名赫哲族只有3名小学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到1982年,赫哲族每千人中大学程度25.25人,高中208.8人,初中230.4人,小学程度293.5人,1988年赫哲族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96%,毕业率94%。民族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超常规发展外,还需要当地民族自我发展的主观愿望,外因只有在内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质的变化,这是民族教育超常规发展的必备条件。

海南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实行超常规的发展。海南少数民族教育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发展几个阶段,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教育特点:首先民族教育具有跨文化性的特点;海南省黎族属土著民族,据《黎族简史》考证,黎族社会的发展跨越了奴隶社会阶段,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到近代,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才陆续迁移过来,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冲突和融合,使海南省的民族教育具有跨文化性的特点。其次,民族教育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海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都处在边远、落后山区,生态环境和交通设施落后;且人口大多处于贫困的边缘。民族教育相对经济发展的非民族地区发展滞后,教学点松散,师资流失严重。其三、海南民族教育具有传承和创造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具有改变地区人口素质的社会教育任务。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印记,海南少数民族的语言、诗歌、黎锦等民族文化如果不能在民族教育中获得传承和创新,将会面临流失的可能;同时,提高当地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是地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海南省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现状决定了实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海南省农村有7万多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61万,尽管占海南总人口的比重只有不到1%和9%,但全省有琼中、保亭、陵水、白沙和五指山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另有乐东、昌江、屯昌、定安、临高、东方6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占全省18个市县的61%,贫困人口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且分布面广,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据2009年海南省6岁及6岁以上受教育人口统计,未上学的510人,占总人数7008人的7.27%,且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综合素质,改变其依赖和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使其通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上的不平衡,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条件。

上一篇:中越边境广西金龙布傣族群的“天”与天琴 下一篇:试论地理环境对古代壮族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