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时间:2022-10-16 09:16:59

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跨越式跳高”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采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由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转变为关注学生主体的自觉体悟,力求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总之,笔者力争展现一堂平实而生活化的体育课,并探寻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跨越式跳高是最接近生活中跑与跨越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力求让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并进行助跑和起跳相结合的完整练习。教学中,我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发展能力,提高技能,真正进入自主建构的学习状态,并成为自主学习与发展的人。

本节课,我授课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新的学习内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的开始部分,为了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让学生在喜爱的音乐中进行热身活动,并利用小游戏“鲤鱼跳龙门”导入课的内容――跨越式跳高,这能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如何才能跳得高?”这一问题则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随着新知的充实而不断调整、扩展,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建构,获得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希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评价每一次展示中的亮点。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跨越式跳高完整动作练习时,我将皮筋设置成斜坡状,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起跳点来完成练习,体现练习的层次性。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照顾差异,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二是让所有的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挑战自我,满足学生在的学习需求

在本节课中,我还创设情境,通过场地的设置、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我以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学生对横杆的畏惧心理;我将学生分成8组,呈“米”字形队形进行练习,增加了练习密度,增强了运动负荷;在皮筋的中间系上小铃铛,学生碰到皮筋,铃铛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似乎在给予学生鼓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鲤鱼跳龙门”游戏导入,再以“捕鱼”游戏结束,首尾呼应,学生始终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得以拓展、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跨越式跳高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学生能够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跨越式跳高动作。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85%的学生能做到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掌握两腿依次过竿的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热身、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跨越式跳高 游戏:鲤鱼跳龙门

2.队列练习。

原地三面转

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还原

3.热身活动。

绕场慢跑:要求前脚掌着地,两臂自然前后摆动,呼吸自然。

学生两路纵队站成同心圆,随音乐伴奏进行热身活动。

4.小游戏“鲤鱼跳龙门”。

师:渔夫拉网捕鱼了,鱼儿要想逃脱渔夫的“渔网”,大家需要想办法利用各种姿势跳过“渔网”。

男女生分组轮换进行游戏。

师:大家感觉一下,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你们觉得哪种姿势跳得最高?

师:请几位同学展示不同的跳跃方法,大家讨论哪种方法最简单、方便?

师: 下面大家看老师的跳跃方法,然后比较一下,你们觉得老师的方法和同学们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讨论。

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跳高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学?

【本课的准备部分,我通过情境小游戏,进行热身活动,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在游戏中,学生运用各种姿势模仿“鲤鱼跳龙门”,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然后对比不同的动作,学生讨论、交流哪种方法跳得更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跨越式跳高,此环节注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进行对比、交流并相互印证,以此完成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这便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需】

二、探索、实践、思考

1.确定踏跳腿,学习原地过杆技术。

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名学生侧身蹲下,伸出一只膀臂,另一名同学站在膀臂的一侧。

听哨声后,两人轮流练习向右、向左依次摆腿的动作。

师:你觉得先用哪条腿往哪个方向过杆比较方便呢?觉得方便的那条腿就是摆动腿,另外一条腿就是起跳腿。

【此环节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起跳腿和摆动腿,从而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体现了照顾差异的原则。】

2.原地过杆练习。

动作要领:站在横杆的侧面,摆动腿稍屈膝向前上方摆起,起跳腿迅速上抬;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过杆落地,屈膝缓冲。

学生分成8组呈“米”字形站立,原地练习过杆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请2个学生进行正误对比,其他学生观察动作,思考两腿怎样依次过杆。

分组继续练习。

【此环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首先进行原地过杆技术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两腿依次过杆、弹性屈伸落地的动作要领,这为下面的完整练习做好了铺垫。“米”字形的练习队形,有助于提高练习的密度,增加运动负荷】

3.上一步起跳过杆练习。

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者则相反。

师: 大家想象一下弹簧怎样反弹才有力?通过示范对比,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的起跳腿就好比是一根弹簧,作用力越大,反弹得越高。大家尝试跳跳看。

师出示挂图,带领学生诵读口诀:

侧向助跑用力跳

依次摆腿跨横竿

屈膝缓冲落地轻

挑战高度有信心

学生分组继续练习。

通过诵读口诀,学生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纠正错误动作,重点提示起跳腿用力蹬地起跳,两腿依次过杆。

4.上三步起跳,过杆练习。

师: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为助跑、起跳、过杆、落地。下面,同学们尝试加上助跑,看看有什么效果?

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学生分组轮流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其他学生嘴里喊出1、2、3的节奏,要快速连贯。

【几个环节层层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起跳腿的有力起跳对顺利跨越皮筋的作用,其次教师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给予学生完整的动作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练习的兴趣。通过不断的练习、纠错、提升,学生能逐渐掌握助跑起跳双腿依次过竿的动作。此环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习变为体验和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过程。满足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内需。】

5.完整跨越式跳高动作练习。

师: 通过前面的练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既然是练习跳高,下面,老师将提高练习的高度,请大家尝试练习。

小组长协助教师将皮筋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师:对于这样的高度,大家有信心跳过去吗?大家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越过更高的高度呢?

经过两轮练习,教师模仿学生练习时存在的问题,并提问:请你说说这样跳为什么跳不过去?而有的小组的同学却跳得很轻松?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实践。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解决具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以上环节,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明白助跑与起跳密切配合是跳高技术的关键,并通过观察和讨论,积极地改进动作,尝试练习,这为下面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自主选择高度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将8根皮筋分别设置为低中高不同的高度,同学们可自由选择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前提是要以正确的动作完成练习,以不碰到皮筋为顺利通过,然后才可以尝试下一个高度。

各组的排头协助教师将皮筋设置成不同的高度。

学生自主选择高度,分组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纠错,鼓励学生。强调快速起跳,摆动腿积极上摆依次过竿。

教师请做得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对跳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示范,再次强化正确的动作要领。

7.小组PK赛。

规则:学生还原到原来的8个小组,每组的皮筋设置成斜坡状,在皮筋的中间系上小铃铛。比赛开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起跳点,在高处跳过去的得2分,在低处跳过去的得1分,碰到皮筋铃铛响则不得分,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本组得分,一轮比赛结束,看哪组得分最高。

【分层跨越式跳高采用自主学习的练习方式。根据个体差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可以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随着练习高度的逐渐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后面的小组PK赛,则激发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该环节,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满足了自我展示的学习需求,顺利地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

8.游戏:鲤鱼跳龙门。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鲤鱼跳龙门”游戏。游戏方法和规则:女生首先围成圆圈站立,充当“鱼塘”,男生在圈内扮演“鱼儿”,教师扮演“渔夫”,手拿钓鱼竿,在池塘里钓鱼,当鱼竿快碰到“鱼儿”时,鱼儿可以从鱼竿上方越过,越不过去的“鱼儿”则视为被渔夫捕中。渔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和提升鱼竿的高度。3分钟后,男女生轮换。男女生分组轮换进行游戏,教师提醒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游戏首尾呼应,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游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得以拓展和延伸。】

三、放松、总结、恢复

整队,在音乐《快乐的小鱼》的伴奏下集体进行放松练习。

教师、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

布置作业。

收拾器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上一篇:跟着名曲一起happy 下一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