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时间:2022-10-16 07:29:29

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摘要:良好习惯培养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态,班级管理要实,班级管里要活,班级管理要有艺术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管理 习惯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身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要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面对的是好奇心及好动性都极强的学生,学生出现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错误的做法都是正常的。明确这一点教师面对学生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能有一颗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反之当面临学生出现错误时不冷静处理造成的后果,小则学生自尊受到伤害,大则学生身心、学校声誉、个人利益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当我遇到学生犯错误或偶发事件时,都会采取遇事忍三分冷处理方法。我们知道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处理问题容易走向极端。特级教师黄静华有两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给我以很大的启发,遇事用这种换位思考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二、班级管理要实

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作为班主任,要密切配合学校要求,抓住契机,进行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班主任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要预防“手足口病”。这里的“手足口病”并不是医学疾病,而是指学生手、足、口常见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新接班级的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行为的好习惯比急于学习知识更重要。比如每天放学后,值日生工作就是比较让老师头疼的了:要么值日工作不彻底,要么是值日时间过长,甚至影响了老师的备课工作。所以我给值日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从开始动手值日到结束时间不超过20分钟,超过了或者没有达到清洁标准,第二天值日生要重新值日,直到合格为止。这样的要求看似很难,但是实践证明,值日生只要把疯闹玩笑的时间都用来认真完成值日,按时按标准完成值日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又如对学生进行坐立行走姿势的训练。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学生必须先站好,然后才发言。对于边站边说的学生,宁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让他重来。对于走路,举手回答问题的姿势等等也要进行训练。我的这些做法不外乎就是发现问题时,先提出改进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这项工作的标准要求。比如说值日生的工作要求就是:及时、安静、干净、准时。落实的时候不能急,要先教会孩子们应该怎么做,扫地怎么扫,物品怎么收拾,把方法教给孩子后,还得让孩子们学着做,纠正错误的,表扬正确的。习惯培养要抓反复,反复抓,实实在在地抓,接下来就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问题了。习惯养成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说我今天教了,孩子们明天就都会了,以后就没问题了。有这样一个验证: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教师的监督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班级管里要活

1、要有科学性。班级管理要有科学性,实现人人管理。教师不妨学习农民种地那样实行“包产到户”,用好班干部和值日班长,从室内到室外各负其责,而且分得越细越好。如专人负责浇花,专人摆放作业本,专人擦黑板等等。学生既得到了锻炼,老师还减轻了负担。教师一定要注意给每一名学生都提供表现的机会,哪怕是发发试卷,发发作业本都是给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最好的奖励。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会令学生想到:老师很信任我,我这件事做得好!会让学生觉得很有信心。班级管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班级的每样工作都要有一个工作认真的负责人。当然了这也得老师培养、训练,这名负责人调教好了之后,老师的一些工作就可以直接针对这一个人了,省心了许多,所以教师要用好值日班长。我要求值日班长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学生上课的听讲情况;二是记住每天表现最佳的同学;三是班级管理还要注意什么或还存在哪些不足。值日班长每日放学前五分钟作总结并通报赋分情况,周五进行评比。在评比时公布优胜组名单并进行奖励,这样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要知人善任。班级每个学生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引导,在活动中展现他们的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集体活动是班级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班风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每学期开学初我向学生公布学校本学期要组织哪些活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教师要将各项活动、比赛的准备、组织工作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诸如体育优秀的学生应配合体委安排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级这样做好了,所以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学生不必老师操心,安排得井井有条,比赛成绩也很理想;而数学能力强的选出两位作为组长,负责班级的“每日一题”的出题工作,甚至负责讲解,难度大的的题再由教师讲解。这样数学竞赛时组长有时比我还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另外美术、音乐、书法、演讲等活动都做好分工,学生也各尽其材,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能力。我经常跟学生讲一句话:“什么事要做就力争做好,与其马马虎虎做也是做,不如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做事的态度最重要,好的态度会让你受益一生”。每次活动学生都充分准备,成绩怎样无所谓,学生只要尽力就会受到我的表扬和奖励,我认为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过程就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3、要灵活处理。首先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掌握好一个“度”。我的处理原则是;课下是朋友,课堂是老师。教师要走近学生。如果学生离你太近,有时会放肆;如果离得太远,无法沟通,就不利于学习,也不能很好地合作。要掌握好分寸,掌握好这个“度”的确要动脑筋。但不管怎样,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应该是神圣的,应是学生的表率、楷模。如我班有两名学生,有一阶段我检查作业他们总说忘家了。用“连心卡”打电话效果也不好。有一天检查作业,他们依然“涛声依旧”。我有些生气,要他们中午留下写完作业再吃饭。中午两名学生听话地在写作业。学生饿了,我也饿了。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知道这两名学生中午在小饭桌就餐,没让他们去,怎么办?于是我买了两盒盒饭请他们吃,开始学生不吃,我一再催促后他们才吃。我放弃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陪他们补作业,同时也占据了学生一个中午的快乐时光,这样做不知是对还是错。可能是我感动了他们,从那以后他们作业完成的还不错。我的体会是;对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们好就会得到回报,就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要有艺术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在教育中,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有错误需要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一般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也不叫到办公室批评学生,意在给学生留“面子”,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我的做法主要是问清楚事情的经过,问学生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今后打算怎样做。我个人认为批评学生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失去了教育的目的。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繁重的,不仅要有足够耐心、信心,还要注意细节,可以说班级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班主任要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责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上一篇:加强廉洁风险防控,规范协作队伍管理 下一篇:知识管理在路桥勘测公司安全管理中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