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居住环境

时间:2022-10-16 06:58:02

浅谈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居住环境

摘要:本文从建筑的尺度与空间感;居住配套的公共建筑;居住的绿化环境;居住的交通环境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怎么提高居住建筑的品质和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的尺度与空间感;居住配套的公共建筑;居住的绿化环境;居住的交通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的尺度与空间感

1、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

之间的关系。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一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一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

因此,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住宅的空间舒适度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

温馨、亲和感和生活气氛,住宅应强调套内功能的升级,而非盲目加大面积,增加更多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房间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套型功能分区成败的关键,这取决于设计师对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不能只在建筑面积上做文章,应致力于把握使用面积的合理性。如主卧室有明确的独立性,应尽量朝南,远离入户门,避免直对客厅,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2m2,开间不小于3.6m。次卧室使用面积10~12m2,开间不小于3m。

居住配套的公共建筑

1、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2、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

3、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居住的绿化环境

1、绿化、水景设计的重要性

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景观小品是居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同时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创造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组团、庭院绿地,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空间系列,在居住区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的院落,是居民户外活动的半私密性领域。组团中心绿地可称为半公共领域,也是院落空间的延伸,是便于居民闲暇散步休息、儿童游戏的主要场所。而中心绿地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因素,开辟利于邻里交往、共同生活的场所等共享空间及设施,创造丰富的景观和富有情趣的空间环境,增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居民的良性互动,促进社区环境的人文性成长。

2、植物景观的方式方法 ①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层次丰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景观系统。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是居住环境形象的外在表现,具有非常现实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不仅能起到遮阳、隔声、防风沙、杀菌防病、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诸多功能,而且能美化环境、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点,指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居住区绿色景观系统中的景观节点,是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居住区中的道路景观绿化、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②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增加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景观层次上的多样性,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色彩上的多样性。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一是能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二也是植物造景的需要,可以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为形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地方特色。 ③立体绿化,增加居住区的绿量和生态效果。立体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是一种不占用地面的绿化形式,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更进一步地将绿色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立体绿化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而且还能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屋顶绿化就像在建筑顶面增加的隔热层,能降低顶层住户的室内温度,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3、水景的构成

水是水景的主体,有静态和动态之分,主要有喷泉、涌泉、瀑布跌水、溪流、湖(池)水等表现形式。

无论水面大小,在植物配置时,要做到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一是水边的植物配置。我国园林设计中主张水边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之感,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可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二是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三是水生植物的选择。可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居住的交通环境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海静.房庆富.浅谈建筑造型设计的若干问题[J].才智.2010,(08)

[2] 程先明,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住宅科技》 2001.

[3] 白德,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冯高磊,论住宅户型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5] 朱怿。多元视野下的建筑美观. 建筑学报。2005(1)75~76

[6] 毛培琳,李雷.水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26-30.

[7] 潘小利.浅析几种水景景观[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3):9-11.转贴

上一篇:矿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