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时间:2022-10-16 05:52:0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教材,大大加重了文化的分量,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还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化著作,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程的目标和教学的实际,呼唤新的语文教育观、新的教学智慧。

一、语文观念重建:文化过程论与唤醒教育观

所谓“语文观重建”,即指语文教育观的新构建。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观在各种教育精神、课程理念、教学智慧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地得到新的构建。人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两个维度,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通过互动实现双向建构。语文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它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又要能使学生吸收文化素养、陶冶性情、唤醒灵魂、建构情感与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在于实现人的发展,语文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互动的最终指向也是人的发展生成。唤醒教育观重在强调教育之为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或者接纳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促使其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母语对人的生命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从文化建构观出发,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并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的,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它要求语文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运行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文化传承意识。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瑰宝,它经历几千年的咀英嚼华积淀而成,深厚的传统规定了她的特质,成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身上不灭的烙印。这种文化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行为和思维习惯中,存在于民俗中,存在于我们民族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中,更存在于我们的民族语言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语文学科不可能独担大任。语文学科之所以承担着民族文化教育的重任,不是简单的因为它总是涉及到民族文化的文章阅读,而是因为它承担着民族语言的学习指导任务。语文学科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只能是民族语言的规范的学习和美感化学习,而不是别的。

二、阅读智慧重建:读悟赏析与自由探究

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要善于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是建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古诗文的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着力点。吟咏诵读、参悟体认,立足文本、拓展延伸,构建专题、渗透教化等都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活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弘扬,也要突破超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中尚待解决和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是:一是传统文化如何以隐蔽的方式影响阅读教学;二是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文化熏陶的关系,二者的契合点是什么;三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三、写作智慧重建:合作积淀与个性发展

当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在《人论》中说:“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发挥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人创造文化的作用。”在充分发掘教材探究文化之根,拓展阅读视野采撷文化之花后,培养写作意识摘取文化之果,是必须的也是必行的。

我们考察名人作品,无不渗透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我们考察考场成功之作,大多渗透着浓郁的文化信息。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高考验证,渗透文化信息是一条使作文教学走出“平面”和“干涩”等弊病的成功之路。日日诵读天天熏陶,从民族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现代文化、外国文化等方面坚持不懈地培育学生的个体文化底蕴,意义重大。

有了人的“精神底子”,有了对中外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若能突破“主题先行”“意义”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出有真情真性、有丰富想象力、有真知灼见、有独立人格、有文化品位的作文指日可待,作文教学的天地将更加广阔。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语文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承传任务。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外国优秀文化的借鉴学习,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上,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与传统文本情感共鸣,深化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 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

上一篇: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