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石门坎之行

时间:2022-10-16 05:27:34

清明节石门坎之行

访问苏科寨

苏科寨是离石门坎大约20公里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贵州和云南两省的交界处,过了苏科寨,就是云南的彝良,云贵两省隔洛泽河相望。

苏科寨是石门坎的边缘,石门坎是威宁县的边缘,威宁县是毕节市的边缘,毕节市是贵州省的边缘。苏科寨是边缘的边缘,是乌蒙大山的核心地带,是远离城市文明的穷乡僻壤。

然而,就是这个穷乡僻壤,却有文明的奇迹。

首先,这个村子出现了苗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博士,而且是在美国获得的医学博士。他的名字叫吴性纯。

吴性纯,出身于光绪24年,即1898年,由于家境贫困,他19岁才从伯格理创办的光华小学毕业,1921年,他被教会保送到华西协和大学学习,这是一所基督教在中国创办的医科大学。1929年,吴性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并且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苗族有史以来第一位博士。他学成以后,并没有留在美国或者中国的大城市,而是依然回到石门坎,担任光华小学校长,并且在石门坎创办了苗族第一所苗人平民医院。吴性纯在担任光华学校校长期间,为推进苗族教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吴性纯作为一个苗人成功的典型,一直到今天,仍然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苗族青年奋斗的楷模。

苏科寨有名气,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村子的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

苏科寨教堂始建于1938年,当年是由吴性纯先生出资建立的。这座老教堂在“”中被损毁。1988年,苏科察的教民修建了第二座教堂。这种教堂的修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并且拨款2500元。但是,由于经费太少,施工过于粗糙,建成的第二年即成为危房,一直靠修修补补维持。我前年、去年去苏科寨时,这座教堂还在使用,只是已经很破旧。记得当时苏科寨传道员吴宗全用苗语为我们唱赞美诗,印象极为深刻。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大地震,这座本来已经非常简陋的教堂被震垮。

教堂是基督徒心中的神圣之地,基督徒不可以没有教堂。

苏科寨有乌蒙山区最虔诚的基督教信徒。这个教堂在册的基督徒250人,慕道友150人。唱诗班有50到60人,定期礼拜在200人以上。今年,教民们自发出资投劳,修建新教堂,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劳动力2000个以上,并且动用了教堂多年的积蓄。上个月,友人给我发邮件,告知苏科寨村民们修建教堂的事情,我们后援团就准备支持。

苏科寨在石门坎对面的野鹰梁子的背后,汽车越过险峻的山路,当我们一行抵达苏科寨时,吴宗全已经在村口迎接。

我们去参观尚在建设中的教堂。

现在修建的教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一倍,而且是用钢筋水泥浇铸,质量应该远远超过上次的那座。我看了一下建筑用的水泥砖,是村民自己用425号水泥,加上碎石渣土搅拌压制而成的。每袋水泥可以制造这样的砖40块。吴宗全特地把这种水泥砖拿起来相互敲打,发出坚固的叮当声,表示非常坚硬。

我们在参观中,村民已经穿上节日的服装慢慢聚拢起来,原来他们要为我们一行表演节目!

这太出乎我们的意料。

村民首先唱欢迎曲,然后唱赞美诗。他们用苗语唱,我们不能听懂,但是,他们的声音非常美丽动听,甚至可以唱出两个声部。美好的声音在这所尚未完工的教堂回荡,在苏科寨的上空回荡,在乌蒙山区回荡。我多次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演出,但是,这次在一个简陋的工地的演出却让我无比感动。因为它的朴实,纯洁,充满精神信仰。

简短的捐赠仪式后,村民执意要送我们上车,车停在公路边,无法开进村子里。吴宗全手中始终抓着一个脏兮兮的袋子,临上车之前,他把这个袋子塞到我手中,说这是一些瓜子,送给我带回北京去。山里人穷,没有什么东西表达心意。

看到这袋瓜子,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何力说,苏科寨给人的感觉,就是纯净。

是的,苏科寨是纯净的,这是由精神信仰所锻造出来的纯净。这种纯净,沁人心脾。

新中小学和陶老师

新中小学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新中小学创立于2000年,至今已经13年了。

这所由民间人士捐赠的小学,座落在一个山顶上,山下就是新营和中寨两个苗寨,当时修建这个小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这两个苗寨的孩子就近入学,所以称为“新中小学”。新中小学的所有老师都是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以卞淑美为代表的一群志愿者,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群体。

卞老师和她的丈夫江柏林,女儿江明鉴全家从东北沈阳,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石门坎,已经九个年头了。期间克服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是一种巨大的奉献精神,一种真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能够在这个偏僻的苗乡,为了苗族的孩子们而默默牺牲。

今年,这个志愿者团体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他,就是已经73岁的陶绍虎老师。

陶老师是苗族人,而且出身在石门坎。他的父亲名叫陶开群,当年从光华学校毕业以后。在光华小学担任老师,和朱焕章先生是同事。朱焕章先生的女儿名叫朱志华,就是陶绍虎老师的夫人。所以,陶老师就是朱焕章先生的女婿。

陶老师已经退休,住在昆明。他这次以73岁高龄来当志愿者,是为了推广老苗文。

伯格理当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苗文。苗族人有了文字,就能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100多年前,以石门坎为中心的乌蒙山区能够实现一场社会文化大跨度的跃迁,苗文的创制和普及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由于苗文的发明,乌蒙山区先后办起了近100所学校,让世世代代贫穷如洗的苗族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使他们从此改变了命运。由于苗文的发明,并且用苗文翻译了《圣经》,也让大花苗人皈依了基督教,从此有了精神信仰。我从石门坎到了远离此地的云南武定、禄劝一带的大山里,都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当年伯格理创办的学校教育苗民的遗迹。

但是,老苗文在这几十年中出现了断层的危机。

由于老苗文没有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得不到行政力量的支持,老苗文处于完全靠民间自发传播的状态,很多年轻的一代已经不认识老苗文,这种文字已经处于得而复失的危险边缘。正是出于对这种情况的忧虑,陶老师放弃了自己在昆明安逸的生活,来到条件非常艰苦的石门坎,自觉承担起传播苗文的责任。陶老师说,苗文是苗族重要的民族象征,是苗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文化完整性不可替代的文化元素,也是族群争取文化平等的重要心理支撑。普及和传播老苗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在新中小学,已经把教授老苗文纳入了学生的教学内容。

上一篇:12岁女生想“跳楼”穿越当清朝公主不写作业 下一篇:漂亮 美丽 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