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07 13:44:27

清明节对联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1篇

清明节是个祭奠先人的日子,也是儿女们表孝心的日子。在乡村,淳朴厚道的乡下人都把祭祀祖先看成是一件大事,一年要去上两次坟呢。第一次即清明节,第二次在农历的十月十五,又叫“十月招”,这“招”有给逝者招魂或领回家的意思。那些上坟时祭祀用的祭品和食物,得准备两三天呢。往年到了上坟的时候,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不论是远是近,都会统一好时间,提前一天赶回老家准备上坟。家里的人则在早几天就把祭祀用的纸衣纸裤、冥钞冥币剪好印好。一种叫做“锞子”的东西折起来最耗时间,这种像金银宝一样的“锞子”用一张张巴掌大的金黄色纸叠成,一个得来回折七八下,一次折不了几个,得在上坟前十多天陆陆续续折好,折三四百对装满一个花篮。折得好的“锞子”,两头飞翘、上大下小,棱角分明,饱满圆润,活像画中的金银宝。

祭祀离不开吃,祭祀也是阴阳两界在坟山上打牙祭的日子。在上坟前一天,得做上坟用的三种食品:豆腐、“娃娃肉”和米粉。老年人牙齿不好,这三种食物都是去世老人最爱吃的。俗话说:“世上有三苦,读书赶马做豆腐。”家乡偏僻落后,如今做豆腐仍用石磨,得将泡了一天的黄豆在石磨上磨成稀糊状,在热水中滤出豆浆,然后把豆浆煮沸点上石膏,豆浆就凝固成豆腐了。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很香且口感好,小孩子们还可吃到豆腐锅粑。“娃娃肉”又叫“灰菜”,是用魔芋做出来的,也是一种植物蛋白,做时得将一个碗大的魔芋擦成汁液,然后将燃烧成灰烬的玉米秆(此玉米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苞谷,而是一种果实只有针眼大的粮食)放入水盆中浇灭,此水便呈碱性,待水澄清后用来煮魔芋汁,便煮出了嫩嫩的“娃娃肉”。一个碗大的魔芋,可以煮出多于其10倍的“娃娃肉”,煮得好的“娃娃肉”不仅嫩,还一点也不麻舌头,吃时炒腌菜即可。但你擦魔芋时,得戴一副手套,手不能碰到其汁液,否则你的皮肤会奇痒难受。做米粉得将上等的好米用水泡开后,拿到石磨上磨成米浆,用石灰水边煮边搅,待煮熟后舀在盆里便凝固成很香的米粉了,吃时打成块状,放酱油、酸醋、辣椒、蒜泥即可。这三种食品做的时候是有点麻烦,但到吃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清明节上坟,其实就是一次野炊。清晨起来,我们就开始收拾那些煮饭用的锅碗瓢盆,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洗好的净菜放到食品袋里,还要带上水桶、砍刀等诸多工具,装在四五个箩筐里。男的挑着筐和水,女的抱着鸡、拎着菜,小孩则跟在大人们的后面欢天喜地,全家十几号人就向坟山进发。

到了坟山上,先找个背风的地方,开始挖灶支锅烧水,淘米煮饭,煎煎炒炒。安顿好一切,上坟仪式就开始了:只见长者将抱来的老公鸡拎到离坟地十几米远的山神树下,先烧上三炷香,磕三下头,才将公鸡杀死,鲜红的鸡血就淋到山神树下刻有祖先名字的牌位上。这只用来祭祀的大公鸡一般是只大献鸡(阉鸡),不开鸣就被人了,长到一岁半时,脖颈上的毛发呈放射状,熠熠生辉,形似一只凤凰。我也不知道上坟时为何要先祭拜山神,可能是出于祈求山神保佑坟山上祖坟的缘故吧。这虽然有些封建迷信,但早些年,乡下人为了生存,在山中滥砍滥伐,山上许多树木被人们砍得光秃秃一片,唯独这山神树旁的树木没有人敢砍,被保留了下来,这完全得益于人们对山神的敬畏。

此时的坟山,烟雾缭绕,油锅里噼噼啪啪炸着香脆的蚕豆,土锅里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鸡香,米饭已经煮好,催锅(这种催锅用铜打制而成,形似一个古代的鼎,有烟囱,中间烧炭,周围盛水后即可煮食物,传热很快)里栗炭火燃得正旺。女人们按顺序将土豆、粉丝、青笋、萝卜、酥肉、豆腐、茴香、蒜苗、山药、白菜、豌豆尖等蔬菜陆续放到铜锅里去煮。忙完这一切,也差不多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准备好碗筷、酒杯和茶盅,盛好斋饭,摆放在一个托盘里。把煮熟的鸡从锅里捞出来,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一个盆里,再端上这正在沸腾的催锅,就开始上坟了。

上坟从山神树开始,然后就依辈份大小一尊一尊地上,长辈的坟先上,晚辈的坟后上。程序是这样的:先点燃一把香,三叩首后插在山神树下或墓碑前,然后摆放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接着是敬献上鸡头,这个鸡头必须是整鸡,两支翅膀摊开,呈飞翔状,鸡头端正、高昂地正对着神树或墓碑,不能放歪或放倒了。然后在酒杯中倒上酒,茶杯里倒上茶水摆放在鸡头之后,有时也会燃支香烟放在一旁。托盘里的斋饭,是所有菜肴的总和,有七八样之多,那些好吃的“娃娃肉”和米粉也在其中,摆放在第三排,正在沸腾的催锅也与托盘同摆一排。把这些食物摆全之后,上坟的人就各自燃起几柱香,按辈份大小依次跪拜、叩首。跪拜完毕,就由长者将酒、茶很有礼节地泼洒在碑旁,再拿起筷子,将托盘里的菜肴,一样一样地搛一点放在山神树下或墓碑前,留给先人享用,有时还嘴里念念有词,说上几句自己的贴心话。接下来的仪式是放鞭炮,烧那些送给阴间亲人的什物,除了烧纸衣、纸裤、冥币、锞子之外,还烧亲人生前穿戴过的衣物,如鞋子、帽子、袜子、衣服、裤子等,每次上坟时我们都会烧上几样。这年头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有些人为表孝心,还烧电脑、轿车、小姐之类的呢,当然那不是真人真物,而是一些纸做的模型。可笑的是,他们的亲爹老娘在世时,根本就没见过电脑,也没坐过轿车,对“小姐”更是有所不齿。这些送到阴间的钱物,据说得焚烧殆尽,阴间的亲人在那边才能收到。搞完上坟仪式,我们就在坟堆里找一块平坦的地方,把敬献过的那只鸡拿来切块凉拌,再摆出所有菜肴,倒上水酒,一群人就围着催锅喝酒吃肉,一直吃到太阳偏西,才收拾锅碗回家。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2篇

"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三,清明节对联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诗词欣赏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长相思——清明》

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

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

清明节的民谣.

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

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

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

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六,清明节习俗介绍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七,当代清明节动向

第一,提倡"绿色祭奠".每次上坟扫墓时,在墓旁种一棵松柏,以表祭奠之心.要统一规划埋葬地点,不允许私建小坟头.将祭奠的清明棍,清明吊等用具改为小雏菊,长寿菊等花卉.

第二,提倡"科技祭奠".可在网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供人们祭奠亡人,这样既可以节省土地,又能反映出新时代的气息.

第三,提倡"真情祭奠".将焚烧纸,送灯等行为改为祭奠诗文的形式.或在先人的墓前,放一段亲人生前喜爱的音乐,献上一束束或洁白或金黄的等.传递先人的是追忆和思念,留给我们晚辈的是文明与简约.

【调查总结】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园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主题背景 传统节日活动

一、春节

1.节日来源、文化习俗: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叫做春节。它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又称做过年。传说,年是一种人们想象中会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植物凋零,万物毫无生机;年一过,鲜花丛生,大地又恢复生机。那么,年怎样才能过去呢?人们想出了办法,用鞭炮轰,就这样,春节期间人们都会放鞭炮。人们又发现年害怕红色,于是,人们在门上贴上了对联。从此,放鞭炮和贴对联的习俗便沿袭下来了。

2.主题活动:欢欢喜喜迎新春。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们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亲人在过春节时都会回家。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春节的气氛,也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民间习俗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欢欢喜喜过春节。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通过询问、调查、参观、交流、学习和表演等不同方式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同时,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还可以亲身体验春节的气氛。在活动中要让孩子们获取经验: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也叫团圆夜,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当然小孩子不宜熬夜,可以早些睡觉);北方人在除夕夜有吃饺子的习俗,了解饺子的材料和基本做法;南方人有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黏黏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节日里,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龙、舞狮,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元宵节要吃元宵,元宵的味道和基本做法;春节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结束。中班幼儿主要了解春节的时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会与老师、同学一起包饺子、欣赏春联、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二、清明节

1.节日来源:清明节,4月5号前后都属于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纷纷效仿,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

2.主题活动:清明时节雨纷纷。(1)清明节前夕,可以组织中班全体幼儿进行“祭园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孩子们可以自己亲手制作小白花、小黄花,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小型花圈。在烈士墓碑面前要保持安静,以示对烈士们的缅怀敬仰之情。要认真倾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对烈士们感人事迹的介绍,追念烈士们英勇高尚的品质,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教师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通过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格,继承先烈志士的高尚品质,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贡献力量。通过户外活动、田间踏青、春游放风筝等活动,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同时感受春天的美好。(2)清明节正值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一切尽显生机,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野外踏青植树,以激发孩子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种下小树苗,可以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会珍惜其他人劳动,保护植物。孩子们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可以亲近自然,切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萌发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感情。

三、国庆节

1.节日来源:国庆节,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以后的每一年的10月1日就是国庆节,即普天同庆,共贺祖国生日。

⒉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庆国庆。介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尚且对“祖国”这个抽象的概念还不易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幼儿的家庭、家乡逐步过渡,从而使其萌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1)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祖国设想成我们的另一位母亲,而10月1日就是她的生日。在她的生日到来之际,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妈妈那样给祖国妈妈送上礼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卡片或者花朵,放在一张国旗样的展览板里,将孩子的心意放在象征祖国妈妈的旗帜里,拉近孩子与祖国的距离,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孩子们制作的花朵和卡片交相辉映,表达着孩子们对祖国母亲的喜爱与尊敬之情。(2)由家长在国庆节假日里带孩子去参观文化古迹、名胜风景,让孩子了解更多祖国妈妈带给我们的财富与美好。这不仅开阔了幼儿视野,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增进了幼儿对祖国妈妈的情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四、重阳节

1.节日来源: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前的重阳节主要是为了登高望远、赏菊喝酒。1989年,我国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锻炼身体,交流感情,以示对老年人的重视与爱戴。

2.主题活动:敬老爱老重阳节。(1)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谈话让幼儿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老人们的节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让幼儿说说自己记忆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自己之间发生的事情,增进对老人的情感。(2)组织幼儿回家陪陪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为他们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他们唱一首歌谣,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或者给他们捶捶背,和他们聊聊天,等等。在和老人们的交流沟通中,体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爱,也增加对他们的关心,体验和老人在一起的乐趣。(3)通过组织幼儿和老人的亲子游戏活动,激发中班幼儿主动地关心、爱护长辈的意识,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与长辈充分互动,而且在这种存在年龄差距的合作 中,中班幼儿的自信也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德育水平。

在传统节日中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不管是对幼儿的个人成长、人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是必要的。在幼儿教学中,节日主题活动应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环境的创造,可以使幼儿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雪玲.幼儿园中传统节日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12.7.

[2]李静.如何将传统节日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5.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4篇

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写文章知道要爱父母。通过录象、朗诵等活动知道我们的爱要更远大,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学会好好学习、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活动时间】年4月1日

【课前准备】

1、与清明相关的知识、图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节和父母一起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写下自己的感受。

3、录象片段:解放战争

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有关解放战争 的电视剧。

4、小调查:家乡的清明节

【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

1、引入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清明节的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2、知识竞赛:清明节简介,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等等。

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二)、学会去爱

1、故事《刘邦祭祖》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谁?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2、交流作文:祭祖的感受

3、和同学们一起观看解放战争 的录像

为新中国献身的叔叔阿姨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吗?

体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道路是先辈用鲜血铺成的。是他们为我们民族的解放,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东方红,太阳升”,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掀开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他们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后代,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认识到刘邦是小我,是小爱,他们才是大我,是大爱。

4、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学生明理:我们会完成你们未完的遗愿,努力学习,将来使我们祖国更富强。

【清明节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教育,使我更感受到了烈士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我一定要牢记历史,永远记住革命先辈的教诲,在人生宝贵的中学时光里,历炼心志、修养品质、拓展胸怀、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能够传递历史火炬,发扬传统精神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对祖国、对人民、对全人类有积极贡献的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更壮丽的明天贡献力量。

【清明的内涵】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而且,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更加增进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附件一: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 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附件二:古诗词朗诵资料

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3.《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gcdy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4.《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5.《把牢底坐穿》(何敬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6.《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清明节对联: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

附件三:祭扫烈士墓(图)

附件四:学生随笔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5篇

一、在幼儿园做好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让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

结合“春节”,我园组织幼儿开展“向长辈拜年活动”、“我该怎样用压岁钱”等活动,培养幼儿“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让幼儿通过与家人一起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等,让幼儿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

结合“端午节”,组织了幼儿进行了“包粽子”活动,向幼儿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于是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结合“清明节”,组织幼儿去踏青,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邀请奶奶、姥姥、妈妈来园和幼儿一起做面燕,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并开展了到烈士陵园“为烈士献一朵花”祭扫活动,让幼儿缅怀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在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为了让孩子们能主动地学习、探索,我们会抓住每一个传统节日,针对每一个节日的特点,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幼儿在操作、参与过程中,体验并获得有价值的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

由于很多传统节日已被确定为法定假日,这些节日幼儿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幼儿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幼儿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幼儿园和家庭同步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节前我们教师要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和幼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我为爸爸妈妈包饺子”“向长辈拜年”的活动;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的实践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分月饼”活动;在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为家人做服务”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让幼儿感受亲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尤其是许多农村学生家庭仍保留着过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三、利用传统节日,家园配合,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

据调查,孩子们对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为此,单靠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教育远远不够,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做好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资源的开发、收集和整理工作,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了解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民间传说,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做好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还积极赢得家长的支持,各班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校信通等形式,搭建家园之间相互交流传统节日的信息平台。如大班家长在中秋节前夕,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中秋节来历的资料,为了让幼儿看到不同形状、不同口味的的月饼,他们纷纷让幼儿将家中的月饼带到幼儿园;中班家长则在中秋节前后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盒,以供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和区域活动之用;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

四、新时期的传统节日,对幼儿教育也要体现社会发展的新道德和新风尚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6篇

2021年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700字1

清明,一个令人悲伤的节日。在这个传统节日,我、弟弟、妈妈和爸爸一起回了老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虽是这样说,可是这天上午,天确实蓝的没有一点瑕疵。风和日丽,艳阳高照。

这天,我们没去扫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事,家里就我和弟弟两个人,怪冷清的,就连钟上指针摆动的声音都能发出回声。

我在电视机前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看着看着,就看起劲了。这个冷清的上午倒也觉得有趣了。

我看电视看到妈妈回来了还没感觉,完全沉浸在了戏剧里。直到妈妈叫我出去踏青时我才回过神来。我装作没听见,继续看我的电视。直叫到妈妈火时我才恋恋不舍得放下我亲爱的遥控器,走出家门,无奈地去接近大自然。

不看还行,一看就不得了了。我完全被眼前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迷住了。绿油油的草正在向人们点头弯腰……敬礼呢!可是,在敬礼的时候总不时有调皮的露珠从它身上滑落。不少的春笋从黑黢黢的地里探出头来,青涩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还有一些亭亭玉立的竹笋,冬天已去,春天已至,可她还是舍不得褪去那厚厚的衣裳……我的眼前,以前都是绿的。

下午,本万里无云的天气,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变了天。天空上堆积起了阴沉的厚重云块,打在我家透明的玻璃窗上的冷雨慢慢流下,将整扇玻璃切割得支离破碎,好像哭泣的人们的脸……一阵阵雨声,奏出了人们悲痛的心声。

我发现,每次清明必会下场淅淅沥沥的雨。是天上的天神也借着这个节日缅怀他们的祖先,抚慰已经失去亲人的人们的心灵;还是告诫人们:昨天已经逝去,我们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我只知道,追忆,是对亲人的思念;而珍惜现在,又是一个人可贵的存在。

2021年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700字2

“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并不象有雨的样子。我们一时兴起去游春踏青。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目的——最好能带点野菜回来。到了东环边的麦地,绿油油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美丽极了,这时脑海里蹦出了好多词语:一马平川、美丽草原、辽阔平原等等,我真不知道该用哪个好了。

好朋友和我在麦田畦里追逐打闹玩了起来,一尺多高的小麦苗很粗状,也很健康,有的农民伯伯在为它们除草,有的在为它们浇水。远处的白色塑料大棚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啊!那里一定是草莓基地吧!”我惊喜的大喊,接着便飞快的向那里奔去,父亲和我的朋友紧跟其后。到了那里,我一溜烟的钻进白棚里,一看,咦?不是草莓呀,问了那里的人才知道,草莓还没长出来呢。虽然有些失望,但旁边的土山又引起我们的兴趣。我刺溜一下爬了上去,不知为什么我的朋友爬的那么慢,刚好土山顶上有一根绳子,我便借用那根绳子把他拉了上来。这时,我俩已成了小泥孩了,浑身的土,父亲说:“已成这样,那就放开玩吧。”哈哈,跟土的大战开始了。(母亲的话:蓝天、白云、绿地、土山这一大自然最朴素的景象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快乐)尽兴后父亲说该回去了,我和朋友从土山的斜坡上滑下来,滑下的一瞬间,微风吹着,凉爽极了。

回到麦田地,看到母亲已经挖了好多野菜,她的额头已大汗淋沥,小脸红红的,零乱的几缕头发已贴在了腮帮子上了,身上也竟是土,和我一样成了小泥人,我头一次看见母亲这副狼狈样,不禁大笑起来感慨到:“我可爱的老妈,你也回归大自然了?哪里还寻得平日里的烟脂香味呀?”母亲害羞的笑了。看到母亲身旁那袋劳动果实,我惊奇地问:“母亲,你挖了那么多野菜,真历害!”母亲说:“我挖的算少得了。”果然,旁边的魏阿姨比我们挖的多多了。母亲又教我挖野菜,右手拿刀,土里,割断野菜的根,左手揪起野菜,如果根上的土多,就抖动抖动,挖多了,左手拿不了,就往袋子里装。经过我的帮忙野菜越来越多,可爱的野菜挤在袋子里,仿佛在说笑打闹呢!该回家了,我们看着那些碧绿的麦苗和可爱的野菜,踏着依依不舍的脚步向归途走去。

回到家,我们迫不及待的干起来,择菜、洗菜、蒸菜,分工合作,不一会儿,母亲已经端上来一大碗蒸好的野菜了,我尝了一口,那味道又新鲜又甜美。

今天的晚餐真美味呀!我想是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我的劳动吧!

2021年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700字3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润湿的空气中飘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着鲜花、蜡烛来到了凤凰山陵园给爷爷扫墓。

顺着石阶拾级而上,扫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独自一人站在墓前,双手合十,低着头、闭着双眼在轻声地念经,仿佛在念着什么密码,我一句也听不懂。可她看起来是那样庄严虔诚,姑姑说她是在超度亡灵,我也听不懂,我正想问,又想起妈妈给我打的“预防针”——庄严的场合不要随便说话,我只好硬生生地把问题咽了回去。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哀痛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女士正拍打着坟墓痛哭着,边哭边诉说着什么。多可怜啊,她准是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会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一群孩子跑上来了,他们急着想要放万花筒呢,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讨厌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宁静。

终于到爷爷的墓前了,站在爷爷的墓前,我小声地念着墓碑上的字,念完,我心里一震,原来爷爷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离现在有十五年了,遗憾的是我根本没见过爷爷。要是爷爷还健在,我遇上困难一定会向爷爷请教,因为爷爷一定有办法嘛。姑姑点燃了蜡烛、香,烧起了纸钱,她对着坟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来,拜着拜着,我发现姑姑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里也感到酸酸的。爸爸告诉我,爷爷是一个勤劳、宽容又多才多艺的人。爷爷一生坎坷,生前是娄岙小学的校长,为了办好教育,他勤勤恳恳,募集资金建学校,招聘优秀的老师,把学校办得蒸蒸日上。爷爷是村民们敬仰的文化人,他经常为村民们写信、写春联,娄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爷爷写的对联。爸爸经常教育我,要向爷爷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颗颗大大的烛泪不停滑落,仿佛是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

离开凤凰山陵园,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妈妈告诉我,扫墓不光是为了缅怀、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诉先祖,我们会更幸福地生活着,让先祖们含笑九泉。山上开满了一树一树的金银花,树木抽出了新的嫩芽,远处,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嫣红……

2021年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700字4

时光总是静静地流去,年复一年,清明节就像家门口的鸟儿,春去春又回来。每年三月,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里,总是那么令人伤感和怀念。

依稀记得孩童时,“清明”这个熟悉的字眼就在脑海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今更增添了几分辛酸。看着自己在逐渐长大,大人慢慢老去,总是那么无奈,就如花开花落。惟有躺在墓中的人,还是依然如故,似乎总在酣睡。只不过墓碑上的文字随着年轮增长,结满了青苔,不再是像往日那样清晰。看着墓穴周围的青草枯了又荣,荣了又枯,免不了又勾起活着的人的哀思和酸痛。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得是异地相隔,互相思念的人,虽然遥远,但彼此牵挂,千里传音,心心相印。而清明节思念的却是阴阳相隔的人,活着的人再也无法用双手去拥抱死者,心不通亦不可及,只能用语言面对墓中的去默默地倾诉。等待到了这个特定的日子里,踏上泥泞的山路,匆匆揣上那几束清幽的香菊和几叠厚厚的纸钱,为死者的亡灵送去一份祭奠和怀念。

来者匆匆,去者也匆匆,那蹒跚的脚步,伴随着曾经萦绕着一串串亲切的叮咛和熟悉的身影,把墓中的你们和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今已被记忆的风带走。活的时候,有血有肉;死的时候,烟消云散。伫立坟头,低垂头颅,惟能做的是为你们插上纸标,拔除你们周围的杂草,就权当是一种孝心和回报了。

逝者如斯,风云岁月悠悠飘逝、黄天厚土片片冰凉。透过蒙蒙的雨帘,陡然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跃进脑海,似雨又似泪,点点滴滴,倍感凄凉孤寂。生命总是那样的短暂,不断轮回,就如流星一闪而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转瞬即逝。人类与生命同在,可叹的是面对生死病老、面对时光的流逝,却表现出那么无奈和迷惘。每个人有一天似乎总会到了歇脚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青草丛生的荒茔中挨家落户。只有这里,才是永久的“家”;只有这里,才有永久的怀念。

捧上一掊黄土,为那些没有生命的灵魂送上籍慰和祝福。倒上一杯清凉的烈酒,让死者去慢慢诠释生命的真谛:活者必须从容面对每一天,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珍惜每一刻时光;活者必须热情奔放,拥有更多的幸福和美丽;活者必须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充满活力,流光溢彩。

2021年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700字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想起这一首千古名诗,就想到了今天这个日子,“清明节”。我就和父母一同回老家去扫墓。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特别愉快。似乎连老天爷也开恩了,天气十分晴朗,阳光明媚,跟前几天的狂风暴雨的臭天气也有很大的反差。但一路上行人,车辆车水马龙,就好像“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样。我坐在车上期盼着,迫不及待地想立刻去到殡仪场。

过了一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殡仪场了,随后,我们帮忙拿出了香、蜡烛等祭拜物品,爸爸就去把奶奶的骨灰拿了过来。看到那个装着家人骨灰的盒子,我不禁流下了眼泪。然后,我们把奶奶的骨灰轻轻地放在石桌上,就开始扫墓了。

我和父母先拿出三根香,点着火后,站在奶奶的骨灰前面拜了三拜,之后就叨叨地念道:“奶奶,您在天之灵要过得好,保佑您的孙子钟瀚毅身体健康,学业进步,保佑您的儿子工作顺利。今天清明节,我……”说完后,大家就把香一一插在了泥土上。一根根香飘着淡淡的烟,慢慢地升上了天空……

开始烧纸了,爸爸妈妈拿出很多金纸、银纸,把它们烧了起来,火渐渐变大。爸爸妈妈又拿出很多“衣服、裤子、手表、烟、手链、手机”等东西来,而且全是纸质的。他们把这些东西也一一烧了起来,我很疑惑:“为什么要烧这些衣服、裤子啊?”妈妈说:“这是要给奶奶用的。”烧完的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渐渐浮上天。火也越来越大,连我都感觉有些不大舒服了。我又不解地问:“妈妈,你说那些东西都烧成灰了,怎么给奶奶用啊?这骗人吧!”“你可以这样理解,烧完的烟浮上了天堂,又变回了原物,就可以奶奶用啦。”听完后,我又在那默默地想了一会儿,香也快烧完了。但烟也熏得我十分难受,连眼睛都睁不开。

突然,一个灵感涌进我心头:“现在扫一个墓都那么麻烦,既不环保,又有那么多烟,伤害人体。要是能进行海葬、树葬、土葬等方法不是就更好了吗?我把我的意见告诉了爸爸,爸爸也跟我讨论着,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清明节的历史,还有清明节的文化传统等。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7篇

传统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这个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展示的最佳平台。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春节

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其主要习俗有:忙年、办年货。从旧历腊月初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将吃、穿、用、玩准备齐,推汤圆、打糍粑、买鞭炮、扎龙灯。特别是杀年猪、吃刨猪汤最为热闹。

打扬尘、贴春联。腊月二十六以前家家户户大扫除,并在门框上贴上喜庆祝福的对联。有的还要敬灶神、贴门神。

团年、守岁。腊月三十为团年日,亲人团聚,极为隆重。菜肴中一定要有鸡、鱼、芹、韭,谐音“吉”、“余”、“勤”、“久”。是夜即除夕,俗称“年三十夜”,即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家家都守岁,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

出行、拜年。正月初一,出行(不是外出)意在开门大吉,招财进宝。由晚辈给长辈一一拜年。全家吃汤圆,叫“进元宝”。初二起串门走亲戚,化解积怨,联络感情。

元霄节,又叫“过大年”。“上灯”、“玩灯”、“观灯”、舞龙、舞狮。

春节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仁”和“中”两个字。仁者爱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体现的是亲情、爱情和友情。“中”字即中庸,包含阴阳平衡、不偏不倚、讲大局、讲均衡、讲团结、讲和谐、讲矛盾的化解。

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相亲相爱、团结和谐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战国末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盂兰节、蒲节,是中华民族的三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此,也称为“诗人节”。

端午节的主要内容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蒲艾、饮雄黄酒、戴香袋等习俗,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已从我国走向世界。屈原故乡秭归一带至今仍习惯过三个端阳节共20天。五月初五为头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缅怀屈原。

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一个“忠”字。古代重忠君,现代即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民族,爱国信念。

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习俗主要包括祭祖、扫墓、吃凉食品和外出踏青等。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一个“孝”字。“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现为敬老爱老、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国家兴旺。

每到清明节,我国均要在黄帝陵、炎帝陵举行大型公祭活动,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能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寻根祭祖。

中秋节

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时亲人团聚、朋友聚会,赏明月、品月饼、叙情谊。

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一个“和”字。和即和谐、和睦、和美、和气,家和、夫妻和、万事和。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中秋正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重庆》:和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过春节有什么不同的习俗?

最大的区别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重庆一带的土家族就不吃汤圆,而是吃糍粑。过年有杀年猪这个习惯,过去没有冰箱,猪肉吃不完怎么办呢?南方地区气候较潮湿,冬天并不太冷,为了储存吃不完的猪肉,老百姓将其做成腊肉、香肠等食品挂在灶头上,慢慢地成为了极具南方特点的年货。

《最重庆》:西方国家有没有类似中国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有什么不同?

每年的圣诞节就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来源于宗教,而我国过年的习俗来自于民间,所以形式和意义都有很多区别,但有些地方却很相似,比如在西方,圣诞老人要送礼物给小孩,而在中国,是长辈发压岁钱给小孩。

《最重庆》:重庆有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节日?

传说中,大禹外出治水多年未归,他的妻子和儿子分别变成了重庆南岸的呼归石和弹子石,为了纪念大禹,每年春节期间,洪崖洞、湖广会馆都会举行大禹王庙会。丰都每年的鬼城文化节,也是从地方文化中衍生而来。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8篇

一、白城传统民族节日的类型

白城,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科尔沁草原东部,松嫩平原西部,是汉、蒙、满、朝鲜、回等多民族聚居区。

根据民族节日的起源和活动内容,白城民族节日大体分为历法节日、农事节日、集贸节日、社交娱乐节日、宗教祭祀节日等多种类型。白城地区的汉、满、蒙、回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习俗。

汉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添仓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小年等节日。满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包括满族的颁金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节庆和歌舞、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锡伯族的怀庆节等等。满族颁金节,在农历十月十三日,为了纪念M族诞生,在满族命名日自发举行纪念活动。由于地区差异,活动时使用名称相同,称“命名日”、“诞生日”等。朝鲜族节日主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等。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那达慕大会、祭俄博、十月二十五日灯节等。“那达慕”蒙古语有游戏或娱乐之意,每年七、八月在牲畜最肥美的季节举行,会上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歌舞比赛等活动。

二、白城市节日民俗的特点

(一)民族性和差异性

由于各民族发展历史、生存环境、生活习惯、信奉教义等不同,因此,节日庆祝内容和形式不同,表现差异性,呈现个性鲜明、民族特色显著等特征。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此春节为例,白城地区的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回族等民族在庆祝春节的时候,表现出很浓郁的民族特色。

白城地区汉族过春节世代相传,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年三十以前,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子)、春条、挂签、门神、年画等,使门厅焕然一新,显示浓郁的节日喜庆气氛。春联以迎春、发财致富、喜庆丰收等为基调。如以迎春颂善为内容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以发家求财为内容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农民在自家粮仓、牲口棚、猪圈贴“六畜兴旺”、“人马平安”、“肥猪满圈”等对联。除夕夜接神祭祖,“接神”指接祖神和接天地诸神和财神等。然后一家老小进屋吃团圆年饺子。正月里民众到各家串亲戚,到街上看扭秧歌、逛庙会等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少数民族过春节形式特色鲜明。满族过春节行大祭。三十晚上,在庭院索罗神杆上锡头中投五谷及猪杂碎以祭祀天神。春节家祭时必须拆除屋内的木隔扇,祭祀在西屋摆设的祖宗牌。也有祭祀北斗等习俗。祭祀过后,晚辈必须向长辈磕头,行辞岁礼,春节间满族要杀神猪,吃白肉血肠。挂旗也是满族流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窗户、门楣上贴挂旗或对联,增加节日气氛。其他春节习俗均与汉族大体相同。

蒙古族的春节称为“白节”,把正月称为“白月”(蒙古语“查干撤剌”),因为蒙古族崇尚白色,把春节称为“白节”。由于民族融合作用,白城地区蒙古族受汉、满影响,形成有在院中竖灯笼杆、吃饺子等习俗,重视祭祀。吉林前郭、白城一带蒙古族,除夕夜合家欢乐宴饮,以整羊祭祀,向长者献哈达,敬“拜岁酒”。席间劝酒换歌,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接神时向火堆投“土烈食”,保持着祭火古俗。即将酒饭等扔在燃起的火堆中以祭神。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自己的饮食禁忌,不贴对联,不接神,不发纸。其他习俗则多同汉族。

(二)群众性和稳定性

节日习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各民族全民参与的活动,是多年来来逐渐被人们接受、认可,逐渐形成的民俗活动,它凝聚着本民族共同的心理趋向、审美观念的民俗活动,因此具有全民性。参与人数多,气氛热闹,场景感人。例如汉族的清明节,所有汉族都要进行扫墓敬祖活动,而藏族过新年之际,所有藏族人都要去朝圣。

节日是由各族民众多年来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无论从节日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可以探寻到历史的足迹。例如吉林省城乡有贴“挂签”的习俗,挂签用各种彩纸剪成,上有图案花纹,图案多为吉祥物,如鱼、鸡等,文字多为祝福庆贺之词,如“吉祥如意”等,如果家中有丧葬之事,则贴蓝对联及蓝挂签。珲春地方满族人家老人故去,则有贴白色挂签者。挂签色彩鲜艳,情绪热烈,可增加节日气氛,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习俗一直传承下来。因此,这种传承性使节日习俗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即便如此,节日习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节日民俗也有一定的变异性,伴随着人们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各族间的融合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节日民俗是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三)休闲性和娱乐性

是节日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一方面,使民众收获到精神上的轻松愉快;另一方面,由于节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过春节时,人们都是高高兴兴的走亲访友,随心所欲的放花炮、串亲戚、玩游戏,观看舞龙灯、耍狮子等。节日是民众的一种松弛之道,是人们休养生息、调剂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时节。即使平时再苦再累,节日却是悠闲轻松、舒适惬意的。节日中举行大型的节庆活动,使许多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来,经久不衰。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9篇

这种现象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继承,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中小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盲目追随西方习俗,而对中国的七夕、清明、端午等表现出冷淡态度。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节日的名称,对节日的由来、过节的形式知之甚少。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氛围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润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诗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我国传统节日中的节庆内容丰富,并蕴涵着许多积极、有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春节、中秋节思归团圆、和谐美好、富强昌盛,清明节祭祖怀远、感恩寻根。我们以宣扬传统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校园中开设文化长廊,班级中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展示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每一个节日设置一个栏目,每一个节日的题目运用对联或广告语的语言形式,下面是节日的内容介绍,包括来源习俗,并配以插图在校园里展示。目的是在校园里渲染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氛,为学生走进节日文化并感受文化意义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系列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史书记载、饮食文化、地方特色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努力开发节日内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我们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

如端午节,就要了解它的三种传说以及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纪念屈原和秋瑾活动,感受屈原秋瑾身上的浩然正气,体验端午文化。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激起同学们无限的敬仰,从中体味他那执著的伟大情感,从而明确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中秋节,可举行中秋诗歌朗诵会,感受诗歌中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情,并自然地升华到抒发“爱我中秋,爱我中华”中秋团圆、祖国两岸统一的主题;举行主题班会,感受思归盼团圆情怀,探讨祖国统一与中秋文化的关系。重阳节,登高心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培养“大家”情怀,自觉奉献爱心。

三、充分挖掘人文情结,培养美好品德

爱、环保、自信、乐观、文明、合作、热情等都是人生的财富,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蕴涵着这样的因素,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人文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节日中的希望、快乐、沟通和幸福。每当佳节来临之时,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氛围之中,而心中的快乐、希望温馨也会油然而生。如中秋节是一个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团圆意味着亲情、意味着温暖、更意味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和社会。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虽然学校的的学生离校了,但我们仍可将德育的目标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学生在春节中学会礼貌待人,文明接物,学会与人交往,接受传统礼仪的洗礼。用相机拍下春节放鞭炮舞龙灯的情景,写下自己的受;元宵节与几个朋友共同制作庙灯,参加灯会,记下自己的愉悦心情。

如前面提到的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班级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①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传说;背诵两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②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③跟随家人祭祖、扫墓,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应破除的?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活动后的交流中,许多学生对于清明扫墓焚烧香火、冥币等陋习认为不环保也不安全,应该杜绝;扫墓祭祖可采用鲜花祭拜、朗读祭文、网上祭扫等形式。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认为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等精神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了适合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我分明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清明行动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感染。

四、反思节日育人功能,赋予节日时代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光辉的历史,其育人功能也是显而易见,但是为什么近几年来被人们淡忘,也很少有人把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学德育联系起来。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礼节繁琐陈旧迷信有关,纪念的手段单一,如春节祭灶、祭神,清明节祭祖都有很多的讲究,气氛肃穆庄严。而青年学生比较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热烈自由奔放,不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规中矩,不喜欢被约束,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对待春节,就要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爱、亲情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既要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利用特定的时间,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艺术节”和“西方传统节日艺术节”活动。中国传统艺术节,就在校园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让学生学打腰鼓、扭秧歌、剪纸、捏面人,请小厨师在食堂制作艾窝窝、月饼等传统小吃。在教室里,展示一些中国书画作品。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可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过中秋节策划”会,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开展自拍视频播放、小品表演、故事讲述、诗歌朗诵等多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让大家一起回顾今年中秋节的精彩一幕。如我班就有学生用摄影展向大家描绘了自己中秋期间的活动:跟父母外出旅游、体育健身、主持中秋节家宴等。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比如端午节时,除了拔河健身运动,还可以组织“包粽子”比赛,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在一片忙碌中,感受节日的气氛;或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赛龙舟,让孩子体会节日的热闹场景。

清明节对联范文第10篇

中国历来就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其中我最喜欢过春节了。

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人们忙着买对联,办年货,迎接春节的到来

每当过年时,我们小孩子都穿新衣,戴新帽,大人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年三十吃团圆饭,欢天喜地过大年。到了晚上,大人们有的在打麻将有的打扑克,还有的在吃瓜子,聊天话说不完似的……小孩子们都喜欢放烟花。胆大的孩子去点火,胆小的孩子在后面看。烟花是五颜六色的……就这样玩啊玩!玩得可开心啦!

玩了很久,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小伙伴们各自回家。我心里想:“要是天天过春节就好了。”

三年级:王梦秋

上一篇:厨房对联横批范文 下一篇:金榜题名对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