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6 05:05:24

浅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根据消费者不同因素的众多需要,利用纤维艺术的特征要素,去满足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需求,将纤维艺术大胆创新的融入包装设计中,以此为包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选用怎样的纤维材料制作出不但美观而且又融合环保理念的包装,这个学习实践的过程就需要大学生从新的思维理念出发,不仅仅是要思考包装设计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与购买欲,还要更深刻的考虑包装是不是还可以被再次利用这个环保问题。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激发他们能够创新性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创新性学习后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纤维艺术 包装设计

1 包装设计的特征及表现

包装设计作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涉及到多种因素,例如构成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其设计过程就是利用现代不断发展的制作工艺手段,采用符合时代审美与需求的包装材料,体现出既保护和美化商品,且准确强烈传递商品信息的实用功能性,更要具有作为销售工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利器的强大能力。包装设计的特征,是体现在其形式与功能以及材料之间如何做到最好的适应性和契合点上;是其在商品信息的传达中体现出的特殊表现性;是由于变化中的群体不同的差异性而形成的差异性r是具有结构美、形态美、材质美、工艺美、装潢美等方面的综合多样化表现的特征。

2 纤维艺术的特征及表现

纤维艺术是利用编织、缠绕、缝缀、穿插、叠压等各种不同效果的技法手段,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纤维等材料,以各种加工手法进行平面或立体及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

纤维艺术通过具体的艺术表现来形成对材料、肌理、形态、色彩的整体表现性,加上我们视觉的传达,最终在我们观者的审美心理感应的全程参与下完成。这其中的关系是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的审美过程,纤维艺术就是以特有的材质肌理及个性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有的审美和实用特征。

纤维材料在传统的意识理念中代表的是柔韧且纤细的自然物质。而在现代纤维创作中,材料则成为了不同粗细软硬、不同形状、或人造或天然,但凡是以“线性”或“线性感”出现,都是可以采纳在纤维艺术使用的概念中。这充分体现了纤维艺术有着极其广阔的适应性空间。

3 纤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市场经济在高速的发展,要想具备完胜的竞争力,商品除了本身的质量以外,内外部的包装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怎么样打破常规,以新的理念与思想、新的材料与手法等方式去创新,就成为现代设计者思考的问题。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充满亲和力并能将自我与自然相结合的手工制作品,是可以在不同的艺术与实用范畴中与其他艺术互为贯通并交融的。

现代生活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多样性的,求新求变的节奏感就更为重要,包装设计中差异性特征与多样性特征充分显现。根据消费者不同因素的众多需要,利用纤维艺术的特征要素,去满足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需求,将纤维艺术大胆创新的融入包装设计中,以此为包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4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意识作为思想的萌芽和基础,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引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的大学生目前是一种维持性学习,它是指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激发他们能够创新性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创新性学习后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让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新颖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用一种充满活力的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同的纤维材料可以产生多样的美感及不同的情感特征,而材料本身特有的肌理质感及效果又能够调动起观者不同的视觉与触觉等知觉,自然就会引起诸多方面的心理形态与感受。选取材料的不同造成肌理风格上的差异,在充分挖掘其内在涵义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包装设计上会有独特的效果。选用怎样的纤维材料制作出不但美观而且又融合环保理念的包装,这个学习实践的过程就需要大学生从新的思维理念出发,不仅仅是要思考包装设计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与购买欲,还要更深刻的考虑包装是不是还可以被再次利用这个环保问题。将如何保护、关注、贴近自然的美好生态理念,将如何实现自然生态与现代经济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带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纤维材料尝试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实践内容,将这样的纤维艺术环保理念与包装设计课程紧密融合后,创新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又可重复利用的包装。

经过纤维艺术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学习运用,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创新活动中会遇到哪些新问题、新状况、新需求;再通过自己动手学习实践,有助于让学生发现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后该怎样处理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寻找创新点的兴趣,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要点与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析环境艺术专业对建筑空间认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