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时间:2022-10-16 05:02:5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趣味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且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和学习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7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实验,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怎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是本文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巧妙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就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结合内容编生动有趣的“老鼠分西瓜”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有群老鼠很喜欢吃西瓜,某天,鼠王在地里偷了很多西瓜回来,它要分给其他老鼠吃,它先把第一个平均分成四块,分给鼠1一块,鼠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鼠王就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分给鼠2两块,鼠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鼠王又把第三个西瓜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鼠3三块。到这里,教师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哪只鼠分得的多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鼠1分得的多,有的说鼠3分得的多,有的说三只鼠分得的一样多。到底哪只鼠分得的多呢?教师拿出教具(三个一样大小的模型),演示分瓜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三只鼠分得的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鼠王用什么办法能平分又让每只老鼠都满意呢?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知道原因了。”

二、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重点、难点、关键点采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难点,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较牢固,印象较深刻。比如,某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有84个头,190条腿,请你算一算,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后,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但是始终算不出结果。有个学生说:“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了。”于是,某老师说:“请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眼睛。“现在,鸡和兔的腿数一样了,上面有84个头,下面有多少条腿呢?”“84×2=168(条)”学生齐答。“与原来的条件相比,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90-168=22(条)”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这22条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只兔子。”学生们高兴地叫着。“鸡兔同笼”的这一解题方法,应该说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位老师采取了较幽默有趣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立即明白总数少了22条腿,而每只兔子少了2条腿,因此有11只兔子。

三、大胆创新,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的方法上大胆创新和改革。

1.趣味讲解法

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用故事或童话串连起来向学生讲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这种方法用于低年级学生较为恰当。

2.引趣质疑法

例如,在讲能被2和5整除的数时,教师让学生出题考教师,不管数字多大,教师都能一口说出结果。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一个比一个说出的数字大,但教师都能一口说出答案。当学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对学生说:“只要大家用心学,这节课都能掌握这个本领。”学生带着好奇心理学习新知,求知欲就会在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3.直观形象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为了直观形象的讲解面、棱、顶点和长、宽、高的概念,选用一个特大号的土豆,用菜刀切下一刀,给学生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使学生建立棱的概念,依次按教材要求,分别切了6次,形成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这种教法学生既感到新颖,又觉得易学,并从这种直观形象的教法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4.媒体组合法

例如,有的教师把幻灯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利用幻灯光影刺激强和能变静为动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分散教学难点;有的教师利用录像播放的动画片,紧扣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心理,分析讲解关键问题,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有的教师则利用微机把能够用动态方法揭示知识的关键环节,用微机描绘,学生看到这些彩色的图案描绘,快乐感和求知欲油然而生。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是趣味教学的源泉。因为要解决数学问题,经常会出现很多带有“问号”的东西,目的是要学生把“问号”变成“问号”。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恰恰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因此,学生会产生满足的愉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对“圆锥体”这一课的教学,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教师推导”的教法,可以采用学生动手主动探究验证的方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例如,出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提问: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学生为了知道自己猜测的正确与否,实验验证已成为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学生最喜欢有趣的课堂,我们可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我们在倡导趣味性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上述方法、手段的应用,不单有趣更要有益。

上一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细胞生物能力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