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16 04:59:53

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浙江省残疾人就业率低下,就业安置比例仅为国家政策要求的一半,残疾人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针对课题调查了解的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就业收入不高、职业技能低下、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加强政府的对残疾人和残疾人用工单位的就业服务职能,通过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创业补助等各类政策,促进残疾人顺利就业。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信息检测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有残疾人口312万,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登记具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口仅20万,登记在册已就业残疾人口约8万,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不足40%,就业适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则更低,残疾人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虽有国家的《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优惠政策,也非常重视和大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但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情况,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省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调查小组通过调研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浙江省残疾人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面向残疾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面向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发放调查问卷323份,回收315份,其中聋人145份,肢残人95份,盲人63份,其他残疾12份。面向11个市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发放问卷11份,回收11份;访谈残疾人12名、用人单位10个、区(县)一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10名。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残疾人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

1.就业收入低

根据调查统计,已就业浙江省残疾人月平均收入约1632.5元(见表一),接近浙江省147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远低于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社会月平均工资3340元[1]。高等以上学历残疾人平均2500元以上,但仅占7.5%。

表1

2.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低下

2009年《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赖德胜)的数据分析结果,全国残疾人教育水平综合指数为4.04%,浙江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等的残疾人教育水平综合指数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浙江省处于国内下游水平。

受调查的50%左右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认为残疾人存在技能低下的问题。2011年上海交大许莲娜对嘉兴市残油车港镇的残疾人开展调查显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4%,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2]。

3.就业信息不对称

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企业与残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残疾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残疾人招聘需求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残疾人,部分人残疾人不愿走出家门主动就业。

各地的就业渠道也存在不足,台州市残联网站有两篇残疾人创业的政策信息,其他市残联都没有网上均无就业信息。杭州市残联与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在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网站爱心助残岗位,为残疾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值得借鉴。

4.就业不稳定

国家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调动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但是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虽然也执行按比例就业,但对残疾人的照顾性政策并不多,73%的残疾人对自身就业现状不满意。工作5年以上的残疾人85%以上有跳槽3次以上的经历。

残疾人就业不稳定是各地残疾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反映的问题,杭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残疾人多次被推荐安置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不仅造成就业岗位资源浪费,也让用工单位对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心态持怀疑态度,进一步恶化残疾人就业的外部环境,影响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原因分析

1.残疾人对就业认识不足

调查中有 75% 以上的残疾人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93%以上残疾人有自卑心理,有64% 不喜欢社会交往。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38% 的受访者没有就业愿望,75%的受访者不了解自身职业价值。25%以上的残疾人有创业意愿,但对于如何创业的途径与方法却一无所知。

不少残疾人因为残障引起自卑心理,长期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社会交往圈相对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以致无法顺利就业或就业不稳定。

2.政府与社会对残疾人的就业帮助存在不足

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残疾人就业不仅面临就业层次低、待遇不高等问题,侵犯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会、企业对残疾人认识不足,部分地区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残疾人,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费用高,增加用人成本[3]。

残疾人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差距。86% 的被调查残疾人认为就业机会偏少。只有18%的被调查残疾人认为政府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3.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获得过职业培训残疾人不足25%,86%以上的残疾人未接收过技能培训信息。72%以上的残疾人没有受过相关的职业指导,95%以上的残疾人缺少职业观,不了解自身职业兴趣,没有考虑职业发展规划。

国内的残疾人就业指导从2010年开始起步,中国残联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相关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的远程教育软件,多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参加了网络培训。残疾人就业指导机构缺少编制,存在人员不稳定,职业指导工作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4.残疾职业指导研究比较缺乏

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不足也与国内残疾人职业指导体系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有关。纵观国内,面向普通社会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较多,但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却比较缺乏。CNKI和万方数据等能够查阅的相关文献量屈指可数。

四、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探讨

1.加强对残疾人用工单位的辅导指导和监督

政府要多渠道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对于提供爱心岗、公益岗、残疾人专用岗的单位应给予奖励或表彰,如帮助开展手语培训,残疾人就业心理培训辅导、残疾人岗前和在岗培训辅助。

另外强化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情况的督查,定期深入企业,对就业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抽查和访谈,对发现借残疾证挂靠就业、劳动合同弄虚作假的要有一定处罚措施。

2.通过政策支持提高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提高用人单位安置积极性方面可以借鉴山东青岛的为企业提供维岗补贴的做法,专门下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针对残疾人就业不稳定的情况,对用人单位实行岗位补助和就业补贴。另外残疾人用工企业政府采购优先的做法也值得参考,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参与政府采购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权。

国内部分有条件省市已出台政策,在用人单位超比例新安置残疾人就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认定的残疾大学生见习基地提供一定的补贴。

3.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

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培训,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特色的定期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对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就业能力培训、交往能力培训、如何提高自信心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聘请行业能工巧匠,对失业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培训,对有文化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网络、函授等高等教育培训[4]。培训的开展要充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不同残疾类别,要符合残疾人的需求。

4.为适龄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

各级残联及其就业服务机构在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如残疾人就业适应性评估、职业康复训练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应考虑抽出时间深入走访就业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一些身体不便的残疾人开设社区服务岗位,如报纸分发、社区商店服务、门口报刊亭、社区值班、车库看守等。既能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也就近安排残疾人就业[5]。

另外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如杭州市每年组织就业招聘会能吸引不少残疾人参加就业。

5.为残疾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出台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以尝试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过程的相关手续办理和政策咨询,税费减免政策落实,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不适合外出就业的残疾人鼓励个体开网店,提供开店技巧、网页设计等服务,必要时也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6.扶持农村残疾人脱贫就业

加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扶持带动农村失业、无业残疾人就业从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鼓励农村种养业和农副业基地吸纳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给予一定奖励补贴。

浙江仙居县从2008年开始实施扶持低收入残疾人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地域经济帮扶平台,建立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开展小额信贷、培训实用技能等,使2161户低收入残疾人农户实现增收。

7.加强制度与管理

做好残疾人就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好政策对接。完善残疾人就业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将残疾人就业信息详实、准确地录入管理系统;对扶持资金申领人员或单位的资格、条件严格把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各项政策扶持对象的审核、认定工作,提高扶持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切实加强和落实残疾人就业的各种帮扶措施,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应该不再是难题。

基金项目:2013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职业指导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3B023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 2012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浙江日报[N],2013-5-10

[2]许莲娜.嘉兴市农村残疾人就业情况浅析[J].才智,2012(3)

[3]许 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5]赵燕平.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作者简介:

邱淑女(1975-),女,浙江诸暨人,硕士,副教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残疾人职业指导、大学生思政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上一篇:沥青公路路面施工要点解析 下一篇: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