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愉快教学法

时间:2022-10-16 04:58:56

浅谈小学美术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必修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亲切自然的教态,肯定鼓励的言语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即使是对待差生,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 自觉改正缺点,避免师生间的对立。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间情感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这样,有利于教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学生的绘画作品也许不尽人意,可那也是学生努力的成果。也许在教师的眼中,画得不是很好,色彩搭配不是很合理,但那是他们精心创作出来的,一定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则采用建议的方式,商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比如用“画的真有趣”、“画的真棒”、“颜色真漂亮”、“这里要是画得再用心些就会更好的!”来肯定学生的创作,树立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想象。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而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以墨代色》一课时,多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导入部分,通过课件播放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水墨画,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作品欣赏部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画家绘画作品。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国画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积累美术知识,给学生的创作开拓了思路。再次就是运用实物投影仪讲解国画基本笔法,方便、快捷,原本教师费尽口舌也难讲清楚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实物投影的演示、视频等便很容易地让学生领会,重难点便很容易突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这种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美术课堂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提高了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运用游戏,激发创作欲望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竞赛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竞赛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竞赛活动可设计在导入、新课、作业等各教学环节中。

1.导入中的游戏竞赛,学习变得有趣

美术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很多情况下这种兴趣是短暂的,教师应捕捉教材内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在导入时加以利用,设计出相关的游戏竞赛活动,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例在教学《童话中的城堡》一课中设计盖高楼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基本型盖高楼(不可以重复使用基本型),盖得最高的一组为获胜组。这样不仅复习了基本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在城堡的组合中,教师准备了一组积木,让学生用积木搭建心中的城堡,通过比赛、游戏等活动活跃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上好新课打下了基础。又如《蜡染花布》一课的导入,采用小魔术的形式导入本课,教师利用油水分离的原理事先用白色的油画棒画上图案,在变魔术的时候用魔术图画画纸,一幅美丽的纹样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新课中的游戏竞赛,学习变得轻松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将知识要点渗透到有趣的游戏中,游戏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在《蜡染花布》一课时我设计填画背景色,将事先画好的纹样贴在黑板上,每小组派代表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底色搭配最合理,涂画得最均匀。通过游戏,不仅活跃了气氛,牢固地掌握了色彩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创作中的游戏竞赛,绘画变得主动

在创作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为了应付作业而机械地临摹,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因此作业也要采用各种新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作业中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表现能力并发展审美能力。例在二年级“可爱的蛋壳”手工制作教学中,我采用游戏形式的小组作业,让各组学生分别制作不同的动物,之后将各自的创作的蛋壳玩具集中收集到一起,比一比哪一组作品数量多、创意独特。组织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蛋壳玩具拍卖会,一件件创意独特、工艺精美的蛋壳玩具呈现在拍卖会的会场,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蛋壳作品进行拍卖,在拍卖的过程中,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过程。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四、拓展结课,培养兴趣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更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笔者在上“巧用蜡染画布”一课是这样结课的:“在本节课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小组的团队精神,对蜡染花布进行了创新设计活动,并制作出了一件件设计巧妙、创意独特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收获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这种创新意识多多运用,美化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愉快的教学形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才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带给学生一种真正的审美愉悦的感受。

上一篇:浅谈高校公共微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 下一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