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矿山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16 04:51:26

浅析矿山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摘 要]随着时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不断增加,但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却依旧淡薄,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加上事后的无作为,导致环境破坏严重。特别是在矿山上,过度的开发,导致矿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一旦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要再恢复就是一项漫长而艰难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矿山生态,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本文阐述了矿山水土流失的几个主要导致因素,从几个方面提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矿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43-02

前言:水土是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不容乐观。而在矿山这一重要生态中,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情况尤为严重。水土流失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所以在矿山的挖掘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当地的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去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1.目前水土流失的特点

1.1人为因素居多

人们生态意识淡薄导致人为因素是造成矿山水土流失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植被被不断的破坏,矿山的石头、泥土都在外,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使矿山出现土壤疏松、岩石碎裂、地表土层稀薄等问题,再加上雨水的冲刷,使泥土更加松散,增加泥土流失速度。而且我国在矿山开采初期开采方法落后,对水土的保护措施实施不完善,从矿石开采、加工到运输都进一步加重了对水土流失的加快起到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开采区、排土场、尾矿库、工业场地及办公区、矿区道路等都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场所。

1.2危害性大

矿山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改变自然景观,采矿作业及修筑矿山道路对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植被、土壤及岩层造成强烈破坏,大面积山体失去植被保护而引发水土流失,甚至出现裸岩砾石地带,植被恢复困难,翠绿的山林“伤痕累累”,大面积的土地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生态失衡难以恢复。水土不断不流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营养流失,矿山水土流失带走了肥力强、颗粒细、有机质含量高的表土,使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同时矿山水土流失向下游溪河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溪河淤积、抬高河床、河道变窄、排灌水渠和蓄水塘坝等水利设施遭受淤塞和毁坏,影响到局部区域的调蓄、灌溉和行洪能力,而泥沙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氮、磷元素,会对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重金属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2.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2.1提高群众生态意识

人民群众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保护生态,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若要消除矿山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的威胁,首先要加大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各级领导干部对此的不重视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之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特别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增强其忧患意识使各级领导做重大决策或从事某种生产建设活动时自觉遵守水土保持法以确保生态效益不受损害和生态环境长治久安。从这两方面一起下手才能真正让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进而这一问题才能被更好地解决。

2.2采用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防治一般从两个方面出发,只要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极大程度上预防水土流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在矿山开采时,对开矿区和生活区建设相应的挡土墙,根据矿山工程的位置和周围的地形,设置不同的拦挡工程,如果是在采矿场和排土场,或者是尾矿库等关键性的矿山区域,应该设置挡土墙并且排土场的角度应该通过严格的设计来确定,有效的保证排土场堆放角度不大于安息角,保证堆放的安全性。对部分坡度较大山体不稳定的地段进行工程护坡,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放坡、建立分级马道、清破等措施。另一方面是要注意排水设施的建设,完善矿区内的排水系统,也能减少矿区内的水土流失。根据矿山区水资源情况,完善其排水系统,避免坡面的径流冲刷地面,减缓矿山区水土的流失’影响矿山较大的坡面,应该设计相应的排水沟和截流沟,跟据集水面积、最大降雨量等来考虑水沟的断面尺寸,同时充分考虑水沟的沟底坡度,以使水流能够在不冲不淤的同时全部排走。在地表迳流上游修建永久性的排水沟,在平台出水处设置永久性滞洪沉砂池,使其中产生的泥砂及时的沉淀,并且在水经处理达标之后方可排放。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如果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山体不稳的现象解决效果不理想,就要结合山体的受力情况,就要相应的建混凝土框格,抗滑桩等工程措施。

2.3 利用植被

绿化矿山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以矿区为单元的植树造林,陡坡山地退耕还林,营造水平梯田,修筑蓄水塘库,覆盖草被等综合措施进行土地整治,选择当地适宜矿山种植的乔、灌、草品种,如类芦、葛藤、胡枝子、马尾松等再造植被,修复生态景观。对开采区,排土场,尾矿库的恢复在群落结构配置上以乔灌,乔草或以乔灌草结合为主。在遵循矿山植被选种原则的前提下,分别按生态恢复、景观生态恢复模式,生态经济林营建模式和公路景观配置模式来复垦植被,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矿坑进行复田与绿化,在矿山结束后或生产矿山的某一地段、某一台阶结束后,必须对采矿区采取复田、复土、绿化、蓄水等综合措施,促进生态进化。采取植物措施后,必须制定有效的养护措施,养护内容主要有盖遮阳网、揭遮阳网、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苗木支护和补植等。其中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养护的关键。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个新举措,只有依据治理和防护相结合,将矿山地质环境与植被恢复相结合,有效改善、恢复项目区生态环境,基本实现绿色矿山的治理目标。同时要注意的是矿业废弃地植被重建后的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任何对系统的自然和人为的干扰,都会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所以要严格避免人为的干扰,同时让自然的干扰达到最小,尽量保护好重建后的生态系统。

3.结语

矿山的水土保持是现在矿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开矿的同时保持水土不流失,我们才能大力开发矿产。我们现在应该根据不同矿山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治与治理相结合有效地改善矿山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缓解由于资源严重缺乏带来的抑制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建设绿色矿山生态,有.效改善、恢复项目区生态环境,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路线。

参考文献

[1] 严志 大田县矿山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J]. 中国水运,2013,11: 357-361

[2] 冯立民. 白山市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A].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6:3.

上一篇:以“四个一”为载体 下一篇:石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模式的分析